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CHINA: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瓷器中国(一)

郭建晖 彭家宇 编著
第一章 陶成雅器
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清·许谨斋《戏紫蘅中丞》
景德镇瓷器之美,美在器形之雅致。器形作为瓷器的外观形状,不仅是高超工艺技法的显现,还是一个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的代表。纵观我国陶瓷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此处体现着中国人现象取物和创意立体的独特美学内涵。
1 千姿百态的器型
历代景德镇瓷器,工匠采取概括、夸张、抽象等手法进行创作。明清景德镇御窑汇集了众多名师巨匠,瓷器造型创新追求精、奇、巧,把瓷器造型推向一个创造性的高潮,各类瓷器品种层出不穷,造型丰富,变化多样,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据其功能用途分,有日用瓷、陈设赏玩瓷,还有各种像生瓷、寺观供器、坛庙祭器、神煞明器等,还有充满异国情调的外销瓷。传统景德镇制瓷业,分为圆器和琢器两行,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说的圆器和印器。
北宋青白釉注碗
北宋青白釉笠式盏
清乾隆粉彩福寿纹转心瓶
圆器
景德镇瓷器中,形状呈圆形的器皿称圆器,主要包括可以通过辘轳拉坯成形的碗、盘、碟、杯4种,关乎生活日用,是制作最便捷、工艺技术进步最快、器型最丰富、产量最大的品种,《天工开物》中称圆器数量占总数90%左右。
明前期压手杯
碗类有斗笠碗、注碗、折腰碗、墩式碗、鸡心碗、盖碗、合碗、高足碗、卧足碗等,碗口沿的形式有直口、圆口、撇口、花口、折口、方口。从11世纪后期起景德镇窑因饮茶的需要而大量生产敞口、斜壁、小足式斗笠碗,该碗似倒置的斗笠,故名,当时人们称之为“擎”,是一种茶具、器壁薄,圈足小,造型挺拔秀丽。注碗同样是宋代景德镇窑的主流产品,由温碗和注壶组合而成的一种套器,注壶中盛满美酒佳酿后,放入盛有热水的温碗中,既可加温,又可保温,随酌随饮,其乐无穷。此碗或称为注壶、温酒壶或注子,当时人们称之为“注碗”。南宋孟元才《东京梦华录》卷四《会仙酒楼》条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水果碗三五只。”
清后期粉彩套杯
盘类有四方形、四方折角形、莲瓣形、浅圆腹形、深圆腹形等,盘口形状有敞口、圆口、撇口、花口等。
杯类有高足杯、铃铛杯、把杯、托盏、马路杯、鸡缸杯、十二月花神杯、套杯等。压手杯是明代永乐御窑瓷器中最受人称道的器物,之所以被称作“压手杯”,是因为其大小适中,胎体较厚,且顺口沿而下,胎骨渐厚,执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与舒张的虎口相吻合,使人感到沉甸甸地压手感,故名;从实用性来看,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厚,使杯的重心下移,宜于旋转稳当。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曰:“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明万历青花程东泉墓志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镂空花薰
给自己办一个展览,在自己定义的小世界里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罗辑思维 罗振宇
今日作品花絮(陈军老师的青花山水大气象主人杯):
作者:陈军,1982年生于浙江绍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