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约|用阅读唤醒书的生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美宁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今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节日的到来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份倡导。
知名学者带着我们读书
有一位刚刚百岁的著名翻译家,在中外文化互译的书山书海中徜徉八十余载,成为文坛“不老松”,他就是许渊冲。
百岁许渊冲前几日在《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新书发布会上,将自己的翻译人生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意即不仅要让读者“知之”,还要让读者“好之”,就是除了知道原文说了什么,还要喜欢,觉得美;最后还要让读者“乐之”,从中得到阅读的乐趣。
投身译林,扎根文坛,许渊冲“把最美的表达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于是在理性的乐趣上增加了感性的快乐”。多少年来,他捧着一颗红心,致力于传扬中华文化,“我觉得在不歪曲作者原意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灵魂体现出来。”当年,钱钟书曾称赞许渊冲翻译的《毛泽东诗词》“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让读者获得阅读乐趣,其实自己也乐在其中,或许就是这位学界泰斗延年益寿的重要法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向我们谈起自己的读书体会时这样说:“少年时代读书可以杂一点,历史、文学、科普、哲学,兴趣最重要。在兴趣引导下读书,会津津有味。当然兴趣也是培养的,某方面的书读多了,也会形成兴趣。大学生读书,成年人读书,则应该有一定的选择。除了满足兴趣、渴望新知的书要读读,更应该形成一定的读书范围,理解得更深入了,形成特长了,会产生成就感和深入一层的渴望。”
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所以,越是难啃的经典作品,越需要恒心专注,也越见精神修养。
有人问,要读的书太多怎么办?张国刚的老师曾告诉他一个“杀书头”的博览群书法,就是看看目录,看看前言后记,翻翻有关章节,了解一下书的内容旨趣,然后决定如何读,什么时候读。而不是拿到一本凭题目感兴趣的书,就一页页往下读,那样很可能有读不下去的,有些书也不值得这样读。“总之,书读多了,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书到寻常百姓家
这几日,颐和园霁清轩别有一番热闹。
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颐和园霁清轩举行“行走在阅读的时空里——北京公园阅读文化季启动暨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发布活动”。
书香漫园林,人们纷纷驻足,参与到活动之中。阅读走出传统书斋和图书馆,让读者既感受到园林的书香韵味,又体验新技术、新媒体背景下阅读方式的变化。
不久前,《典籍里的中国》一开播,就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经过新媒体传播后,节目不仅变身“网红”,还带旺了一波“典籍热”。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走近典籍、品读字里行间的文化,国家图书馆在总馆南区文会堂举办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座谈会。联合发布的古籍资源中不仅有宋元善本、明清古籍,还新增一批藏文和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让普通读者通过科技手段更便捷地走近典籍。
要知道,宋版善本书,在古籍中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美国汉学家艾思仁曾大发感慨,说中国宋版书的品质“从未被超越”。
近日,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启动,上海首家开在公园内的公共书房开放,藏书一万五千余册。市民踏入公园,便能感到迎面而来的书卷气息。
以“书香中国”为统领,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当下,不仅仅是上海,山西太原社区里的城市书房,山东日照的海边城市书房,以及各地依托图书馆开办的24小时城市书房,等等,已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
一间美好的城市书房,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气质,让忙碌的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
阅读,因此变成一件近在咫尺的事。
晴耕雨读书满乡。与城市书房一起绽放美丽的,还有乡村书屋。
走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的农家书屋,二楼整齐摆放着几个木桌,墙两边立着一大一小两个玻璃书柜,放满了书。阳光洒在桌子上,书页翻动的声音伴着明黄的灯光,几名村民手捧着书,静静阅读。农闲时节,他们经常到农家书屋读书、学技术……
通往书山的路不止一条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都说“相由心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品格形象。
蒙曼曾经用一句诗“散入春风满洛城”来描述读书,她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在今天的生活中都有一个现实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有很多支离破碎的东西,过去讲,一地鸡毛。但是阅读可以让你跳出现在的这个空间,可以仰观天,可以俯察地,可以让你的心灵更自由的飞翔。过去说生活是一个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不停地进去出来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拿起一本书,你会发现你随时就在进去,随时也在出来。”
今天,科技的跃迁,正以深远的方式重塑阅读的生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超过半数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从木牍、竹简、缣帛到纸张,再到如今的一方屏幕,通往书山的路不止一条。
只要读书,就有收获。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那些名著、经典中,蕴含着人生的经验、人类历史的财富、世界的奥秘等,能够开阔一个人的胸襟、见识,铸就一个人的格局、气象,这是软实力。这些东西不会立刻就体现出来,但是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会使得我们的社会有更厚重的底蕴和更强大的前进动力。”
阅读使得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也使得一个社会有更加厚重的底蕴和发展的动力,因为这是在给人生打底子,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够走多远。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道出了所有热爱阅读人的心声。
人与书的相遇,就像人与人的相遇一样。人是流动的,书也是流动的,但总会有一个时刻,人与书会暂时停止脚步,彼此凝视,由此诞生的一切,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