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难言之隐”惊动了国际尿控协会:别羞于启齿,这可防可治
孙阿姨最近很烦恼,以往偶然有漏尿现象,以为是年纪大了出现的正常现象。但最近两个月以来,只要一咳嗽、打喷嚏,尿液就不由自主地漏出来。因为害怕漏尿,孙阿姨不敢出门,不敢和朋友交往。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遇到咳嗽、打喷嚏、大笑,尿液就控制不住地往外流?经常会被突如其来、无法憋忍的小便所困扰……
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因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难言之隐”,其实这是种认识的误区。早在2009年,国际尿控协会就将每年6月份的最后一周定为世界尿失禁周,呼吁在此期间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尿失禁知识推广。为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磊教授。
发病率高,就诊率低
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交际的常见病。全球约有20亿人受尿失禁的困扰。我国约23%-45%的成年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尿失禁有不同种类,其一,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时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其次,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突然的、强烈的、很难延迟的排尿欲望。其他还有神经源性尿失禁、手术后尿失禁等,儿童遗尿也包括在尿失禁范畴。
引起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肥胖、长期便秘、高强度活动等;膀胱的因素包括膀胱炎症、结石、异物或肿瘤,膀胱外因素有糖尿病,中风、睡眠障碍、心力衰竭等。男性尿失禁常与前列腺增生有关;女性则与多次妊娠、绝经、盆腔脏器脱垂等有关。尿失禁也与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酗酒、吸烟等。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带来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际,也被称为“社交癌”。临床上,对尿失禁这个疾病主张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由于尿失禁与年龄和时间相关,随着年龄和时间推移,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之而增加。由于对此疾病认识和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在我国发病率高,就诊率低。很多患者就诊时,往往非手术治疗已无法控制。因此,当你发现对排尿的控制能力下降时,应积极就诊,可以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和控制尿失禁的进展。
找适合自己的“静养”之道
由于尿失禁的治疗是以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的。陈磊教授认为,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主动权,通过调节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注意起居饮食、改变运动方式、静养相结合,可以预防、治疗和延缓尿失禁的进程。
首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许多研究证实,肥胖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明确危险因素,并与肥胖指数成正比;其次,要避免过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再则,经常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盆底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同时,积极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尿路感染、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注意控制血压,防止脑血管意外。
陈磊教授同时推崇静养,在控制体重、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基础上,建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静养。例如,每天1~2小时静静地读书,中午休息30分钟,放松全身,让心情平静下来。而太极、打坐、瑜伽、八段锦等“静功”是更适合的静养方式。
栏目主编:许莺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王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