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流程概述

在现代经济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营利性企业还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政府机构。契合市场和外界管控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外部监督措施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措施。

审计流程概览

一、审计的作用

(一)监控企业内部

审计不仅检查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是否准确,同时还测试公司系统是否按预期运行。注册会计师检查的系统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或为减少或消除会计错误(重大错报)、欺诈等而采取的措施。根据审计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会向被审计企业管理层提出应对其流程或系统进行更改的建议,以消除发现的问题并减少未来的错误。

同时,审计报告还会指出并修复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潜在漏洞,这些漏洞将导致内部人员有实施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不会被发现。

(二)实现财务目标

企业应始终努力在不牺牲生产力的情况下,将运营成本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在这方面,审计会关注企业的财务目标,以确定公司制定的政策和实施措施是否按计划执行。注册会计师会针对性的向企业提出如何调整其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以更高效的满足企业创造出与目标相一致的结果。

(三)公众信任与保证

外部审计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公信力,使投资者在决策时,增强对企业的信任。例如,相信其投资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资金,将如企业所述投入有关领域使用,而不会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未公示的目的或活动。同时,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从而消除了因欺诈或无能而夸大公司财务状况的可能性。

二、审计的总体流程

审计的流程其实很简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中期、末期。在每个阶段中又细分了不同的实施步骤。(如上图)

(一)前期

在前期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拓市场、寻找目标企业,为其提供服务。但在拓展业务时,应当以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而不是为了获取最终利益而卖报告。

在寻找到目标客户后,应当与其进行初步接洽,评价对方同时考量自己。判断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承接此次审计工作,以及判断承接本次审计业务的基础前提是否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第一、确保自身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才能;

第二、确保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第三、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经过初步接洽,确定可以承接业务时,应当与对方签订正式协议。

基本内容包括: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约定事由];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乙方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甲方责任];

4.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鉴证标准];

5.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预期成果],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另外,如有特殊情况应当予以特别约定,进而避免产生误解。

(二)中期

在中期阶段,因为已经承接了本次审计业务,就必然需要按照审计准则及指引的规定,以风险导向为原则设计和制定相关执行计划(总体计划、具体计划、重要性等)。

而后,就要正式对服务企业进行整体和具体的深入了解,以确定风险点、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进场针对某一细节进行更详细的排查审计)。同时,还需结合各种证据呈现的事实情况,考虑某些特殊事项的影响。

于此同时随着审计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呈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应当有尺度的掌握计划的灵活变动,以适应本次审计目标的要求。

(三)末期

在末期阶段,应当将从零接触时起所记录的底稿到末期的底稿进行整理汇编,这个汇编过程不一定在末期才进行,应当是在业务计划制定时就已经做好了相关分类编码指导性方案。在期末只是进行更有序的梳理和汇集。最后,以各种证据和工作底稿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出具财务审计报告。

最后的最后,如果出具报告后,发生了什么变动,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报告期后事项的针对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