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斋堂皇城峪魁山超金灵塔

浅析斋堂皇城峪魁山超金灵塔

塔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支奇异的花朵。来自古印度半圆冢的萃堵波,进入中国后大放异彩。呈现出造型各异、材料多种、高低不同的各类形态。京西古塔是全国的缩影,有建于辽金的古塔,也有现代复建的新塔。有高二十余米的密檐塔,也有仅两米余的石塔。京西古塔多以砖石为材料,如砖砌密檐塔或全石质经幢塔。在京西斋堂域内另存一造型特别、用材简朴的塔,这座古塔因用材和造型简陋,被《北京的塔》标记为“斋堂泥塔”。 斋堂是京西重镇,古称灵桂川,现称斋堂川。“斋堂”一称源于唐代所建的北山灵岳寺,旧时去往灵岳寺朝拜的香客,在此食宿吃斋的堂屋。斋堂川名人辈出,元至正年间,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书院山长熊梦祥,隐居斋堂撰写出记载北京历史的《析津志》。清中宪大夫刘应全、中宪大夫刘懋恒、同治五年举人刘增廣、现代作家刘恒及歌坛一姐田震,他们的根均出自京西斋堂川。除此之外斋堂川还有一位少有人知的大清名僧,这便是皇城峪“泥塔”塔主魁山超金大和尚。 斋堂以石桥沟为界,西为西斋堂,东为东斋堂。西斋堂村北,有条山沟称“皇城峪”。魁山超金和尚的“泥塔”,就建在西斋堂皇城峪内。斋堂附近有民谣:“刘半街,贾一片。皇城峪,也不善。”,这里的“不善”非善恶之意,而是指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财富势力。

塔,这一古代建筑进入中国后增加了其用途。装点河山,美化风景,成为了旅游观光的建筑物。军事家借助塔这一建筑形式可以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风水学家可以将塔视为镇物,用以镇邪禳灾改变气运。尽管古塔的用途多样,但最多的还是寺院修行僧人圆寂后的灵塔。人们称这种古塔多以塔主身份名号为主,因年代久远塔铭遗失无法确认塔主的,则一般以所在地为称。皇城峪这座古塔,塔身内镶有塔铭,塔铭上清晰地刻有“諱超金號魁山”。《北京的塔》以“泥塔”命名,显然埋没了一代受大清皇帝器重的高僧住持。

《北京的塔》记述:“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斋堂泥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村北侧的土坡下面。这座由黄土、白石灰和砖砌而成的长体圆形塔,坐北朝南,高约2米,塔身建在砖砌的平台上,塔身正面设有塔铭:“功德口住持禅师讳超金号巒和尚享口灵圆觉灵塔“。塔身上部还设有一佛龛。此塔建筑材料简朴,黄土占据了主要成分,被当地人称为泥塔。这种泥塔对研究北京地区古塔有着重要价值。”(引自《北京的塔》207页门头沟一节)。薛氏在著书时不仅搞乱了塔铭文字;忽略了塔主的身份和名号;还将“泥塔”一称强加于当地人身上。“斋堂泥塔”一称,与京西冯村的“车王坟”同出一辙。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在京城做人力车夫。远在京西与之无干的村民,不了解这段细情。当地人并不知道克勤郡王后人成了人力车夫,也不可能称其祖坟为车王坟。斋堂的人其实也未称此塔为泥塔,向当地人询问泥塔的位置没人能听明白。根据文物界对古塔的习惯称呼,借鉴“栖岩慧进"大师尊称,此塔应称为“魁山超金禅师塔”。

魁山超金禅师塔GPS定位:东经39°97′65″,北纬115°68′22″,海拔445米。塔呈下边小上边大圆弧状,基座以上通高2.35米。上中部圆弧最大处,直径1.2米。

魁山超金塔塔基并非砖砌,而是由两层石块砌成。

塔分上下两部分,上部设佛龛。龛高44厘米,宽34厘米。龛门高28厘米,宽22厘米。龛顶部正中刻一“佛”字,右侧刻一“阿”字,左侧刻“伽”字,疑为曾刻有“阿难、迦叶”,难字与叶字随岁月消失。现留存佛字直径为7厘米见方,阿字与伽字直径约为5厘米见方。

