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四回 第三节: 为何寺庙和衙门的套路没啥不同?

原文: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____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端木见解:

从西汉刘邦提出三条基本法律之一——“杀人者死”之后,“杀人偿命”已经逐渐成了一条中国人最基本的“法治精神”,可以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关于“公平”的信念了,甚至是统治者,也不得不维持这一基本原则。你看贾雨村,当他听到“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这样的事情,也是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

是啊,打死人怎么能就白白的走了?“杀人偿命”这是底线,如果这个底线都不能守住,那么,天下是不是要回到丛林时代了?还何谈人类文明,何谈安定和谐,何谈安邦定国,何谈定分止乱,何谈统治万民,何谈正义权威?

但偏偏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贾雨村良心未泯,听闻此事儿,立即采取两个措施,第一把犯人家族的人逮来交代情况;第二,发布通缉令。结果呢?旁边的一个人给他使眼色,他就见风使舵,停止了通缉令的发布。

这个人是谁?“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第一回就交代了这个葫芦庙炸供,当时仅仅以为这个“炸供”不过是一种饮食文化,如今看来,却原来暗含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榨取供奉啊,后来失了火,把“供奉”炸没了。是不是这么回事儿?这些庙里的和尚,不是吃“供”的吗?大家进的香火钱,本以为给的是佛祖观音菩萨,哪里晓得,其实供奉的是这些和尚道士啊!他们榨取供奉,简称“炸供”,没毛病吧?

这些诈取供奉的人,能保佑你吗?保你个屁。

就像这王朝,不也是把自己包装的威武高大,让你去爱他,说什么保你太平,保你幸福,结果收各种赋税,养着这些蠢物,根本没啥用,反过来倒是这些人,把你的太平幸福剥夺的一干二净,这就是养虎为患,养蛇反噬。能保佑你吗?保你个屁。

那个小沙弥,自从被炸了“供”,没了“神仙”日子,首先想的是再到其他庙里,但又嫌“景况”“清凉”,为啥其他庙里的“景况”也“清凉”?因为老百姓自己都没得吃喝了,你往哪里“化缘”?他们自己没得吃喝了,拿什么给你们上贡?

所以他就寻另一门“生意”,还有个地方,也是这个套路,对他来说,“轻省”,就是熟门熟路啊。装大头蒜,骗吃骗喝的套路对他来说,都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就在“官府”衙门里头啊!这个地方如今还“热闹”,还能继续享受“供奉”。为啥?因为这里能抓人,打人,杀人。和尚庙,总不能动不动明目张胆的去抢吧?这里却可以。所以他蓄了发,“充”到门子里面了。剃发,蓄发,对他来说,不过都是生意,都是混饭吃,何关信仰?何关美丑?这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啊!

做官的“唯物”主义呢?就是“千里做官只为财。”贾雨村就是这样的,或许他有良心,但他的良心和他的荣华富贵比起来,竟然一文不值了。

即便是曾经的贫贱之人,一旦加入富贵阶层的队伍,获得权势,就屁股决定脑袋,就“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这种背叛,历史上还少吗?泥腿子打江山,坐江山,忘了初心,“贵人多忘事”,胡作非为然后王朝覆灭——周期律循环往复的故事,还少吗?重复了多少朝代了,不是吗?

这个门子,想着攀龙附凤,要装好人,贾雨村糊弄他“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让他坐下来谈,他还真的相信了,还是太嫩了点儿。奴才的下场,会好吗?后文大家就知道了,贾雨村会给他一个“惊喜”的。

奴才的嘴脸怎么看出来的?“斜签”着坐下来,这个“斜签”,另一层寓意,就是贾雨村的“签”,也开始斜了。整个王朝的签,早已经斜了。

为什么会都斜了呢?

我们下回再叙。


补记:古代衙门公案上有两样东西最必不可少:惊堂木和签筒。签筒里面装着很多由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签子,因为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所以又称签票。需要逮捕人犯时,县老爷一声令下,抽出一只签票交给衙役或捕快,这个签票就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衙役或捕快凭签票抓人到堂听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