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铸史的礼赞 ——重读方国瑜和《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

方国瑜 (1903-1983),字瑞臣,云南丽江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方志学家,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者,被学界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腾冲城虽然仅是弹丸之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却极其重要。这里,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战争的惨烈及全歼日军而闻名天下。这里,从1942年5月10日沦陷到1944年9月14日光复,经历过859个异乎寻常的日日夜夜,由此,中国正面战场开始了真正的战略反攻,中国长期被封锁的局面有了扭转,大后方的侧背威胁被解除,也是自 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将侵略者彻底赶出国门的完胜之战。同时因有“青山不老,日月永辉,英烈不朽,浩气长存”的国殇墓园(199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国内较大规模的正面抗战阵亡的将士陵园,以其震古烁今之力、强烈的感召力,独特的历史价值而被海内外一切珍爱和平的人所敬仰、所瞩目。

但凡今人想要更多更具体地了解70多年前这一段抗战历史,必定去查找、翻检、阅读各种相关史料。在林林总总的资料中,方国瑜的《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犹如显豁的丰碑赫然醒目。尽管这部史书沉寂了40多年(著于1946年,1994年才正式出版),在21世纪的今日捧读,你依然会被因呼吸到抗战气息,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看到其夺目耀人的光彩而被震撼!要知道,1946年初,呛人的炮火硝烟还未散尽,方国瑜即到惠通桥、松山、龙陵、芒市、遮放、黑山门、畹町、腾冲诸战场,不辞辛苦广收战报文书,走访亲历其事者,客观、真实地用文字(原稿还附有收集到的部队作战时的油印军事地图)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方国瑜一生著作甚丰,成就斐然。其中《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入选20世纪中国百部学术经典,为世人景仰。他是1956年入社的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云南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曾先后任九三学社昆明分社筹备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昆明分社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并先后任第一、二、三、五、六届云南省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或许是因为《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才正式出版发行,且印数少,当时只印2000册,至今没有再版的缘由吧,这部以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抗日战争滇西战事并注有深刻阐释、感悟的著作,在专门研究滇西抗战史之外的读者中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一书资料详实、具体,叙述了滇西抗日战争所经历的援缅失利、腾龙沦陷、怒江防卫、保山被炸、强渡怒江、围攻腾冲、松山攻坚、攻克龙陵、占领畹町、收复缅北、胜利会师诸战役,方国瑜根据当时所掌握的资料,“录其大要”,通篇以时间为序,战事布局为纬,完整地记录了从1942年到1945年滇西抗战前前后后的历史情景。让我们仿佛身历其境,嗅到弥漫着的炮火硝烟,看到了战争你死我活的残酷。

中国远征军缅战失利后,日军于1942 年5月3日攻入西南国门畹町,沿滇缅路长驱直入。方国瑜从援缅军失利写起,尽管文笔平缓,却让我们惊心地看到腾龙地区的沦陷,有如重石压在胸口喘不过气来,“5月3日,敌兵攻陷畹町,即入滇境,……4日敌兵至龙陵”,“5日,自缅甸逃出至龙陵之公私商车,向惠通桥衔接而行。……敌寇军车,潜械伪装,混入商车队疾驶。我军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上午十时抵惠通桥,恐敌兵疾进怒江,即命守桥工兵安置炸药于桥上,……距桥十数丈,有敌寇军车已暗随我大队跟进,作偷渡惠通桥之计,至是被阻西岸,及闻枪声,以为我军已发觉,开机枪向桥头扫射,企图阻止破桥,以便长驱直入,我知敌军已跟踪而至,际兹千钧一发之时,马总指挥乃下令炸桥。轰然一声,石破天惊,铁桥中断,时正十二时十五分也。”“敌军排挞阻道之车而进,须臾敌快速部队之坦克车、装甲车,已抵桥头,不能飞渡,隔江展开激战。当时“有数百敌兵突至,情势至为危险”,“敌轻我军力单薄,开炮掩护,乘皮船渡江,兼有泅水渡岸者,我忠勇士兵,义愤填膺,跃出战壕,大呼杀贼,冒枪林弹雨,以白刃歼灭之,敌不得逞而稍怯。沿江民众,景从助战,喊杀之声,震动山谷。激战八小时后,我军死亡殆尽。”千钧一发的时候第71军的36师第236团赶到,加入作战,情势转危为安。激烈的战斗场景、我军将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身影,呼啸着的枪林弹雨、肉搏、厮杀、血腥好似就在我们眼前,耳畔鸣响着我军将士及沿江民众震天吼的呐喊声。