佛龛下设一加工条石,即可上托佛龛,又为下部砖砌塔铭券顶遮雨。条石长52厘米,厚度7厘米。

塔铭镶嵌在塔身下半部,通高61厘米,宽35厘米。塔铭上部用横刻线分成碑首和碑身两部分,通高56厘米。

碑首刻线内高10厘米,下边草刻云头。云头上右刻一“日”字,左刻一“月”字,以示“功德昭日月”之意。日、月两字直径,约为2厘米。中间刻“敕建功德”四个大字,直径约为3厘米。

碑身用竖刻画线分为三部分,右刻立碑时间,中刻塔主名号尊荣,左刻佛弟子、僧弟徒、孝侄、本光襌孫、孫、女孫等数十人姓名。右起竖刻为:“旹大清順治歲次甲午二月丁卯十七日戊寅清明吉節修建”,二十四字。二十四字铭文中不仅刻有农历纪月纪日,还刻有干支纪年、纪月、纪日。上款所刻日期文字字径,约为1.5厘米见方。

中部正文碑首与碑身文字连贯,合为:“敕建功德寺住持禅师諱超金號魁山和尚享堂壽圓覺靈塔”。共二十四字,字体直径约为3厘米。“享堂壽”,国学解释即:“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

左侧上刻佛弟子,横九竖三共二十七人名字。所刻文字大多不易确认,唯“田庭安、杜文時、李起禎、許朝臣、史應春、杜增寿、杜守宅、刘仁畏、白三冬、王可仝、杜守成、杜成宇”等十二人姓名尚可辨识,字径约为1厘米。

二十七名佛弟子之下右刻“僧弟徒 会贤、会全、克竒、可祥”四人名字。左刻“孝侄 杜成穏、成安、成元”三人名字。再下右刻“本光襌孫 , 來金、全德”二人名字。左刻“孫 思正、思知、思慶”,三人名字。左侧最下刻“女孫”一人名字,字体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享有敕建称号的魁山超金塔铭,共刻有三十七人为其建塔立铭。为其立碑者不仅有僧塔常见的弟子辈,还有非弟徒辈的佛门僧众。有弟徒、有襌孙,还有俗家孝侄孝孙及孙女。在不足0.2平方的碑面,刻有大小不一的一百六十九个文字。碑 体虽小,同样显示出对魁山超金的敬重。

魁山超金禅师塔建于清顺治十一年,塔铭所刻“顺治岁次甲午”,即公元1654年清明。顺治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因摄政王多尔衮出猎意外死亡,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魁山超金塔铭碑首正中所刻“敕建功德”之下,在碑首与碑身之间横刻线上刻有一略显不清的字,反复查看此字并非常见的“主”字。新浪博客“颐和吴老”、“打鹰洼”等在北京史地方面颇具造诣的博主,均曾撰写博文且均认为是“寺”,即塔主人为功德寺住持。查阅有关京西明清史籍及现代史地资料,均无一有功德寺的记载。放眼京都琳宫梵宇,同名的寺院很多。而功德寺,明清古籍记载的只有一个。

功德寺,位于颐和园北宫门西侧。《海淀区地名志》载“功德寺创建于元代,初名大承天护圣寺,至正初年毁,明宣德年间重修,改为今名。”(摘自《海淀区地名志》99页政区聚落地名篇青龙桥镇功德寺小节)。

