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收藏 | 艺术家 · 何三宝

他出生于太行,太行山是他终身描绘的主题。四十年绘画创作,画不尽他心中多彩的太行美景,四十年岁月更迭,磨不去他对太行的热情与眷恋,他就是艺术家何三宝。

2021年9月6日20:00海南卫视《第1收藏》播出,主持人丛薇。

简介

图 | 艺术家 何三宝

何三宝,1960年生,出生于河南、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首都博物馆画院画家、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逾十次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

# 何三宝#

每一幅画,每一笔都需要用心经营好。我画了四十多年的太行山,通过不断地写生、推敲、研究、感悟才把太行山的雄伟、高大、浑厚之感表现出来。

主持人 丛薇

# 丛薇 #

艺术家何三宝生于太行,长于太行,他的绘画大多数都在描绘太行。从事绘画创作的四十余年里,太行山一直是他画中不变的主题。他似乎对太行山有一种执拗,四十年的绘画创作,依旧画不尽他心中太行的美景,四十年岁月更迭也磨不去他对太行的热情与眷恋。

(左)主持人 丛薇 (右)艺术家 何三宝

第1收藏访谈

Q1

丛薇:何老师,我知道您主要画的是太行主题,为什么喜欢画太行山呢?您有在那里生活的经历吗?

何三宝:我的家乡河南焦作临靠太行山,而我又出生在太行,从小就对太行山有着无比深厚的情感,我十五六岁时就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蹬着自行车去太行山写生。

艺术家 何三宝

Q2

丛薇:十五六岁您就开始写生了?

何三宝:是的,十五六岁开始就一直在太行山一带写生。

Q3

丛薇:那您肯定对太行特别的熟悉了,您这些年来一直画太行,在画法上有什么变化吗?

何三宝:太行我画的非常多,要想把它表现好却并不容易。在创作时需要深入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丰富的内涵,所以我经常通过写生去感悟、去体会这些人文和景色。表现太行有常用的技法,我一般选择用几种皴法来作画。一个是斧劈,包含了大斧劈小斧劈,另外还有马牙皴、折带皴。因太行山的石头质感坚硬,必须得用这几种皴法才能把它的石质表现出来。像披麻皴,牛毛皴,这些线条是不适合画北方山水的。画太行要表现出北方山水的高大、雄伟、厚重、磅礴,这和南方的小桥流水是截然不同的。

艺术家 何三宝作品

Q4

丛薇:何老师,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您这本画册,这是以前您参展入围的画,有些都是淡墨的形式。

何三宝:是的,我画画的方法有很多种,从事绘画已有四十多年了。

Q5

丛薇:您以前的作品也都很好,但是和您现在的作品不太一样了,您跟我们说一说主要变化在哪里?

何三宝:是的,过去作画是偏工笔,现在是写意的多一点,因为写意是能够发挥出自己个性的表现形式。我在构图方面也会注意用笔、用线、用墨以及画的干湿浓淡,还有黑白对比方面,也会更加注意。

艺术家 何三宝作品

Q6

丛薇:何老师,您画画的时候是先构思再动笔?还是拿起笔来就自由随意的发挥?

何三宝:我觉得是两者兼具,想要画好一张画,要做到四个字:沧、润、松、毛,这四个字概括了作画时候所有的精髓。如果一幅作品出来没有沧桑的感觉,没有润的感觉,也没毛的感觉是不行的,再就是太光滑了也不行。

艺术家 何三宝作品

Q7

丛薇:精彩!何老师,您就拿这幅画来说,它沧在哪里?润又在这里?

何三宝:“沧”体主要体现在画山的时候,让山看上去有沧桑、高大、雄伟之感。是的,丛老师,“润”就是的小桥流水,云雾这些元素在画中的表现出来的感觉。而“松”说的是看上去松动。

Q8

丛薇:何老师,您看这画里有松、有留白、有淡的、有浓的。

何三宝:是的,之前说的“毛”就是指画面给人感觉,似是有些扎手的质感。画山的时候要是没有表现出“毛”的感觉,只有一个光山,那就不行了。

Q9

丛薇:何老师,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也参加了各种展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我想知道您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何三宝:我来北京后的第一年主要在学习,从事学习艺术创作的人说如果不入美协是一大憾事,于是我便开始尝试,我用四个月画了十三张作品,其中八张入选,两张获奖。

Q10

丛薇:只用了4个月吗?您这时间够短的?

何三宝:是的,我以很短的时间完成的。既然决定了去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要认真地做下去,把他做好,这就是我的性格特点。所以我当时基本上一周都在画画,十天画一张,每天工作大概十三到十五个小时。

Q11

丛薇:何老师,您很刻苦啊!

