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逆袭读博士的脑瘫少年,才知道为什么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父母的爱,是孩子坠入深渊时反弹的勇气。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感动了好久。

他,在1岁的时候被诊断为脑瘫,几乎是被命运判了死刑。

20多年后,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学位,也是该院录取的第一位残疾人博士生。

他,就是被称为“轮椅博士”的李麟青。

20多年的含泪坚持,过往所有心酸,都化作镜头前的一句豪言壮语:

“博士毕业只是一个开始,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可能就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了。”

曾经,他被命运狠狠地扼住喉咙,他于幽暗中蓄力,给了命运狠狠的反击。

从脑瘫孩子到逆袭成名校博士,李麟青经历了什么?

01

1987年,李麟青出生在苏州一个普通家庭,不到1岁时,就被确诊为脑瘫。

不仅无法站立行走,双手也只有三根手指能正常运动。

但,命运还是在无尽的黑暗中,为他留出了一丝光亮。

身体无法动弹,但他的智力是正常的。

这也成为了整个家庭的救命稻草。

妈妈张沁坚决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去智培学校,“所以我就抱着真的是死的信念,也一定要把他放到正常的学校里去。”

母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孩子很难进入正常学校,母亲就一遍一遍去求,后来上学了,李麟青行动不便,母亲就日复一日地背他上学。

这一背,就是20余年。

期间风霜雨雪,艰难困苦,母亲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母亲和其他同学老师的帮助下,李麟青不仅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还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

2020年12月,李麟青团队研发的全景模式无障碍地图正式上线。

而他,也终于达成自己最朴素的心愿:让所有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能够自由出行和生活。

“让他们能更勇敢自信地走出家门,走出方寸之间。”

这才是整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一个坚强的妈妈,因为对孩子最真的爱,硬是用孱弱的身躯,托起了孩子的远大前程。

一个坚强努力的孩子,因为自己苦过,所以体谅别人的辛苦,因为被无条件爱过,才有余力回赠世界更多的光明。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如果没有父母日复一日地奔走操劳,没有一次又一次深陷绝境时响在耳边的鼓励,李麟青很可能早倒在了半路。

当他跌落谷底的时候,是妈妈用惊人的坚持和毅力,帮他实现了逆天改命的奇迹。

02

谢仁慈在四岁那年被车祸无情地夺去了右腿。

一个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女孩,还没来得及感受世界的美好,就被命运给予狠狠的一击。

更残忍的是,母亲为了救她,也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

年仅4岁的小女孩,早上打完针后,还要搬着小板凳,用双手撑着,一步步从4楼跳到6楼,去找妈妈。

“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苦情剧里全世界都针对的女主角,命不好……。”

这是小小的她那时最痛苦的领悟。

最难的时候,是妈妈把她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因为妈妈知道,腿虽然没了,孩子的天不能蹋。

车祸之后没法上幼儿园了,妈妈就每天在家里教她,算数、认字,一点点打下基础。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妈妈跑了大半个县城,终于说服一家小学的负责人,让仁慈进入了正常小学就读。

苦闷绝望的日子里,是妈妈支撑着她:“有一次我和小朋友玩游戏,跑得太快假肢飞出来了,把他们吓得哇哇大哭。”

她自己也哭了,妈妈却只是淡定地让她下次把假肢绑紧一点,“做好自己,别管他人。”

失去了左腿的妈妈,也过得很辛苦。

为了撑起女儿的学习生活,她一边自己开店,一边还要在学校食堂打工,瘸着腿奔波在两个工作单位之间。

妈妈很要强,但从来不说。

距离高考还有一年的时候,谢仁慈的模拟考试成绩只有400多分,连考上大学可能都困难。

小时候做错事,妈妈会惩戒她、打她,但这一次,妈妈却说了一句“我相信你。”

这是一个母亲的倔强,也是一个母亲的温柔。

所幸,谢仁慈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高三那年,她一路咬牙冲进年级前20名,最后以627分的成绩,成功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

后来,她像普通女孩一样,逛街、健身、攀岩,成为一名小有影响力的网红。

她鼓励那些和她一样身体有缺陷的人,“生活很残酷,我们要兴致勃勃地活着。”

她的世界原本失去了颜色,她却用乐观为自己的人生泼墨上了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

而这份乐观,是妈妈身体力行传递给她的。

心理学家说,父母对孩子所抱有的信念,会决定孩子未来对于人生的信念。

父母的爱,永远是孩子坠入深渊时触底反弹的勇气。

是母亲毫无保留的接纳和支持,让谢仁慈的人生,从绝境中开出了倔强的花。

03

这些年,看过很多故事,见过幸福家庭里孩子的成功,也看到不幸家庭孩子所面临的黑暗和深渊。

看过足够多的人和事,才发现孩子人生中所有的喜剧悲剧,根都在父母。

父母是孩子生命之初的保护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摆渡人。

是命运即使给你重重一拳,也会挡在你面前替你承受的人;

是在任何艰难绝望时,你一想起就会觉得有无穷力量的人。

作家刘娜,曾在文章中,提及关于他父母的两件事。

小时候,她头发稀少枯黄,村里人老笑她“小黄毛”。

她哭哭唧唧找到妈妈,妈妈当即把自己又黑又长的麻花辫咔嚓一剪,用红头绳结实又巧妙地嫁接到了她的头上。

母亲的举动,不仅帮女儿找回了自信,也让小小的她明白一个道理:

遇到事情,哭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行动起来,找到办法。

上初中时,一向成绩优异的刘娜在一次大考中退步了十几名,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天下午正上着课,她突然跑出教室,骑上自行车回家,推开门看见爸爸,“哇”的一声就哭了。

爸爸当时啥也没说,扛起尼龙袋和镰刀就去了地里,父亲指着远处的田地对刘娜说:

“你看,河边那块地,夏季收麦很少,但秋季玉米都长势很好,坟场那块地,夏季收麦很多,但秋季玉米又长得很差。

孩子,这是地在循环恢复哩。夏季用劲儿多了,秋季就要歇歇,夏季尚有余力,秋季就派上用场。”

当时的14岁少女并未懂得父亲言语中的深意,此后的20多年,她经历高考、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总是在每个无措仿徨的时候,想起父亲说的这段话:

“好到一定程度就会坏起来,坏到一定程度也会好起来,只要一直在耕种,整体收成就不赖。”

这些朴素的话语,是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父母,在日积月累中炼出的最为深刻的智慧。

他们也许并不富裕,但他们踏实而善良。

他们也许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却为孩子保留了教育中最宝贵也最难得的支持和信任。

永远有父母兜底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不会太差。

04

文中的几个故事里,每个父母,都是普通的,也是朴素的。

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真挚而坚强的。

他们在身体力行中,用自己的乐观为孩子的生命着色,当孩子跌落谷底、遭遇挫折时,他们永远做孩子触底反弹时的脊梁。

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爱的方式,藏着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父母的学识里,藏着孩子的见识,父母的智慧里,藏着孩子的品性,父母的行为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爱是传承,教育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我们爱孩子,给他自由,锻造他坚定的品格。

又在他们跌落时,伸出双手稳稳地托住他们。

这或许是我能想到,关于教育最朴实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