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的缅甸新娘过得怎么样?她们有几句话,想对家乡人说!

在中缅边境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来自缅甸。嫁到中国,因没有身份证明,无法享有与丈夫或子女同等的社会福利,但她们已被这个社会大家庭所接纳。

在中缅边境云南省德宏州姐相乡,正在实施着这样的一个援助计划,中国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培训了80名社会工作者,驻扎在边境村庄,帮助边境地区有缅甸新娘的家庭。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重播 请刷新试试

由于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俄罗村(Eluo)里面大部分年轻人在毕业之后便外出打工,前往大城市定居。特别是女孩子,很少会选择返回家乡。

导致附近村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于是,中缅跨国婚姻在村里流行起来。

这个边境小村庄的情况,反映出中国深层次的男女性别失衡问题。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报告,中国将有3300多万适龄剩男,约占缅甸人口总数的58%。

喊丙(音译)出生于缅甸东北部的掸邦,近二十年前,她与缅甸边境另一侧德宏的一名男子结婚,夫家离老家不远。回想起来,喊丙似乎很放松。“他们(父母)告诉我有这样的安排,所以我就去了。家人希望保护我,免受武装冲突的苦害。

▲喊丙

喊丙有两个女儿在中国的学校上学,目前家里种植烟草维生。对喊丙来说,这里是一个避风港,不仅安全,而且接近家乡,大家说的都是相同的语言。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缅甸妇女来到中国,结婚组建家庭。

去年喊丙的丈夫去世了,为了让两个女儿继续在学校上学,喊丙更加努力的赚钱。但是发现很难满足需要,这对她来说,仍然是艰难的。

瑞应(音译)以前是名乡村教师,在加入社会援助计划后,她可以帮助喊丙的女儿申请助学补助,缓解喊丙一家的生活压力。

瑞应已经在村里面从事了六年的社会工作。瑞应还向村里的妇女们讲授儿童保护的相关知识。

“我试着说普通话,但是我还是得再翻译成傣语。所以,现在我干脆直接讲傣语。

在年轻人忙着寻找爱情的时候,喊丙已经在她的中国家庭中找到了和平与希望。她说,我在这里过得很好,我的父母也不用担心我。

“我只希望我的两个女儿在学校能做得很好。她们是好孩子,希望她们长大后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