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路上

深人静,家人们早已酣睡,我的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启。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甚或只是十几分钟,临睡前必得与书会会面,否则便难以入眠。日日如此,读书便如饮食穿衣一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头想想,我读过的书并不多,我只是常常在读。闲得无聊的时候读书,心情郁闷的时候也读书。没有宏大的目标,不追求深刻的意义,我只在书中沉浮。

我是1977年生人,估计与我同龄的人们,最不陌生的就是小人书,这是我们那个时代众多人的启蒙书。学龄前的我看得最多就是《隋唐演义》,因为父亲喜欢那段故事,他也常常给我讲那段故事。于是,程咬金、秦琼、罗成、尉迟㳟……这些瓦岗寨英雄很早就在我的脑海中扎了根。

父亲是我读书路上的启蒙老师。只有小学学历的他经常看书、读报,遇到不认识的字,便去查字典。农村没有书店,父亲便常在出外办事时从火车上买书。记得那时我读得最多的就是《今古传奇》和《故事会》。

有一次父亲带回了两本《楚留香传奇》,那是上小学的我第一次接触武侠小说,而从那以后我便痴迷于此。金庸、古龙、梁羽生、诸葛青云这些大师的作品,我都或多或少读过。至今我还能记得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和诸葛青云的《天下第二人》,金庸和古龙的作品更不必说,那是武侠小说中的经典。

也许是因为最先接触到的是古龙,而《楚留香传奇》也不知被我翻过几遍(因为家里的书很少,想读书的时候就只能读这两本。),所以,我更偏爱古龙的作品,乃至在参加工作后,我向学生推荐的依然是古龙。小时候只觉得好看,长大了才品出其中的味道。古龙的语言最为精妙,没有过多的场景描述,没有繁琐的人物介绍,仅用人物对白,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便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种把玩语言的能力,古龙堪称第一!

武侠世界是我上小学时最向往的世界:快意恩仇、行侠仗义。而我徜徉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是晚上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偷偷阅读的时候。因为要考重点初中,母亲悄悄告了老师状,我被老师以成绩不理想为由,狠狠地惩罚了几次。成年后,母亲才告知了我真相。因为读书而挨了打,是不是很冤屈啊?

上了初中,琼瑶小说开始风靡,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了琼瑶的所有小说。一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被小说中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感动,也不知陪着小说中的人物哭过多少回,甚至于憧憬将来自己也要有这么一场死去活来的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越来越明白那样的爱情只是琼瑶笔下的爱情,是最虚幻的爱情。

高中,开始读三毛。读三毛的流浪生涯,读三毛与荷西不离不弃的爱情,读撒哈拉沙漠里的故事。三毛的文章沉郁、淡泊,她用荷西对她的爱支撑起了一个世界。本来是寂寥和恐惧的沙漠生活,在她的笔下也充满了生机,让每一个读完她作品的人,都要萌生去撒哈拉沙漠流浪的愿望。于是,大爱三毛。

大学四年,有幸混迹在中文系,从此开启了我的经典之旅。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经典之作不胜枚举,而我最钟爱的是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老师中等个子,瘦瘦的、秃顶,看起来已过不惑之年,说话时稍带一点结巴。他的课上得平淡无味,但这丝毫无损我对外国文学的喜爱。

喜爱《简爱》里那个长相平庸却极其自尊的小简爱;喜爱《巴黎圣母院》里那个丑陋异常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喜爱《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那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平民艺术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甚至于喜爱《堂吉诃德》里那个滑稽可笑,一直在做骑士梦的堂吉诃德……

每一部经典都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时间久了,我可能已经忘却了故事的情节,但我仍然会记得那些鲜活的生命,或者是我曾经阅读时的感受。

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大仲马的作品:悬念丛生,情节曲折。《基督山伯爵》厚厚的两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宿舍熄灯后,就着微弱的烛光,我通宵达旦地读。还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完之后,我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魔幻现实主义。前几年,给女儿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我一睹为快。



工作了之后,在家庭与事业间忙碌,便很少读书,直到近几年,才又重新与书籍为友。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却又突然喜欢起了现当代文学。于是,张爱玲、沈从文、老舍、巴金等人的作品又被我重新拾捡起来,这一次,我才真切地看到了扭曲的七巧和纯真的翠翠;也走进了老舍的市民生活和巴金的封建没落的家族。

