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 | 必须追求一点“不舒服”

阅读有几个层次?最重要的一层是什么?让我用读一本书的经验来说明一下。

蒂莫西·高尔斯的《数学》,是近百本牛津通识读本丛书里,我最早读的一本。

原因并不是我数学好,而是我数学很糟糕,是我从小到大的学习噩梦。

这是检验这套丛书水准的最好办法。能够向一个小白描述一门抽象学科的大概与本质,进而展现震撼的美感,这种通识写作的最高水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类写作者很难找,难到需要碰运气,既要求作者本身是出色的数学家(否则数学界不服气),又要求他有极高文字表达能力(否则普通人看不懂),全世界没几个这种跨专业的顶尖高手。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获得者蒂莫西·高尔斯,就是这几个高手之一。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先生所说,这本书如此出色,是数学科普读物的楷模。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或者说,我小时候如果能读这样一本书,我的数学可能会很好,甚至变成数学家。当然,小时候也没这样的书,有也读不懂。人生没有如果,我现在从事文字工作,读到这本《数学》,一个奇怪的感觉是,它能让我更好完成文字工作。蒂莫西·高尔斯给定几个简单原则,然后根据这些原则,腾挪演化一番,一个极难的、无法可想的难题就证明了,看了真是心醉神迷,比如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只用了不到一页篇幅,没有公式,短短十步,证明完毕。我们说话,写文章,主要功能也是论证猜想,其最高境界,也应如此简洁、优美、行云流水、无懈可击。

我并没有说这本书容易读。它需要屏息专注,偶尔还得动动笔,辛苦的感觉不时出现。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体验你的极限,增强你的能力边界。很多人害怕这种感觉,长期停留在阅读的舒适区里,挺可惜的。阅读就是锻炼大脑的能力,就像长跑训练心肺能力,抗阻增大肌肉组织一样,只有经历“不舒服”与精疲力竭,你才能实现目标。

阅读不能时时“不舒服”,但是需要适当的“不舒服”,这样才能越来越舒服。

很多人从来不阅读,即使他们曾是大学生,大学毕业即是阅读终结之日,最后失去甄别事实,判断真伪的能力,朋友圈的风怎么吹,他们就向哪儿倒,这是0阅读力阶层,虽然每天看海量垃圾资讯,但是他们离“更好的解释”越来越远,没有知识进化能力,至迟50岁,就会成为无法沟通的、可笑的人,得到的最高评价是“他人倒是挺好的”——意思是智力就够戗了。

阅读只停留在舒适区内,这是阅读力的中等水准。这种阅读力的取得,已经不容易,从年少到年轻,肯定花了不少心血。能读完一本小说,会写一篇简短的文章,可能已经进入5%的人群了(我在报社工作过,有个事实可能令你震撼:有些编辑是不会写文章的),在此时自满地停下来,有充分的理由。他们将变得陈旧(不停怀念与重复年轻时的自己)、迂腐与固执。他们毕竟风光过,人人给他留点面子,忽视他们的无知与可悲。

人沦落到这个阶段是极大的浪费,我们毕竟拥有最强大的无限器官——大脑,它有近900亿个神经元,只要不停地用“不舒服”训练它,逼迫它从一个(或几个)已经的前提,逻辑自洽地推演,它就能得到新的知识,从无走到有,从有限得到无限。蒂莫西·高尔斯论述了数学就是这样的美丽体系,同时也说明,为什么数学中绝大多数影响深远的贡献并不是由最聪明的“兔子”完成的。再聪明的大脑,停止不舒服的训练,都发挥不出功能,那些始终具有非凡的勇气、坚定和耐心的“乌龟”,起点可能低一点,但他们把“不舒服”当常态,一点点发挥天赋,大脑持续变强,永不停止,达到知识至美境界。

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伟大书籍,那些你按照阅读惯性不太可能接触的、陌生领域的通识教育,必须时不时让它们刺激一下你,这是阅读的“不舒服”,这通向求知的最舒服。

2020年1月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