明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记:“功德寺 山好下影於湖,静相好也。湖好上光於水田,曠相好也。道西堤,行湖光中,至青龍橋,湖則窮已。行左右水田,至玉泉山,山則出已。際湖山而刹者,功德寺。寺,今一搭間地也,存者門耳。瓦壠燕麥,房脊鸛巢,聲假假,餘悲生恐,在當年昏定曉報鐘時也。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肘土外。暍蔭者,坐差差,如几,如凳,如養和,滑其上膚及骨,蟲鼠穴其下,亦滑,垤壤巒如,不知幾十國蟻。古幹支日,老葉鼓風,兩側偃柏,不成蓋陰,亦助其響。傍地餘水田,僧無寺,業農事。每日西睨,山東陰,肩鍤者,鍤掛畚者,仰笠者,野歌而歸。蛙語部傳,田水浩浩。僧歸破屋數楹,供一木球,施以丹惡,寺初興時,募使者也。李西涯記云:寺故金護聖寺,寺七殿,殿九楹,楹以金地,彩其上。宣德中,板菴襌師重建也。師能役木球,大如斗,輪轉行馳,登下委折,如目徑具,逢人躍躍,如首稽叩。師曰:入某侯門。則入,募金若干。曰:入某戚里。則入,募金若干。宣宗召入,命爲木球使者,赐金錢,遂建巨刹,曰功德寺,時臨幸焉。成化中,僧戒静,以南都報恩寺,文皇帝瘗其副塔,疏請舟载置此寺,臺省劾之,不果。然猶建一閣,重簷叠角,虚堂曲房,爲累朝駐蹕地。世宗幸景陵,經過此,怒金剛狰獰,命撤毁。”。(引自《帝京景物略》1980年版291页卷之七西山下功德寺小节)

明万历年二十一年出版的沈榜所著刻本《宛署杂记》记载:“功德寺在西湖上,元朝敕建,曰大護國聖寺。至本朝宣德年重修,敕赐今名,乃聖駕謁陵駐蹕之所。地臨西湖一望無際,每夏秋之間湖水泛溢,鷗鴈往来,落霞返照,寺景如画。“。(摘自《宛署杂记》1961年版197页第十九卷言字寺觀)。据此可以确认,明代宛平县县令沈榜等描述的功德寺,即斋堂皇城峪塔主魁山超金所任住持的寺院。

世传功德寺屡建屡废,自明嘉靖坐僧不法废去后,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才又一次修复。魁山超金塔铭镌刻于大清顺治时期,处于荒废期的功德寺住持身份会令人产生疑问。查阅清《日下旧闻考》,见所记功德寺御制碑的确带来困惑。《日下旧闻考》记御制重修功德寺碑记前段:“道海淀經青龍橋,折而西,距玉泉山麓不盡於二里,有遺刹一區,重門三涂,不可識已。延睇香積,頽垣離立艿荄間。訊諸土人,曰:是功德寺也。考元史,文宗天暦二年建大承天護聖寺,而都穆南濠集稱功德寺舊名護聖寺。蒋一葵長安客話載寺修於明宣德初,及嘉靖中車駕駐此,見廊廡金剛像獰甚,心悸,因坐僧宫殿僭踰罪,撤去之。寺竟廢盭”。

《明实录》仅记有嘉靖帝祭景帝陵,并未对功德寺“坐僧不法“一事祥记。《日下旧闻考》乾隆御制碑以《长安客话》,对功德寺的记载为依据。《长安客话》记:”宣德十年,宣廟西郊省歛,駐蹕功德寺,因留鸞仗寺中。自後遂爲列聖駐蹕之所。嘉靖中世廟謁景皇帝陵,有司以金山口路隘,鑱濶數十尺,識者謂此功德寺白虎口也。虎口張將不利於寺。既而上駐輦寺中,中飯罷,周行廊廡,見金刚像獰惡,心忽悸而怒,因以宫殿僭踰。坐僧不法,撤去之,寺遂廢。惟松柏兩行,蒼翠無恙。”其实蒋一葵在《长安客话》所记,仅比《帝京景物略》对嘉靖帝坐僧不法一点略加细致。不解细情以这一记录为准,肯定会使人产生疑问。明清文人笔下非清即浊,不深入研究很难理解实情。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人,沈榜描绘的功德寺是“落霞返照,寺景如画”;而蒋一葵笔下则是“惟松柏两行,苍翠无恙”。这便为今人留下一道课题,明末清初功德寺的"毁”,到底毁到何种程度。

