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7
NO.17
不过,李林甫虽然私心很重,但一般情况下,他并不随意乱来,处理政事大多遵从法度,办事井井有条,在他担任首席宰相的这段时间,朝政还是相当稳定的。
《旧唐书》记载说:(李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李林甫自从担任宰相以来,一举一动都遵循法令,无论是贵族还是士人,没有不按照规定晋升的。因此他执政近二十年,摄于他的威名和权力,朝野上下对他都很敬畏。
正是凭借这种无人能及的权谋水平和无比出众的行政能力,李林甫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担任宰相长达19年之久。
他不仅是唐朝任期最长的宰相,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宰相之一。
晚年的李隆基和李林甫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你办事,我放心”、“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程度,李隆基一度甚至还有过彻底放权给李林甫的想法。
史载他曾对高力士说过这样一番话: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如今朕打算将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高力士连忙劝谏:国家大权千万不能随便给别人,一旦对方威势已成,再想收回来可就麻烦了!
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脸色马上就阴沉下来。
高力士见状连忙磕头谢罪:臣说错了,罪该万死!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李隆基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中不可自拔,对朝政的态度类似于一头闷头吃草的驴对《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的态度——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具体的政务只能倚重宰相李林甫来处理。
此时的大唐中央政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李隆基卿卿我我,李林甫忙忙碌碌,朝臣们唯唯诺诺,没人敢唧唧歪歪……
这就是安禄山崛起时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之所以这几年安禄山的升迁速度会比近几年我们这里的房价上升速度还快,也与李林甫提出的一项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边将如果才兼文武又立有大功,往往就能进入中枢当宰相——唐初名将李靖、李勣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现在李林甫为了长期把持手中的权力,避免有人和他竞争,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思来想去,他想了个办法——重用寒人蕃将。
唐朝宰相大多出自皇亲国戚或高门大族,寒门出身的人当上宰相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胡人为相更是从未有过先例,如果对方既是胡人又是寒门,那就相当于在其通往宰相之路的大门上不仅装了C级防盗锁还加了把一百位数字的密码锁——亿无一失,固若金汤,彻底杜绝了对方成为宰相的可能性。
显然,那些寒人蕃将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不管有多大的能耐,都绝对无法入朝为相,都无法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他对李隆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选用将领,臣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贫寒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且由于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不会拉帮结派,陛下如果能诚心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为朝廷尽死效忠。
李隆基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当场便同意了。
可以说,这一政策几乎是为安禄山量身定做的。
他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一心想着再进一步。
很快,他就又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次,他以狗拿耗子的精神向朝廷举报了一起科场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