对于抗战中官僚的贪生怕死、望风而逃的卑劣无耻行径,方国瑜毫无讳忌,奋笔予以揭露和无情鞭挞。在“腾龙区沦陷”章节中,方国瑜写到,“敌兵突进龙陵,消息传至腾冲,恐慌异常。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驻腾冲,企图逃逸,一面加紧搜刮,一面急电至昆明求调他职,即被命为云南警备副司令,藉故首先启运鸦片烟土数百驮离腾,海关银行亦急于输送物资,封马拉夫,秩序已不佳。5月7日,龙监督不顾地方人士请求御敌,率特务营启程赴省,各机关职员纷纷逃散。腾冲县长邱天培送龙监督至芹菜塘,下午回城,傍晚在商会召集临时会议,宣布县府与各机关联合撤退之意。到会士绅谓县长有守土之责,未见敌人,何可撤退。建议派兵沿龙川江防御,拆毁腾龙、龙安两桥,设递步哨以通情报,当场表决议定。午夜,邱县长携眷逃出县城。所有自卫队及警察亦挟持出走至三练。其余各机关主管人员,皆私自潜逃。”“ 9日晨,第66 军之第28 师师长刘伯龙,由龙陵退出,率官兵20余人至腾城,士绅请留腾镇摄,惟谓无可指挥之兵,即匆促离腾。”

方国瑜所用史料实事求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腾龙边区被日寇攻占的深层次原因,不全是侵略者的魔爪蹂躏、铁蹄践踏之所谓的强大,还有官员的腐败、将帅的怯懦等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大敌当前,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却利用手中职权将儿子龙绳武从抗战前线的龙腾边区调任云南警备副司令,龙绳武临阵脱逃,致使龙腾边区群龙无首,龙绳武与龙云对龙腾边区沦陷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方国瑜怒斥“当道无决策 ”,致使“全滇人心惶惶”。方国瑜秉笔直书,忠实纪实,不为尊者讳,发扬了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体现了作为历史学家的胆识、良知和赤诚爱国之心,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威武不能屈的傲然风骨!

方国瑜与滇西抗日战争,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尤难能可贵的是,方国瑜对于滇西战事,不仅是记叙者,像战地记者那样忠实记录滇西战事的细节;而且作为亲历者,作为一个始终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学者,更是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军事头脑,敢于为滇西战事立言献策。腾冲沦陷,西南大震之际,当时的军事委员会下令破坏祥云至孟定的公路和祥云至西昌金沙江以南的公路,欲放弃云南,退守四川。方国瑜大声疾呼:云南失守,四川难保,中国将亡。他积极支持时任云南监察使的李根源上书当局,反对退守澜沧江之议,力主坚守怒江防线。1942 年冬,为巩固滇缅北段边防,第11集团军谢晋生部队开辟了茶里游击区,当地民众竭诚相助,沉重打击了日寇。1943 年夏,英国政府以茶里在滇缅未定界为由,中国军队不宜驻防,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当时中国政府同意英政府的要求,欲将军队撤出。方国瑜为此心急如焚立即上书军事委员会,阐述茶里游击区军队不可撤退的缘由,并请云南省参议会向中央政府建议:“茶里不可不守,让与英人必不能守,则我军断断不可撤退。”“目前我与英人合力,应付倭寇,击败共同敌人,为第一事。为目前军事,断无撤退茶里游击部队之理,不能从英人之要求。”他认为“若我先失茶里,则腾北不保,即能固守怒江天险,然反攻时费力必大,牺牲必多。茶里一隅之进退,关系于我军事之得失者,不可以数字估计。”然而,他的分析、建议没有得到采纳 ,游击队从茶里撤出后,日寇乘势侵占昔董、施角、片马一带,导致中国军队腾北防守军无法立足。后来战事发展果如方国瑜所料——以大批远征军将士付出生命这个极其惨痛的代价才赢得战略反攻的胜利。正是由于方国瑜兼具军事家与政治家的头脑,才使得《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虽为不足16万字的小册子,仅为反映滇西战事的书,却简而不陋,细大不捐,具有整体战略的眼光,即使研究中国抗战史、研究太平洋战史之人也不能小觑或忽略。