明末清初人孫承澤(1592——1678),所著《天府廣記》与《日下旧闻考》编辑成书时间相近。孫承澤在《天府廣記》中仅用简单的语言对功德寺做了记载:”金護聖寺即功德寺,在西湖旁,水光稻花如江南。明帝祭陵,設幄於此。宣德中僧板庵重修,今改名。”。(引自《天府廣記》1962年版529页卷之三十八寺廟)孫承澤(1592——1676年)生活在明万历年至清康熙年间,从其生活的年代看较其他作者所记更值得信任。孫承泽八十三岁著《天府廣記》,他没有等到乾隆修复功德寺便归天了。《日下旧闻考》还记有原引自清纳兰性德所著《綠水亭雜識》的一段,"僧無寺,業農事,破屋數間,供一木毬,施以丹惡。”(摘自《日下旧闻考》1660页)从孫承澤与纳兰性德所记可知,明嘉靖以“宫殿僭踰,坐僧不法,”撤去的只是引起其心悸的狞恶金刚,并非整个功德寺彻底拆除荒废。何况《帝京景物略》也明确记有,“怒金刚狰狞,命撤毁”和“僧無寺,業農事”,“仰笠者,野歌而歸“,“僧歸破屋數楹”。当然,功德寺至大清顺治时期可能更为萧条,但元代敕赐的土地还属寺院所有。元天暦二年初建大承天护圣寺,便将“故宋太后全氏田爲大承天護聖寺永業”。“至順元年四月,以所籍張珪諸子田四百傾赐大承天護聖寺爲永业”(《日下旧闻考》原引自“元史文宗紀”1659页)。寺院既有众多土地,必会有僧人和住持。

《帝京景物略》收录多篇明嘉靖后著名学者的诗篇,其中收录吴縣蒋山卿《遊功德寺诗》:“佛字金銀界,虹蜺落石橋。苑牆旋薛古,塔影出林高。丹仗留今日,鑾與想昨朝。老僧譜旧事,拱手説前朝”。富平孫丕揚《功德廢寺》:“襌房餘廢壁,客屐損莓苔。破竈饑鳥集,荒階怖鴿来。芊芊留竹徑,隐隐見花臺。功德今何在,像殘僧可哀”。宣城吴伯興《經功德廢寺》:“路傍人指舊藤蘿,曾護烟霄御辇過。敗壁卧雲丹欲斷,殘碑分雨翠全磨。六時幾作随堂課,四野惟傳蟲語多。門外寺田僧尚種,無靈圜木可如何?”江夏釋如愚《功德廢寺》:“入寺不聞鐘,番番三两松。荒階馴鳥雀,廢井詘蛟龍。遺跡傳前代,殘僧學老農。橛頭無誑事,蚤毂隔林春”(《引自《帝京景物略》294页)。这些诗篇中均谈及寺院僧人,无论是“老僧谱旧事”、“像殘僧可哀”,还是“门外寺田僧尚种”,“殘僧学老农”,均从侧面证明功德寺并为彻底荒废。

石刻是不朽的文字记录,魁山超金塔铭所刻“功德寺住持”,本身也足以证明功德寺在清初还未毁,起码是未彻底荒废。尽管魁山超金塔立于深山斋堂,封建社会山高皇帝远也不敢冒敕建之名。

魁山超金即是京都功德寺住持,为何将塔建在斋堂皇城峪。从前述已知,功德寺毕竟受前朝“坐僧不法”之罪勉强维持。封建王朝的敕赐与旌表,需要根据当时朝廷财力来决定赏赐的多少。如清道光前旌表节烈建坊给银三十两自行建坊,道光后变成给银三十两建总节孝坊。这也是清后期节孝坊即存在建筑豪华的石坊,同时也有简单的门坊出现的原因。顺治时期大清财力还有限,处于半荒废的功德寺土地资金都成问题。从魁山超金塔铭中所刻杜姓孝侄孝孙可知,魁山超金进入佛门前为斋堂俗家杜姓子弟。塔铭中所刻不仅有杜姓孝侄孝孙,其所刻佛弟子二十七人中有八人为杜姓。这八人中有三人与其孝侄同为“成”字辈,由于已入佛门则以佛弟子而非孝侄辈铭记于塔铭中。这些杜姓佛弟子很可能是追随魁山超金进入佛门,不然不会出现少见的佛门同代为其刻铭。今天杜姓仍为斋堂大户,进一步印证了魁山超金是斋堂人。虽非衣锦还乡也算是荣归故里,即落叶归根,也为家族增添荣耀。

