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动物园(七)神奇动物在哪里
进到博物馆,总会遇到一些长得象鸟兽,但你又觉得很古怪的文物,那就都是中国古代的神奇动物。跟孩子说,别怕,放心,现在肯定没这些怪物,其实宋以后就没了。随着盛唐之后中国古代社会日趋保守没落,不但这些奇思异想的神兽没了,连动物形象都不多了,也就雕些滚绣球的狮子把把门,再有弄些石动物放到帝王的陵前。河南安阳袁林石像生。
还是进博物馆里看吧。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二里头文化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物,传说中的夏代的龙牌啊,不过这也非常抽象艺术了。兽面纹据说来源于更早的良渚文明,而后传到商周,成为青铜器上最常用的纹饰。后来人不认识这种兽,就用传说中的饕餮来称为饕餮纹,现在一般称为兽面纹了。
从商代后期起,出现了一种动物造型的青铜盛酒器,看上去象常见的动物,但细看又全然不像,原来是神兽,所以后来人统称为兽形觥了。国家博物馆藏商代后母辛青铜觥。
看上去像牛,嘴又像猪,但四不像,只能是神兽。
河北博物院藏饕餮纹铜觥,这又是啥神兽。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妇好铜圈足觥。觥盖的前部是虎头,盖尾是鸮型,因此这个觥从前头看像一只虎,从后面看像一只鸮,这两种动物在商代都是战神的象征。看来妇好这个女人不一般啊。
山西博物院藏商代龙纹兕觥。长得像鳄鱼,身上也有扬子鳄的花纹,但头上长两只角,说鳄不是鳄,说龙不是龙,只能叫龙型觥了。
这种神兽风格被周人继承,并继续发扬光大。国家博物馆藏西周康王时青铜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西周早期牺尊。
看着像鹿,可头上长着四只角,还是只神兽。
周代前期又出现了一种新风格的神兽。宝鸡周原博物院藏西周折觥。
看上去像一只大绵羊,但比绵羊可神奇多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周日己觥。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亻朕匜,这又是个什么神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春秋铜神兽,直接叫神兽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战国金怪兽,推测这应该是匈奴单于王冠上的饰物。
这件很像鹿,但仔细看身上又有不少鸟,嘴也是鹰嘴,尾巴也是鸟。很神奇吧。
山西博物院藏战国铜牺立人擎盘。看上去像一只犀牛,又像一只貘,反正不知道是什么。
它有个兄弟跑东边的中山国去了。河北博物院藏战国错银镶金铜牺尊。
河北博物院藏战国中山国错金银铜神兽。胖墩墩的,像两只小河马,可那会儿绝对见不到河马。
国家博物馆藏战国牺尊灯。这个兔头猪身的神兽好可爱,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所以统称为牺尊吧。
河北博物院藏错银铜双翼神兽。
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曾侯乙鹿角立鹤。这可是最有名的神兽了,集中了楚文化的神秘与奔放,浪漫与奢华。可惜拍的时候光线暗人又多,太不清晰了。
河北博物院藏西汉中山靖王铜鸟灯。别问我这是什么鸟,我觉得像火烈鸟,也许真有非洲的火烈鸟随丝绸之路传到保定了。
秦汉以后,青铜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种兽觥和牺尊不见了,辟邪开始成为新的神兽。辟邪来自于印度梵语,意为大狮子,中国人把威猛的大狮子打扮得更神气,头上长角,身上生翅,吐出长长的舌头,无敌于天下了。咸阳博物馆藏西汉玉辟邪。
洛阳博物馆藏东汉石辟邪。
国家博物馆藏东汉辟邪。
碑林博物馆藏东汉双兽。
这两神兽据说一个叫辟邪,一个叫天禄,综合了狮虎豹的特点,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魏晋铜豸,狮子头,马的身体,豹的尾巴,还有一只独角。魏晋两朝因为时间太短,留下的文物不多,好在当时中原天下大乱,但在河西走廊却是一处世外桃园,保留了大量魏晋遗迹,特别是由画像砖组成的地下画廊,推荐去嘉峪关时别只去看明代的长城,还要去看看那两个短暂王朝啊。
国家博物馆藏隋代镇墓兽。这可是最具隋唐风格的神兽了,一左一右,把守墓主人前往极乐世界的通道,唐到五代以后就再也没了。
碑林博物馆藏唐代李寿墓志铭。看上去是一个大龟,但却长了个老虎或豹子的大脑袋,只有神兽的世界里才会这样。
碑林博物馆藏唐代李寿墓门。门的下面两只鸟正对着开屏,一看就知道是孔雀,上面两只展翅的就是神鸟了,大概就是主管南方的朱雀吧。门楣上是一个鹿角虎面鸟翼的怪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是张着大嘴提醒后来人: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入之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最著名的何家村文物,也是一件神兽啊。
中国的牛头长着西域羚羊的长角,可能中国工匠想雕出一件西域风格的来通酒器,但真没怎么见过羚羊,只知道羚羊有两只长角,于是还是雕个有长角的牛头更保险,东西方结合了,被誉为丝路文明的杰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飞廉纹六曲银盘。基因改造的还有这个马首凤身的怪物,叫飞廉,传说是风神啊。
法门寺博物馆藏唐代彩绘金毛狮子。像狮子吗,有点像吧,还是当神兽吧。
唐代以后,中国人的想象力好象突然被打断了,再也没有天马行空般的神奇动物出现。没了想象力,没了对未知的向往,社会也就渐渐没了活力。于是膝盖不会打弯、一倒地就起不来的西洋人就成了最大的神兽。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