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民 | “汉习楼船”与昆明池

在风景秀丽的昆明大观楼悬挂着孙髯翁有名的长联,长联的下联在追溯云南历史时,第一句就是“汉习楼船”。这讲的是汉武帝时开拓云南的事。传说,为了对付昆明人,汉武帝在长安修昆明池,建造楼船演习水战。这就是“汉习楼船”的典故。是否确有此事呢?汉代的昆明池又在哪里?

在《史记》《汉书》里关于修昆明池有不同的说法,最早的记录见于《史记·平准书》。书中说:“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这就是说,汉武帝时南越要与汉军在海上展开船战,汉朝便大修昆明池演习楼船。从这条记录就可以断定,在长安修昆明池与开蜀身毒道,攻打昆明人并无关系。后来班固作《汉书》,在《武帝本纪》中说:昆明池是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挖的。又在《杨雄传》中说:“武帝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象滇河”。唐朝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引用南北朝时的著作《三辅黄图》说:“武帝欲穿昆明,周四十里,以习水战”。又引东汉史学家荀悦的话说:“昆明子,居滇河中,故习水战以伐之。”这样,便把修昆明池演习楼船和攻打昆明人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知道,云南虽有滇池、洱海等湖泊,但历史上几乎没有在湖中船战的记载。事实上,要打通蜀身毒道、征服昆明人也用不着训练水师。而且内陆多江河湖泊,也不必为训练水师专门修一个人工湖。司马迁亲自到过西南夷地区,参与了汉朝招徕昆明人的活动。在他写的《西南夷列传》中并未把修昆明池与攻打昆明人联在一起。后来班固虽说“昆明池象滇河”,但也还没有明确地把滇河与昆明人联在一起。把昆明池与昆明人相联是东汉以后的事,而且所说颇牵强。可以断定,汉武帝修昆明池演习楼船、攻打昆明人的说法是后人杜撰的,并不可信。

与“汉习楼船”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真正的“昆明池”在哪里?为此我们须先谈谈昆明人。昆明是汉代才见之于史籍的一个部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自同师,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同师是今天腾冲县,叶榆是今天大理市,巂,是巂唐,古哀牢中的一个部落。昆明人主要分布在今滇池以西、腾冲以东、洱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即以昆明人的住地设置云南郡,其地比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略大。到唐代,出现了“昆弥国”的名称。《通典》说:“昆弥国,一曰昆明。在爨之西,洱河为界,即叶榆河。”所谓“昆弥国”就是两汉时洱海地区的“昆明”。《资治通鉴》唐纪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说:“昆明遣使内附,昆明即汉之昆明。”唐朝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汉代的定笮县设置昆明县,这是最早以昆明作为地名。这个昆明县在今四川省盐源县,其所以取名为昆明,是因为与住居于洱海地区的昆明部族相接。可见,从汉至唐,昆明人都居住于洱海地区。昆明人住在洱海地区,洱海因此叫做昆明池。对此,已有学者作过很好的考证。在汉唐文献中,昆明又写作“昆弥”。“弥”字有时又写作“弭”、“瀰”,读音相同。洱字就是从“弭”演变而来,今洱海,原作洱河,也写作洱河、瀰河,以昆弥而得名,也就是汉代的昆明池。

今天洱海以南的高山名为定西岭,这是明代沐英平定大理时更改的名字,山的原名叫昆明山或昆弥山。可见这些山也是以昆明人而得名。洱海之滨的大理城本名叶榆。而昆明蛮也称为叶榆蛮,显然城镇也由昆明人而得名。从洱海周围的山、城都因昆明人而得名,更可确定洱海就是昆明池。

当然,也有人认为汉代滇池又叫昆明池,叫滇池是因为它在滇国境内;称昆明池,则是因为周围的居民多昆明族。

但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滇池地区的居民应以滇人为主。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人物图像反映出昆明人不是滇池地区的居民,而是在战争中被掳掠来的战俘和奴隶。既然昆明人不是滇池地区的居民,那么滇池也不可能是以昆明人命名的昆明池。

