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观察,读懂孩子真性情 |读书征文选登之65
——读《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有感
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2020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李晓巍老师撰写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收获颇深。
本书共有十个章节,运用大量的幼儿行为观察一线实践案例,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幼儿行为观察的有关内容,重要的是,这本书对我们平日和幼儿沟通、教学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前,我首先思考的是,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是否尊重幼儿内心的需求去观察幼儿?观察时,我究竟观察些什么?怎么样去观察与记录呢?抱着这些疑问,我静心阅读、探寻、总结。
观察是记录的基础,也是教研的基础,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只有用心观察才能理解孩子真正内在的需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似乎没有停止过对幼儿的观察,但是在观察幼儿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观察什么?
正如李晓巍老师书中所写:幼儿行为观察是专业观察的一种,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及现象进行感知和记录,从而获取事实资料,并据此了解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动机、原因、个性、需要、兴趣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幼儿的动作能力、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亲社会等的幼儿行为。
例如:
1.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比如幼儿喝水、进餐、学习、游戏、入厕等活动。
2.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恰当。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称,它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它,游戏难以进行,正确投放有利于丰富幼儿游戏情节,扩大幼儿的生活经验。
3.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找出兴趣点,确定指导方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几乎都会遇到让我们头痛不已的孩子,针对这样的问题,要如何去解决呢?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敏锐的观察目光,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把这类典型的案例给找出来并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比如在描述的方法下面,有日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样本描述法。而且这些方法下面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这样避免我们在阅读理论时枯燥乏味。结合自身实际,我觉得我最常用的还是实况详录法。那哪些是最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哪些才是最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例如:在中班幼儿进行科探类游戏时,我借用图像和文字记录的方法,对中班幼儿的探究精神进行观察分析,来探究中班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所以,找寻实际的记录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最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翻看起自己所写的各种记录,确实出现了如书中所写的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准确客观的反映幼儿的真实活动情况。比如,在观察幼儿美工区动手能力时,我记录幼儿行为时,明显用到了很多带有主观性色彩的描述,比如“他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做的”“好像是这样操作的”“应该是成功了”等。很明显,我已经偏离了“轨道”。正确的应该是,抛开老师的主观想法和个人偏见,这样才能在观察记录中达到一定的准确性。
诚如书中所写,在观察记录中,要求应真实记录所发生的行为、事件。对事件的描述要尽可能客观、准确,这就意味着要用具体的、非评判性的语言来叙述。而如何避免此类问题,首先在解读幼儿的行为之前,应该先确定搜集的各项行为观察记录是否完整,尽量保证资料客观而完整;其次在观察之前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开始观察;然后,着重使用教育理论来解决幼儿的行为表现;最后,采用多主体分的发放提高对观察记录分析解读的客观性。
观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是一条双行道,要在和孩子不断相处关系中,变成一种方式,而且要一直的学习,知道是这种态度变成我们自身的第二特征。而记录不但为孩子的成长作见证,更能帮助老师协助儿童适应的发展。看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对幼儿进行观察,多听听幼儿的想法,科学客观的分析幼儿的行为,才能够读懂幼儿真性情,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俗话说得好,爱一行,干一行。我觉得做幼儿教师,光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理论技能加强,需要《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这样的书籍来丰富我们的实践。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专业书籍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将各种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