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7

NO.17

不过,李林甫虽然私心很重,但一般情况下,他并不随意乱来,处理政事大多遵从法度,办事井井有条,在他担任首席宰相的这段时间,朝政还是相当稳定的。

《旧唐书》记载说:(李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李林甫自从担任宰相以来,一举一动都遵循法令,无论是贵族还是士人,没有不按照规定晋升的。因此他执政近二十年,摄于他的威名和权力,朝野上下对他都很敬畏。

正是凭借这种无人能及的权谋水平和无比出众的行政能力,李林甫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担任宰相长达19年之久。

他不仅是唐朝任期最长的宰相,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宰相之一。

晚年的李隆基和李林甫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你办事,我放心”、“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程度,李隆基一度甚至还有过彻底放权给李林甫的想法。

史载他曾对高力士说过这样一番话: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如今朕打算将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高力士连忙劝谏:国家大权千万不能随便给别人,一旦对方威势已成,再想收回来可就麻烦了!

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脸色马上就阴沉下来。

高力士见状连忙磕头谢罪:臣说错了,罪该万死!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李隆基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中不可自拔,对朝政的态度类似于一头闷头吃草的驴对《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的态度——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具体的政务只能倚重宰相李林甫来处理。

此时的大唐中央政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李隆基卿卿我我,李林甫忙忙碌碌,朝臣们唯唯诺诺,没人敢唧唧歪歪……

这就是安禄山崛起时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之所以这几年安禄山的升迁速度会比近几年我们这里的房价上升速度还快,也与李林甫提出的一项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边将如果才兼文武又立有大功,往往就能进入中枢当宰相——唐初名将李靖、李勣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现在李林甫为了长期把持手中的权力,避免有人和他竞争,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思来想去,他想了个办法——重用寒人蕃将。

唐朝宰相大多出自皇亲国戚或高门大族,寒门出身的人当上宰相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胡人为相更是从未有过先例,如果对方既是胡人又是寒门,那就相当于在其通往宰相之路的大门上不仅装了C级防盗锁还加了把一百位数字的密码锁——亿无一失,固若金汤,彻底杜绝了对方成为宰相的可能性。

显然,那些寒人蕃将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不管有多大的能耐,都绝对无法入朝为相,都无法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他对李隆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选用将领,臣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贫寒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且由于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不会拉帮结派,陛下如果能诚心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为朝廷尽死效忠。

李隆基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当场便同意了。

可以说,这一政策几乎是为安禄山量身定做的。

他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一心想着再进一步。

很快,他就又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次,他以狗拿耗子的精神向朝廷举报了一起科场舞弊案!

(0)

相关推荐

  •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李隆基,双面人生带给唐朝幸福与悲伤的君王

    历经苦难的少年李隆基 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洛阳.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大唐皇帝唐睿宗,母窦氏为德妃.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值唐朝宫闱多事之秋.此时的大唐帝国,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所控制.他的父亲 ...

  • 闲坐说玄宗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玄宗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人生轨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惨不忍 ...

  • 安史之乱的前夜

    公元710年7月21日,25岁的临淄王李隆基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那年的6月,唐中宗李显暴亡,流言说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了皇帝,妻子和女儿合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 韦后迫不及待地将5岁的李 ...

  • 立仗马,大唐的衰落

    大唐 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时代.自618年开国以来,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在治国.用人.军事等方面都相当灵活务实,唐朝的前100年开局相当好,李隆基继位后,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又持 ...

  • 此物最相思(第339章)

    当长安被叛军铁蹄践踏后,曾经的繁华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血流成河,是白骨森森.就连长安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 "杀人魔头"孙孝哲指挥叛军在长安残酷暴虐,仅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99章)

    唐代自建国以来,经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的"永徽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后,大唐的繁华富强,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 ...

  • 和谷《唐朝背影》七 公元 761 年的一个春日

    七 泰 陵 悲 歌 01 公元 761 年的一个春日,春风轻拂着湖边柳枝,高墙深院的太极宫异常安静.苍凉的箫声越墙而出,吹奏者是位垂暮老者,身旁侍者寥寥. 他 27 岁称帝,是我国古代最有艺术才华的皇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