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约|用阅读唤醒书的生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美宁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节日的到来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份倡导。

知名学者带着我们读书

有一位刚刚百岁的著名翻译家,在中外文化互译的书山书海中徜徉八十余载,成为文坛“不老松”,他就是许渊冲。

百岁许渊冲前几日在《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新书发布会上,将自己的翻译人生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意即不仅要让读者“知之”,还要让读者“好之”,就是除了知道原文说了什么,还要喜欢,觉得美;最后还要让读者“乐之”,从中得到阅读的乐趣。

投身译林,扎根文坛,许渊冲“把最美的表达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于是在理性的乐趣上增加了感性的快乐”。多少年来,他捧着一颗红心,致力于传扬中华文化,“我觉得在不歪曲作者原意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灵魂体现出来。”当年,钱钟书曾称赞许渊冲翻译的《毛泽东诗词》“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让读者获得阅读乐趣,其实自己也乐在其中,或许就是这位学界泰斗延年益寿的重要法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向我们谈起自己的读书体会时这样说:“少年时代读书可以杂一点,历史、文学、科普、哲学,兴趣最重要。在兴趣引导下读书,会津津有味。当然兴趣也是培养的,某方面的书读多了,也会形成兴趣。大学生读书,成年人读书,则应该有一定的选择。除了满足兴趣、渴望新知的书要读读,更应该形成一定的读书范围,理解得更深入了,形成特长了,会产生成就感和深入一层的渴望。”

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所以,越是难啃的经典作品,越需要恒心专注,也越见精神修养。

有人问,要读的书太多怎么办?张国刚的老师曾告诉他一个“杀书头”的博览群书法,就是看看目录,看看前言后记,翻翻有关章节,了解一下书的内容旨趣,然后决定如何读,什么时候读。而不是拿到一本凭题目感兴趣的书,就一页页往下读,那样很可能有读不下去的,有些书也不值得这样读。“总之,书读多了,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书到寻常百姓家

这几日,颐和园霁清轩别有一番热闹。

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颐和园霁清轩举行“行走在阅读的时空里——北京公园阅读文化季启动暨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发布活动”。

书香漫园林,人们纷纷驻足,参与到活动之中。阅读走出传统书斋和图书馆,让读者既感受到园林的书香韵味,又体验新技术、新媒体背景下阅读方式的变化。

不久前,《典籍里的中国》一开播,就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经过新媒体传播后,节目不仅变身“网红”,还带旺了一波“典籍热”。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走近典籍、品读字里行间的文化,国家图书馆在总馆南区文会堂举办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座谈会。联合发布的古籍资源中不仅有宋元善本、明清古籍,还新增一批藏文和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让普通读者通过科技手段更便捷地走近典籍。

要知道,宋版善本书,在古籍中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美国汉学家艾思仁曾大发感慨,说中国宋版书的品质“从未被超越”。

近日,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启动,上海首家开在公园内的公共书房开放,藏书一万五千余册。市民踏入公园,便能感到迎面而来的书卷气息。

以“书香中国”为统领,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当下,不仅仅是上海,山西太原社区里的城市书房,山东日照的海边城市书房,以及各地依托图书馆开办的24小时城市书房,等等,已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

一间美好的城市书房,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气质,让忙碌的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

阅读,因此变成一件近在咫尺的事。

晴耕雨读书满乡。与城市书房一起绽放美丽的,还有乡村书屋。

走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的农家书屋,二楼整齐摆放着几个木桌,墙两边立着一大一小两个玻璃书柜,放满了书。阳光洒在桌子上,书页翻动的声音伴着明黄的灯光,几名村民手捧着书,静静阅读。农闲时节,他们经常到农家书屋读书、学技术……

通往书山的路不止一条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都说“相由心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品格形象。

蒙曼曾经用一句诗“散入春风满洛城”来描述读书,她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在今天的生活中都有一个现实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有很多支离破碎的东西,过去讲,一地鸡毛。但是阅读可以让你跳出现在的这个空间,可以仰观天,可以俯察地,可以让你的心灵更自由的飞翔。过去说生活是一个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不停地进去出来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拿起一本书,你会发现你随时就在进去,随时也在出来。”

今天,科技的跃迁,正以深远的方式重塑阅读的生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超过半数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从木牍、竹简、缣帛到纸张,再到如今的一方屏幕,通往书山的路不止一条。

只要读书,就有收获。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那些名著、经典中,蕴含着人生的经验、人类历史的财富、世界的奥秘等,能够开阔一个人的胸襟、见识,铸就一个人的格局、气象,这是软实力。这些东西不会立刻就体现出来,但是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会使得我们的社会有更厚重的底蕴和更强大的前进动力。”

阅读使得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也使得一个社会有更加厚重的底蕴和发展的动力,因为这是在给人生打底子,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够走多远。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道出了所有热爱阅读人的心声。

人与书的相遇,就像人与人的相遇一样。人是流动的,书也是流动的,但总会有一个时刻,人与书会暂时停止脚步,彼此凝视,由此诞生的一切,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0)

相关推荐

  • 姚雪青/江苏,全民阅读进行时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燕文为江苏全民阅读促进会揭牌.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自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q ...

  • 守住门槛最低的高贵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与北京大学校友会 特别策划:寻访"北大人精神" 点击观看! ↓↓<平生深情在书窗>↓↓ 以下视频来源于 北京大学 " 图书馆是我人生之路的起 ...

  • “册府千华”,见证苏州千年文脉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19日 A05版 □苏报记者 姜锋 作为江南文化中心的苏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书香弥远,世泽久长.尤其是明清两代,藏书刻书家层出不穷,如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 ...

  • 用阅读唤醒书的生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美宁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今天是第26 ...

  • 《群书治要》在线阅读,群书治要白话文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q ...

  • 中国传统文化·谋略学巨著 旷世奇书《鬼谷子》全文·译文(下)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 ...

  • 清·爱新觉罗·永瑆行书《书势约指》欣赏书...

    清·爱新觉罗·永瑆行书<书势约指>欣赏 书势约指 梁武帝评右军有雄强二字,此误人不少,后来粗俗之习多缘错会意也.盖彼时真迹犹常得见,今则从木石追取影响,雄强未成,犷悍先染,固不如運沉着而入 ...

  • 日本研究三星堆文化目的是什么 日本是如何评价三星堆文化图文详解(阅读分享)

    [菜叶网阅读分享]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三星堆,不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这个外国人也非常的关注,话说这个日本人也非常的关注这个三星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日本研究三星堆文化目的是什么呢?未必他们有什 ...

  • 5部适合深夜阅读的书,在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柔软

    工作一天的疲惫感,往往让人难以求得真正的宁静.不如在夜深人静时,靠在床头,读上一本好书,抚慰自己疲惫的心灵,在温暖的港湾中享受真情实感的陪伴,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柔软.以下5本好书, ...

  • 文化之约|大国粮仓里的中国故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0年,在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时刻,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这其中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近日,大型纪录片<大国粮仓>在央视播出.这部片 ...

  • 一本值得在人生不同阶段反复阅读的书

    利希藤贝格说过"书本就像一面镜子,当猴子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中不会映出福音圣徒的形象."年龄,心境,智慧,阅历,这些因素在我们每个人阅读每一本书时都是会造成对书给予我们不同回应的一种 ...

  • 人均一年阅读纸质书4.7本 人均一年电子书阅读量3.29本 你读了几本?

    [人均一年阅读纸质书4.7本 人均一年电子书阅读量3.29本 你读了几本?]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有11.6%的国民年均阅读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