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非遗活动座谈会
在2017千里漫行话潍坊活动接近尾声之际,近日受邀参加了一次由潍坊文化馆主办以非遗文化活动为主题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区文化馆领导、我市文史作家邓华先生、非遗传承人代表、千里漫行活动代表以及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网络媒体代表等。
座谈会热烈而有序,各位代表们各抒己见,围绕非遗活动主题展开讨论,畅谈自己对非遗文化活动的种种想法及建议,代表们意见和建议真挚而中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让与会者觉得深有感触。以下为本人对本次非遗文化活动的一点拙见,还请各位老师指正批评。
世界各地,全国各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潍坊也不例外。潍坊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不论是潍坊风筝还是木版年画,都是潍坊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非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里就涉及到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唯有传承,得以发展;如何发展,就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有活力。
传承的是技艺,是思想,是文化,而创新的是技术,是方法,两者之间,如何把握一个度,确实是每个文化者,每个非遗传承人,每个爱好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市场与卖点的问题,那么如何吸引人关注,如何让人接受和喜欢这些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比如说我们到莫言老家采访高密三绝,不管泥塑也好,扑灰年画也好,有一些人尤其是儿童还是比较喜欢的,有一些外地好友,对泥老虎就比较感兴趣,询问什么价位,这就给我们带来一点思考,非遗在传承的同时,是不是需要考虑市场和卖点呢?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创新问题。在保留非遗的技艺基础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加上时尚元素呢,比如儿童比较喜欢的一些东西,年轻人比较关注的一些东西,我个人认为,一味不变的传承,可能会带来墨守成规的尴尬局面,老艺人手艺在身,却无法找到传承人,或者说并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可以适当考虑与创新相结合的问题。
当然非遗包括很多方面,不一定是手艺和技术方面的,也有民间传说民间文学之类的。或许有许多老人或者许多村庄有一些宝贵的非遗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并不为人所知,这就需要我们有人能做这些事,比如说整理材料,查询史料,采访老人,等等。
举个例子,在我们昌乐营丘有诸多名人传说,比如姜太公,比如孝子王裒等等,其实还有阎循观家族,北海太守窦琰等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成文字,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平台(潍坊五好青年 ID:WF5GOOD),写了很多文章专门介绍和宣传推广我们潍坊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
总之,非遗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今天在做这些事,绝不是徒劳无功的,也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不论对当代,还是对我们的后代,都是功德的事。都是因为我们爱我们的潍坊,爱我们的家乡,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爱我们的非遗项目,正因为怀揣这颗热爱之心,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大家在做这些事,是功在千秋的一件事。谢谢大家!
活动组织方精心把活动成员作品编辑成图文集
邓华老师赠与参会人员最新著书《卧虎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