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触动行为,郑一鸣老师:请用故事做管理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从而直指人心,触发感悟。
而在工作中,我们则会使用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讲道理。
我们觉得,只要懂得了道理,就会行动起来。
但实际上,事与愿违。
众所周知,锻炼对健康有好处,要坚持。
你要想从200斤,瘦到100斤,就要按照要求,控制饮食,坚持锻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坚持锻炼人却很少。
为什么懂道理,却不行动呢?
因为要行动并改变习惯,最重要的不是懂道理,而是打动我们的情感。
因为情感更容易触动人。
我支持素食主义,但自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虽然知道多吃素,对健康有好处,减少身体负担,但还是无法拒绝吃肉带来的快感。
直到有一次,看到了屠宰场,屠宰的全过程之后,我有将近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有主动去吃过肉,直到现在也比原来吃肉吃肉的少了,适量即可。
是什么改变我这种习惯的呢,就是一种情感,视觉的冲击,带来了情感的改变。
同样的,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能讲道理,还要能通过讲故事,打动情感,力求改变。
那工作中如何讲故事呢?
我们有三种方式:
一是,用话语讲。
这是最传统的方式,就是直接说出来,它是以倾听为前提。
讲的故事,可以讲我是谁的故事,也可以讲我们是谁的故事。
总之就是用身边事平常话,来让对方有所触动。
二是,用道具讲。
是以所见为前提,用真实的道具,来引出所讲的内容。一辆汽车、一部手机、一件艺术品,都是可以当成,我们讲故事的道具。
有一次,一位登山爱好者,是这样讲自己的故事的。
他手里举着一只破烂的登山鞋说到:我是一名登山爱好者。在一次登山的活动中,我左脚正好穿着这只鞋,踩到一个捕兽器。。。
当你听到这里时候,你是不是一下就被他吸引到故事里了。他就是在用这只鞋做道具,讲述他的故事。
三是,用行动讲。
是以参与前提,让听故事的人参与其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比如说:带着孩子去北京天安门,亲身参与一次升旗仪式。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你希望孩子能有爱国的情怀,那如何爱国,从爱护国旗国徽开始,这其实就是在讲爱国的故事。
再比如,一说到海尔最著名的案例,那就是砸冰箱的例子。
这个案例,也是在用行动讲故事,讲的是变革的故事。为什么砸冰箱,因为到了不改变就不行的地步了。
很多企业的领导,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做出重大改变的时候,都会冲在最前面,带领员工寻求解决方案,化危为机,这也是在用行动讲故事,讲的是团结一致,共克万难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用行动讲故事的案例。这些故事,不仅让听者亲身参与了,还有了深刻的体会。让情感受到更大的冲击。
总结一下啊。
今天我们讲到了,如何在工作中讲故事。
一是用话语讲,以倾听为前提;
二是用道具讲,以所见为前提;
三是用行动讲,以参与为前提。
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是通过讲故事来说明道理,以此打动我们的理智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