何三宝:不刻苦哪有甜,我即便如此努力,过年也回不了家,只能在北京吃方便面。

Q12

丛薇:何老师,经过您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而且您现在的作品很多,画的也很细,大家都很喜欢,您未来还有什么计划打算吗?您计划什么时候举办个人画展?

何三宝:计划就是在这几年坚持创作,然后就开始筹备我的个展。我计划在明年开展,另外我希望可以继续去表现家乡的山水 —— 云台山。通过写生再去画一个长卷,让大家看见云台山的美,让大家知道河南有个焦作,焦作有个云台山。

Q13

丛薇:何老师,相信大家在欣赏您作品的同时,也能够看到你们家乡的秀美。

何三宝:是的,这是我的心愿。

艺术家 何三宝

# 丛薇 #

艺术家何三宝将儿时的所爱发展成一生的追求,用四十余年的坚持,步履不停地深造、学习。几十次的大型参展交流,逐步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描绘出有且独有的太行韵味。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依旧能以高昂的热情,执著的信念,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品画作。

何三宝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

  • 杂文随笔专辑之太行探秘

    2020年暑假期间除了到内蒙大草原自驾游20多天以外,花费时间精力第二多的就是太行山深度游.其实,早在放暑假之间的那两个周末已经开始往太行山深处行走了.驴友们都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这两年跟 ...

  • 法古师心绘自然,状神画韵写河山——品刘寒石先生山水画

    法古师心绘自然,状神画韵写河山 --品刘寒石先生山水画 品中国历代山水画,可知其并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之笔法,状千姿百态之景物,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近来有幸品读当 ...

  • 小青绿勾皴法创作《太行人家》步骤|钱桂芳山水画

    详情介绍: 小青绿勾皴法创作<太行人家>步骤|钱桂芳山水画 1.写生创作是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上的一种创作方法.用小青绿勾皴法创作的<太行人家>属对景创作.笔者在太行山写生时,对太 ...

  • 节目预告 | 艺术家 · 张仕森

    他出生在陕西南郑,绵延无限的秦岭旁边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因绘画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军营,走进了中国美术馆.因为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愫,他选择秦岭作为山水画创作的主攻方向.从深山放牛娃到艺术家,张仕森用丰富 ...

  • 艺术家笔下炫酷的太行山,这就是“天地玄黄的洪荒”之景吗?

    张大千那新奇前卫的泼墨泼彩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山水颜色绚丽梦幻,令人惊叹.而现代画家贾又福的山水,也以另一种让人惊奇的色彩来呈现,他的画,乍一看上去黑压压一片,但细细观赏,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 ...

  • 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家--冯德祥

    艺术简介 冯德祥,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年青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 ...

  • 人民大会堂收藏艺术家,原天津美术学院美术...

    人民大会堂收藏艺术家,原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山水画家王山岭老师四平尺.八平尺国画作品,用笔用墨不拘一格,水墨酣畅淋漓,气势恢宏,极具收藏价值!

  • ​全球民间艺术收藏 -艺术家年编2020

    全球民间艺术收藏 艺术家年编202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屏前击键作新赋,樽后剪烛读天好. 编首语: 全球民间艺术收藏 网络展销会,自2020年1月,正式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一年,共12 ...

  • 《国际收藏艺术家牟宜成》

    牟宜成,1970年,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 1991年参加"天津市茂林书法学院"书法专业函授学习,获结业证书. 2016年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 ...

  • 中国最具收藏艺术家——吕卫东

    个人艺术简介: 吕卫东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炎黄书画院理事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开封书画院长 2009年7月,作品福入编<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全国书法大典 ...

  • 最具收藏艺术家——林栋

    林栋,男,山东人,1975年出生,毕业于天津美院. 现为:中国教育书法协会草书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书法专业)职称. 林栋自幼接触书法,书法以行楷.行草为主.&q ...

  • 八零后艺术家何柳的作品,分分钟颠覆对国画的理解!不收藏亏大了

    写生帮2021-05-05 17:25:00 游园惊梦 ║ 68cm×34cm ║ 纸本设色 ║ 2015年 旧梦无痕 ║ 68cm×34cm ║ 纸本设色 ║ 2015年 一帘幽梦 ║ 68cm×3 ...

  • 艺术家康绍良先生作品《金秋》被鉴定评估中心收藏

    艺术简历: 多年来,康绍良先生研习国画并临摹名家作品像齐白石.王雪涛.李苦禅等花鸟画大家,以及郭传璋.秦岭云等名家山水.二十几年的坚持不懈,被业内人士和一些知名画家所肯定. 2014年9月,在纪念中华 ...

  • 当代最具价值与收藏潜力艺术家——高本强

    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