黄帝内经解读(42)

【原文】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1),燥胜则干,寒胜则浮(2),湿胜则濡泻(3)。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4)伤气,寒暑(5)伤形。

暴怒伤阴(6),暴喜伤阳(7)。厥气上行,满脉去形(8)。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疟(9);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注释】

(1)热胜则肿:火热内郁,营气壅滞肌肉腠理,聚为痈疡红肿。

(2)寒胜则浮:浮,浮肿。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

(3)湿胜则濡泻:濡泻,又称湿泻。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故泄泻稀溏。

(4)喜怒:概指七情。

(5)寒暑:概指六淫。

(6)阴:指肝。

(7)阳:指心。

(8)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逆行之气。满脉,邪气亢盛,充斥脉体。去形,神气浮越,去离形骸。全句言逆行之气上行,满于经脉,神气耗散。

(9)痎(jiē)疟:疟疾的总称。

【白话详解】

风邪太过,则能发生痉挛动摇;热邪太过,则能发生红肿;燥气太过,则能发生干枯;寒气太过,则能发生浮肿;湿气太过,则能发生濡泻。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伤形。暴怒则肝气横逆而血乱,故伤阴;暴喜则心气迟缓而神逸,故伤阳。气逆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开形体而去。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按语】

本节论述了六淫的性质致病特点、五脏与七情的关系,以及伏邪发病的特点等。不仅揭示病因辨证要点,而且为后世病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后世将动摇振颤的症状,视为内风之象;将津液干涸的表现,归为内燥等,皆为本文的发展。刘完素补充《素问》病机十九条,而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理论,就是对本文“燥胜则干”论述的发挥。以上六淫病因致病特性的论述,对于临床治疗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临床治疗泄泻,无不从湿入手,或芳香化湿,或苦温燥湿,或淡渗利湿,或补阳以化寒湿,或苦寒以清热利湿等治法,即是源自于“湿胜则濡泻”之论。

文中“人有五脏化五气……满脉去形”的论述,是说明人的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马莳说“人有肝心脾肺肾之五脏,以化五脏之气,而喜怒忧悲恐之五志而生焉。”七情太过直接可以影响人体脏腑的气机运行,“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甚至可致神志丧失,生命垂危,“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可以导致神气耗散等。这些描述反映了《内经》时代对情志致病的深刻认识。此外,“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生咳嗽”一句,《生气通天论》亦有所论,文义基本一致,均为后世“伏邪”病因发病学的理论根据,也对后世伏邪发病,尤其是温病伏邪发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脏与七情的关系)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风邪”的基本特性

    <黄帝内经>"风邪"的基本特性 --邹易良 <内经>成书年代一直没有公论,有说成书于先秦战国,也有成书于西汉等诸多说法,但其理论价值成为现代中医学之祖.   ...

  • 解读《内经》“风”相关内涵

    由于风具有多重涵义,因此,在<黄帝内经>中,诸多对"风"的表述,部分是对所有外邪.虚邪致病属性.内涵特征的总概括与标定,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之"风":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52讲,为什么我生病了呢?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和大家讲中医基础理论另外一部分的内容. 我们和大家讲了基本的阴阳.五行.气血 .津液.经络的一些理论知识,大家了解这些基本的内容以后,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起码我们知道了我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8: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8: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有无相生阴阳变,宇宙轮回自浑圆.大极无外小无内,九盈九墟九重天.一世一界一精灵,若隐若现恍惚间.银河经脉太阳系,三山五岳水相连. 高山流水四 ...

  • 寒暑过度

    ​寒暑过度: "生病起于过用" 的临床意义 摘要: "生病起于过用" 理论的意义在于: 揭示,过度因素的,致病特点 倡导,摄生防病的,合理法则 提出,遣方用药的 ...

  • 认识:四气、五味、五脏、六腑、六淫、七情...

    认识:四气.五味.五脏.六腑.六淫.七情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42《金匮真言论》第十八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42<金匮真言论>第十八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 ...

  • 黄帝内经解读(1)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2)之时,死生之期也 ...

  • 黄帝内经解读(2)

    [原文]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4),取之下 ...

  • 黄帝内经解读(3)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4),气归于权衡.权衡(5) ...

  • 黄帝内经解读(4)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 ...

  • 黄帝内经解读(5)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 ...

  • 黄帝内经解读(6)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 黄帝内经解读(7)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 ...

  • 黄帝内经解读8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