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药酒需谨慎,我们应该这样做
自制药酒需谨慎,我们应该这样做
莫让自制药酒变毒酒,自制药酒有讲究,不要盲目喝药酒!
自制药酒需谨慎,泡制不当可能变“毒酒”。
据了解,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药酒同丸、散、膏、丹等剂型一样,属于中药传统制剂。药酒是将中药饮片与酒相结合的产物,是将中药按比例配伍浸泡在度数适宜的酒中,经由一定的工艺制备得到的。药酒既有酒的功能,又有药物的疗效,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绵延数千年至今不衰。
“由于酒可以浸出中药的有效成分,自身还具有畅通血脉、开瘀化结、祛风散寒、消食养胃等功效,因此,以酒为溶媒能够起到引药上行、辅助药力、增强药效等作用。”
“雪上一枝蒿”学名为短柄乌头,其含有乌头碱,具有剧毒。对此,任小红表示,是药三分毒,人们常用来泡酒的川乌、草乌等中药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口服0.2mg就会中毒,口服3—4mg可能致死。川乌、草乌中毒,一般多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者唇、舌及全身麻木,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恶心呕吐;重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终至室颤,心跳、呼吸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饮片往往成分复杂,胡乱配制可能会因对药性、剂量不清楚,违反中药配伍禁忌,饮用无益,反而对身体造成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意外。长期饮用某些中药饮片,对身体是会有累积伤害的,例如长期饮用土三七、首乌泡的药酒,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自制药酒,将人参、鹿茸、枸杞等材料泡在白酒中,以达到滋补身体的功效。那么,自制药酒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自制药酒并非不可,但是选择中药饮片要慎重,如果对药性、剂量不清楚,可咨询中医师、中药师,切勿盲目配制。
自制药酒宜选用50—70度的白酒,可选择米酒、高粱酒。药酒摆放时间较长,易产生细菌和微生物,因此宜用高度酒,但考虑饮用的度数,建议选择50—70度酒为宜。另外,药材与酒的比例要合适,一般为1:10,即100克药材配1000毫升的酒。若选用生熟地等易析出成分等药材,药材与酒的比例最好是1:7或者1:8,即100克药材配700毫升或800毫升的酒。配制方法主要为冷浸法,将药材与酒共置于密封容器内,定期轻微摇晃。
药材的选用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且中药材、饮片必须经过食品加工。尽量选择单一或少量种类药材泡制。如选用多种药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制。
值得注意的是,药材一定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出现细菌感染等情况,如一到夏季,市民就喜欢泡桑葚酒、葡萄酒等,最好用凉开水彻底洗干净再浸泡。
配置容器要使用非金属容器,如砂锅、瓦制瓷制酒坛、玻璃等可密封的器皿,不要使用塑料或铅铝制品,使用前,容器最好经过消毒杀菌。
通常来说,浸泡时间越长,药物析出的成分越多,但泡酒并非越陈越好,建议药酒浸泡时间在3—6个月,如果泡的时间过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降低反倒可能产生霉变,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在浸泡过程中,要随时留意药酒量的情况。
药酒储存宜放置在阴凉干燥之处,避免阳光照射和暖气烘烤,而且开封后尽快食用。若出现浑浊、有絮状物、颜色变暗、酒味变淡等问题,则不宜再服。
饮用自制药酒,需注意哪些事项?
是药三分毒,中药讲究相生相克,很多药方本身就是用药的偏性来纠正病的偏性。
药酒都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和中药饮片,必须适度饮用,过量则有损健康。饮酒的频率和饮量,需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药酒功效等来决定。自制药酒在饮用时,需注意以下饮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一、需明确区分自身体质(寒热虚实),若饮用不当,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药酒也有很多种类,有的滋阴补血,有的补气养阴,有的舒经通络……通常来说,补肾养血可选用当归药酒,气虚可选用党参、北芪药酒,肾阳虚可选用鹿茸药酒,治疗风湿可选用蛇药酒等等。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建议共享药酒。
二、注意用量,每日饮用量应控制在10—20毫升,切记不可多饮。若不耐酒精人群,则减少用量。在饮用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停用或者减少饮用量。若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此外,还可先采用隔水炖煮5—10分钟的方式,这样酒精得以挥发,酒精浓度降低,同时降低刺激性药物的含量。
三、建议在冬季饮用药酒,因为药酒通常都有补益作用,夏天天气湿热,不宜饮用。饮用药酒也要考虑地域、水土。
四、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饮用药酒,以下这些人不宜饮用:肿瘤患者;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如肺结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正属于感冒和各种发热性疾病期间的患者;严重肠胃疾病,特别是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儿童、孕妇、女性经期、肝肾功能较差的人(因酒要通过肝脏代谢,加重病情),还有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不宜涉及含酒精饮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