方国瑜在收复腾城之后便奔赴滇西各战场 。他是一介文弱书生,却像果敢的战地记者一样追踪报道战场上、巷战中的敌我双方,包括战前部署、战斗经过,敌人怎样构筑工事和部署兵力。他的笔记录了敌人的凶残暴行,记录了远征军地上作战的步兵、炮兵与空中作战的航空兵,长官与士兵,中方与美方人员怎样密切合作协同作战。同时还记录了在当时气候变幻莫测、疾病流行的恶劣生存环境下,运输部队怎样陆空运输,协运粮食弹药、修筑中印、滇缅公路的工兵与数十万民众对抗日的支持,赞叹他们对国家对民族阙功甚伟的贡献 。

方国瑜有史学家的责任感和良知,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他在《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中往往用“按”的形式对所录用的资料作出进一步阐述、补充和直抒胸臆地点评,其分析判断条分缕析,不仅精到,而且兼具天文、地理、经济、历史、人文、民俗知识,体现了其作为史家的深厚学养和人文情怀,比如在记叙“围攻腾冲城垣战役”后面他作的“按”:“自渡怒江反攻至克复腾城,实施战斗之时期,为5月11日至9月14日,时值雨季,地多瘴气,气候变幻无常,对部队之战斗力,影响特大,而怒江滩多水急,不特架桥困难,且漕渡亦不易,故时有翻船及溺毙人马之事,如遇接日天雨,山洪暴涨,则部队之补给,颇受障碍。江之西岸,为南北绵亘之高黎贡山,地形复杂,古树参天,山势险峻,道路崎岖,人马通行,极端困难,加之人烟绝迹,山顶终日降雨,云雾弥漫,最高峰长年积雪,飓风怒吼,气候奇寒,我各部队衣单被薄,官兵冻毙,数以千计。故防者较易,而攻者极难。越过大山至龙川江两岸地区,物产富饶,人烟稠密,敌临退时,将该区域居民驱之山中,凡可利用之军需物资,尽行毁灭,因此非特军队感觉不便,即输送军实之民众亦不堪其苦。迨克复后,当地父老多相率来归,对作战多尽力协助,故进展尚称顺利。惟河川交错,运动不便,对行军作战障碍颇多。幸我将士用命,排除万难,迨进出高黎贡山后,即向腾冲城迈进。”方国瑜还告诉我们,腾冲“其城垣为坚固岩石砌成,高约七公尺,厚四公尺。城之四周,有邱阜森林及西式房屋,可资侧防,形势天然,易守难攻。自倭敌侵入后,因防我部队袭击,已将城垣挖空,构有数层坚强侧防工事,城上每隔十公尺,构有工事一座。其市区内之堡垒,更星列棋布,当我军进出高黎贡山时,敌复利用城门坚固建筑物及阴沟暗道等,加强街巷工事,企图死守待援,此腾城之所以难克复也。”

战争异常惨烈,战后腾冲城一片焦土,无一间完整的房屋,无一片没有被枪弹和炮击击穿、熏染过的树叶,是真正的焦土抗战,这在中国抗战史上绝无仅有。腾冲抗战 ,第一次取得战略反攻的全面胜利,第一次全歼入侵之敌,即日方所谓的“玉碎”战,腾冲乃是第一座在全国收复的县城。