魁山超金塔所用材料是用残砖夹杂石块垒砌,这类建筑在京西属于旧料修复形式。笔者认为现在的魁山超金塔并非初建原物,可能是原塔年久失修倒塌塔件损毁。其后人无财力照原样修复,只能用原塔砖块加以石块勉强建起的似塔非塔的样式。另外塔中所嵌塔铭下部成插入榫状,应该是立在原塔前的碑形塔铭。斋堂民谣既然有“皇城峪,也不善”,正说明早年斋堂村民对立于皇城峪的塔是了解的。

中国高僧灵塔众多,但真正受皇帝敕建的塔很少见。目前北京仅知明初永乐帝少师姚广孝塔,明代成化年间的国舅爷周吉祥塔等为敕建。其他如林般历代寺院高僧灵塔很难享受到这一殊荣。魁山超金塔虽貌不惊人,但塔铭内涵非常值得重视。被京西人广为挖掘的灵水村举人刘增广,不过做到知县、知州候补知府。魁山超金和尚是直接受大清皇帝勅諭建塔,京西能享受到如此诸荣的屈指可数。这位享受到皇帝勅諭的高僧灵塔,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门头沟区志》、《门头沟地名志》、《门头沟村落文化志》、以及《斋堂川》等史地类文史资料均无记载,实属令人遗憾之事。

(0)

相关推荐

  • 【北京】京西仙境圣莲山(上)

                                                                                                        ...

  • 2017中国古道马拉松京西古道站活动回顾

    2017年3月25日,北京门头沟区春意盎然,山桃花.山杏花等竞相开放,远看一座座山成了花的海洋.而进入山中,却是白雪皑皑的景象.2017中国古道马拉松在京西古道站正式拉开帷幕. 古道马拉松 古道马拉松 ...

  • 北京一景区火了,被称为京西“小五岳”,乘坐917路公交可达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一起来找寻那些遗失的,不一样的美好,探寻不一样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能简单的满足于当下平淡的生活,旅游在人们现在的生活中占有 ...

  • 【北京】京西仙境圣莲山(下)

                                                                                                        ...

  • 古道明珠,北京门头沟斋堂镇黄草梁自然风景区徒步攻略

    [简介] 黄草梁自然风景区,因高山草甸,一年中只有几个月返绿还青,大部分时间都是深黄色,故称为黄草梁.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远相望,主峰海拔1737米,为北京市西南地区高 ...

  • 北京门头沟:沿河城

    北京沿河城,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古称"三岔(汊)村"."沿河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城后,始称"沿河城". 其隶属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 ...

  • 北京门头沟:斋堂镇桑峪村天主教堂

    桑峪村位于斋堂镇东,109国道北侧,原来有南桑峪.北桑峪之说,现在两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南桑峪村口有过街楼,村中几百米也就是北桑峪村中有天主教堂,很美的建筑. 据说当地人信天主教很多,历史很悠久,从元 ...

  • 北京门头沟狗牙山穿越攻略

    ‍ ‍[简介] 狗牙山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林字台村.桑峪村.灵水村.碣石村之间的一道西北-东南走向的山梁,官方称为"碣石岭".最高峰海拔960米.因山形奇特而醒目形如狗牙,因此,便被热 ...

  • 北京门头沟:南官园与赵家洼村后桃花坞山的石刻补充照片

    最近新发现的 北京门头沟区龙泉镇 南官园与桃花坞山石刻的补充照片 北京房山      独孤走        北京古迹群的网友有孔铜钱联系我,说最近有人在南官园和桃花坞山一带又发现了几处未曾公布的石刻. ...

  • 北京门头沟:斋堂镇“军响乡”灵水村

    瞻赏斋堂镇"军响乡" 灵水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军响乡"灵水村,前抓鬏山,后靠莲花山,依泉而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上出过22个举人.2个进士,因此以举人辈出 ...

  • 【北京】长城脚下长峪城(上)

                                                                                                pingpu

  • 【北京】长城脚下长峪城(下)

                                                                                            pingpu

  • 北京门头沟妙峰山灵山58号精品民宿,隐匿在灵山半山腰,避暑佳地

    北京门头沟妙峰山灵山58号精品民宿,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江水河村58号,坐落于北京屋脊灵山半山腰(原灵山景区入口),这里有北京的日出和日落,白天云卷云舒.夜晚满天繁星仿佛人间仙境,登上灵山即可感受一览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