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做坏事,却混得很风光?

佛教常讲“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甚至是相反的。有的人帮了别人,做了善事,却被人诬陷,得了恶报;而有的人经常做坏事,却风光无限,感觉混得还不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并不都是现做现报,做了善事马上就得到善报,做了恶事马上就得到恶报,如果这么简单,“因”直接转化成“果”,那谁还敢做恶事?那众生也就不需要教化了。

正是因为善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果形成的时间没有固定界线,所以才让人总是徘徊在善恶的边缘,有时候觉得行善确实好,又有时候觉得做点坏事也没关系。

比如大清朝的贪官和珅,他作的恶算不少了,但却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可敌国,风光了几十年,从当时的角度看,好像是做了恶也没得到恶报。但乾隆帝一死,嘉庆皇帝一上台,就把他家给抄了,并且落了个自尽而亡的下场。所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果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论行善还是作恶,总有一天会报在自己身上,甚至还可能报在后代子孙身上。

二、种善因,而不结善缘,还是形不成善果。

有的人就很心急,做了善事,就要马上变现,马上得到回报,如果得不到,他就否认因果。

其实从“因”到“果”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缘”,如果没有 这个“缘”,“因”还是形不成“果”。

打个比喻,一粒玉米种子,单就这个种子而言,无论多长时间,也不会变成一颗玉米。但如果把这粒玉米种子放进农田,再加上水分、阳光、肥料等等的配合,它就可以变成一颗玉米,并且结下一个或者几个棒子。

玉米种子是“因”,玉米是“果”,但从因到果,还需要很多中间条件去配合,才能完成因果之间的转变,这就是“缘。

所以说,我们做了善事,不要着急,总得等到因缘成熟,机会来了,才能得到善果;做了恶事,也不要以为没有关系,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得到恶报。《太上感应篇》上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生没有侥幸,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只不过是来得早与晚的区别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