引用史料,附以按语,是《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记述战事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这种夹叙夹议方式使得这部书涵盖大量敌我双方战报、档案、时事、新闻等第一手资料,又以方国瑜之史识来统领,更使史料丰富、全面、统一。

腾冲抗战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滇缅战场的胜利,愈加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战争结束了,战争所带来的阴霾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已经远去,但历史会永远铭记在这片滇西土地上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勇士,民族英雄,碧血千秋,气贯长虹!熔铸着方国瑜心血、理想的《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为我们留下了真实的民族记忆,歌颂了不畏强暴不可屈服的高昂的中华民族之魂!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方国瑜铁笔铸史,同样赢得我们的钦佩景仰,同样不应该也不会被忘记!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于《民主与科学》2016年第6期。

(0)

相关推荐

  • 云南滇西旅游影集(下)

    我们跟随旅游团来到美丽的云南滇西地区,本集记录游览腾冲和顺古镇.瑞丽天涯地角.独树成林公园.公路博物馆.国殇墓园等景点. 参观了被瑞丽人称之为"天涯地角"边上的云南边境线上的第一国 ...

  • 1945.9.3→2020.9.3

    2020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对九三学社而言,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945年9月3日 为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许德珩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教育和科技界 ...

  • 腾冲纪行之六:国殇墓园——难以忘却的怀念

    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小编的文章哦!不过阅读虽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用眼健康哦,每次看手机一小时后一定要停下来休息10~30分钟哦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的叠水河畔小团 ...

  • 丁存金:方国瑜先生与傣族史研究

    摘  要:方国瑜先生是一代滇史拓荒大家,对西南民族史研究贡献巨大.1936年回乡任教之后就着手搜集傣族史料,1943年出版<滇西边区考察记>,1958年出版<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 ...

  • 方国瑜 | 云南地方史导论

    日月恒升,天地常新. 用一句网络时髦的话来说:21世纪10年代马上就要结束了! "滇史"近一年发布的文章多关于云南地方历史与文化,刊发相关文章100余篇,对授权在本号发布文章的各位 ...

  • 南中泰斗 滇史巨擘: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

    方国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云南地方史学和西南民族史学的拓荒者,是纳西象形文字研究的第一人,是学术界的一代大师.他毕生从事史地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云南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他在历史学.地名学. ...

  • 方国瑜 | 《泐史》序

    明代云南边境土司,以六慰辖境为最广,陵夷至今,仅车里宣慰使司犹在界内.民国以来,治理渐密,初设行政区,既而改为县,与内陆不殊,人文蔚起,已骐骐日进也.留心边政者,考究治乱之迹.与夫山川人物,纂录为书, ...

  • 中国著名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摘要:方国瑜先生在当代于中国民族史.西南历史地理.云南地方文献.纳西语言文化等领域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为研究文本,探讨方国瑜先生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方 ...

  • 龚荫 | 西南民族史地理学的一代大师——回忆方国瑜先生的治学方略

    西南民族史地理学的一代大师--方国瑜先生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师范永存.他是我们永远敬重.怀念的导师.他的音容笑貌,待人诚恳真挚及淳淳教导我的态度和苦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一 ...

  • 丁存金:方国瑜与元代西南边疆史地研究

    摘要:方国瑜因心系西南边疆而回乡任教四十余载,一生勤勉治学,成为一代滇史拓荒的大家,在云南地方史.民族史.西南边疆史.云南地方文献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丰厚.方国瑜在梳理云南地方史期间,留心研究空白的元代 ...

  •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之一

    摘要:"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 ...

  • 方国瑜 | 试论“大理图志”诸问题

    本文运用史料,作了考证,说明大理段氏后期曾编有"大理图志"一类的书,为元初编撰<云南图志>的蓝本.本文指出<云南图志>中的谬误,力求弄清"大理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