重温现代大师作品的同时,我也把目光投向了时下名气较大的一些当代作家身上:莫言、余华、刘震云、白先勇、木心、王小波、冯唐等。遗憾的是,读过的作家作品较多,不能一一列举。其中,最震撼人的作品是台湾作家岳南的《南渡北归》,有刷新三观的感觉;最喜欢的作家是木心,他的作品百读不厌。

人到中年,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困境,走出去的方法很多,我选择了自我心理疗愈。于是,我的书架上又出现了好多心理方面的书籍。《渡过》与《为何我们总是如此不安》是我受益较深的两本书:一本让我明白了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症,一本让我找到了安全感的源头。

常常有人让我荐书,我总觉得有些犯难。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书的需求也便不同。我以为的直击心灵之作,在你看来,或许平淡得很。人与书也是一种缘份,刻意了反而收获甚微。

读书比不得娱乐,最怕一时的心血来潮。它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一旦拥有,便再也放不下。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于我而言,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一路走来,这些作家与作品,一点一滴地浸润了我的生命,让我在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让我在尘世的纷扰中找到一块清静之地,抛却烦恼,放飞灵魂!

(作者 张俊珍 系繁峙中学教师,县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文学”

    2021年09月28日 09:11:49 来源:新周刊 转载自:凤凰网   文化读书 "老文青"读不懂郭敬明,2000年后出生的"新文青"也一样. 王国维曾在& ...

  • 一千零一夜之第452夜:三毛的夜

    2016年10月29日下午于西红门的拾光书房成功举办了文鹏天天读书第24场活动暨小一·大书悦读会第190期以书会友活动,此次读书会的主题是:[三毛的浪漫与苦痛--把梦想和现实掰开看],主持人王文鹏是一 ...

  • 【散文随笔】——我的文学梦与我的女友

    [作者简介]     孙益纯,男,1969年10月出生,陕西西安人,祖籍韩城,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城作家协会会员,吉春文学院副院长,高中时期起即发表作品,曾用网名牛奶亚克西,写有< ...

  • 每日荐书20210607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多情剑客无情剑>:武侠小说作家古龙的代表作之一,一直被公认为古龙武侠作品的巅峰之作和最高成就.本书问世至今,小李飞刀已成为华语世界最最著名的文学形象.它不仅是一 ...

  • 关于文艺:我是伪文艺中年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一株小草) 这些文章写了一段时间了,近来竟发现有人在网上转来转去,并署上了不相干的名字,于是,觉得有必要再标上原创发一次,以对得起自己的挖心掏肺.篆刻类的文字还会长期更新,当不更新 ...

  • 何喜东 | 文字和爱情一样亲 | 慢

    文 一文字和爱情一样亲 编者按 文字和爱情一样亲,它们都带有魔力,吸引着我们用尽毕生心血去探知:它们都有毒,让我们中毒且不浅.与文字的邂逅,也是一场爱情的开始.好的文字,能让人一见钟情. -- 编辑 ...

  • 网络文学作品抄袭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从传统的图书小说到手机电子书小说,再到如今的网络在线小说,互联网为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网络小说快速.高产又低价,不断刺激着读者的热情,这既是网络小说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然而,随着网络 ...

  • 余华: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做的事

    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做的事 蝴蝶为你朗读,让声音插上情感的翅膀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 ...

  • 时代不同了

    现当代文坛上的一些女性大家,是不愿意让人在其芳名前冠之以"女作家"称谓的,比如丁玲,这多少有些女权的味道.但人们不论从世俗的目光,还是以文学的视角,仍然看出了其中的不同.女性所关注 ...

  • 这些首次出版的书信里,是如你我一样的文学青年三毛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三毛·30年 作家三毛在今年离开读者30年了,她留下了许多未回答的问题和未讲完的故事,如今那些部分保存答案的书信收入在新书<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

  • 黄大侠,你会穿越回来继续写书给我们看吗?

    今天是黄易先生的头七. 二零一七年四月五日,香港著名武侠作家黄易因中风引发的并发症在医院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今天,正好是头七之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人死之后,头七之时,魂魄如果不散的话会在这一天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