另外,汉朝在今昆明市东曾设置郭昌县,是以汉朝将军郭昌的名字命名的。这是在郭昌击灭与滇同姓相扶的劳浸、靡莫之后,纪念元封二年平滇设益州郡的胜利。郭昌不仅攻打过滇,也攻打过昆明人,但完全失败了。《史记》说郭昌“还击昆明,毋功夺印”。自然,昆明人不会以丢了大印、罢了官的败将之名来命名城镇。这也是证明昆明人不在滇池地区、昆明池不是滇池的重要资料。郭昌县后改名为谷昌县,到元朝才易名为昆明县。当时昆明作为一个部族名称已不见于记录,元朝滇池畔的昆明县,其命名与汉晋时的昆明人已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有了昆明县,元朝以后,滇池才称为昆明池了。

汉代的昆明池是洱海还是滇池?至今尚无定论。

原文出处

《林超民文集》第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95—296页。

(0)

相关推荐

  • 【分享】美丽滇池,我是行动者!(一)

    昆明的母亲湖-滇池,镶嵌在春城昆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滇池周边湿地公园风景如画,一季一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领略滇池的风姿.见证滇池母亲湖这些年治理的蜕变.再现碧水蓝天,是每个春城人的愿望.这次参加 ...

  • 白族

    这是 Google 对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3933.htm 的缓存. 这是该网页 ...

  • 最美滇池环滇第三站——古滇码头至南沙滩公园

    清晨,乌云密布好似大雨将至的样子,昆明走进自然群第三站环滇就在今天.一路在想今天气象预报有中雨可能来到人会少很多,那曾想热爱母亲湖的人们还是近600多人参加.大约8:40分左右友友们分乘6辆C85将今 ...

  • 【分享】走入滇河道,看看滇池新面貌(盘龙江)

    清明时节,我随Ngo组织昆明走进自然群徒步了两条入滇池河道,感受滇池湖和昆明的变化,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没有滇池就没有昆明,滇池就是昆明的母亲湖.       贯穿昆明主城的一条河叫盘龙江,曾 ...

  • 林超民:昆明溯源

    "昆明"最早是古代"西南夷"中的一个部族名称."昆明"是"夷语",即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记下来,写为"昆明&qu ...

  • 高原明珠 昆明滇池

    摄影:李宏伟先生 滇池 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从地理形态上因滇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第二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 ...

  • 【分享】徒步滇池东岸海晏湾

    2020年6月13日(周六)昆明走进自然滇池最美海湾--海晏湾徒步涉水.包乘的两辆C85公交车8:40驶离昆明站,沿环湖东路开往捞鱼河湿地公园-- 捞鱼河湿地公园广场 清点人数近160人,老大介绍今天 ...

  • 【美文美图】司振宇 | 游西山

    品 READ 读 游西山 西山,昆明的盛景.初夏,携儿孙畅游西山,心旷神怡,美景连连.既锻炼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撰此一文共赏. 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 ...

  • 林超民 李婧 | 白族形成新论

    摘 要: 运用史料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人类学对白族形成问题的再研究表明,以往学术界所形成的 "本土说""外来说""单源说""多 ...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超民博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超民博士 高志英 [摘 要] 林超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和历史学专家方国瑜教授和江应樑教授培养出来的第一位中国民族史博士,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本文 ...

  • 林超民 | 云南:活动的边疆

    云南是中国的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今天的云南边疆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以来,2000多年的历史中,云南的边界一直处 ...

  • 林超民 |《新纂云南通志点校本》弁言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编纂成书的唯一一部云南省志.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志舟)组建云南通志馆,延聘著名学者周钟嶽为馆长,主持编纂工作.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 ...

  • 林超民:云南名称的由来

    我们生活在云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云南"名称的由来.有人说,云南是因为它在云岭之南.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不正确的.云岭这个名称大约是出现在唐代.据<资治通鉴> ...

  • 林超民:云南地名辨析三则

    一 大理由来质疑 <地名集刊>1980年第一期刊载的施立卓同志<"大理"的由来>一文认为:大理来源于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所谓&quo ...

  • 甘居边缘 勇攀高峰 ——中国民族史学者林超民印象

    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各项条件都相对差些,当周围大多数人都到条件更优越的地方寻求发展时,林超民却甘居边缘,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中国民族史.云南地方史等领域中辛勤耕耘. 闭门只是栽兰竹 留得春光过四时 & ...

  • 林超民 | 中国民族史史料学刍议

    一.建立中国民族史史料学的必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远古起,我们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大地上,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光辉的中国历史.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