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因其绿色、灵活、来源广泛等特点,将在可再生能源占主导的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决定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低廉、高效的原料来源和储运。为此,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储氢运输 2 个方面,对实现氢能清洁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欧洲和日本作为氢能利用的领先国家在氢能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路与进展,也对氢能的成本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我国氢能发展的趋势,对于未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健全法规与政策体系;重视氢源供应及储运的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各类氢能利用方式。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 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能源结构发展与转型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均要走向绿色低碳的道路。氢能将在全球能源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所带来的科技创新、行业竞争和巨量投资机会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趋之若鹜。氢能在我国的碳中和路径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氢能的利用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进行能量再分配;充当能源缓冲载体提高能源系统韧性;降低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工业用能领域的碳排放;代替焦炭用于冶金工业降低碳排放,降低建筑采暖的碳排放。我国氢能源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加氢站建设方向。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氢能的潜力却远不止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能在电力、工业、热力等领域构建未来低碳综合能源体系已被证明拥有巨大潜力。我国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但重点仍主要集中在制氢、储氢技 术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对于如何更广泛地利用氢能,以及氢能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方面如何发挥作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介绍了氢能在碳中和路径中塑造未来能源结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实现氢能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欧洲、日本等国家利用氢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的思路以及案例,讨论了氢能现阶段的成本因素变化特征与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当前氢能发展的主要思路,并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01氢能在未来绿色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当前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正在全球碳排放量依旧加剧与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多种新能源共存这2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新的未来能源体系。然而,新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加所带来的波动性以及能源供需距离过长等问题。氢能的价值在于可为各种关键性的能源挑战提供应对策略,即为多种能源之间的物质与能量转换提供解决方案,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欧洲氢能路线图》中对氢能价值的描述如下:首先,氢是当前交通、工业和建筑等碳排放大户实现大规模脱碳的最现实选择;其次,氢在可再生能源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系统性调节作用,可提供一种能灵活地跨领域、跨时间和跨地点的能源流通体系;最后,氢的利用方式更符合当前使用者的偏好和习惯。在未来能源系统中,氢具有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潜力。

图1 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作用根据各国氢能发展路线所描绘的图景,在制氢方面,利用趋于成熟的PowertoGas(PtG)技术,将“弃风、弃光”等无法并网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在储运方面,氢可通过管道、海上液化运输、汽车等多种方式进行运输,在减少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下,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存储与远距离运输问题。在氢能利用方面,由于与天然气性质类似,氢可直接作为燃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天然气中进行混烧或在纯氢燃气轮机中直燃;也可利用氢的电化学性质,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热电联产等。氢能可被广泛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共识。02氢能的主要关键技术将氢气作为一种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原料、直燃供能、家用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是氢能的主要使用与发展方向,相关技术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新兴能源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低廉、高效的原料来源和储运,氢能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制氢与储氢技术是氢气得到高效利用的关键,是限制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成为目前氢能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1 制氢关键技术2.1.1 氢源供应方式氢气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的氢源供应方式有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未来或具有规模化氢源供应潜力的其他方式还包括生物质制氢、光热制氢、光电制氢及核能制氢等。目前来看,95%以上的氢气来源于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及工业副产氢,其他来源的氢气还非常有限,然而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让可再生能源通过“电–氢–电(或化工原料)”的方式将电力、交通、热力和化工等领域耦合起来,实现“绿氢”的真正高效利用,才能发挥氢作为一种能源的真正作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电解水制氢就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通过电化学过程将水分子解离为氢气与氧气,分别在阴、阳两极析出。阳极:H₂O→1/2O₂+2H++2e-1阴极:2H++2e-→H₂总反应:H₂O→H₂+1/2O₂根据电解质系统的差别,可将电解水制氢分为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3种。三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阻止电子的自由交换,而将电荷转移过程分解为外电路的电子传递和内电路的离子传递,从而实现氢气的产生和利用。但三者的电极材料和电解反应条件不同,其技术比较如表1所示。表1 3种主要电解水制氢技术比较

2.1.2 碱性电解水制氢碱性液体电解水技术是以KOH、NaOH水溶液作为电解质,采用石棉布等作为隔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温度较低(60~80℃)。产出的氢气纯度约为99%,需要进行脱碱雾处理。碱性电解槽主要结构特征为液态电解质和多孔隔板,如图2所示。碱性电解槽的最大工作电流密度小于400mA/cm²,效率通常在60%左右。

图2 碱性电解水制氢结构原理图碱性液体电解水于20世纪中期就实现了工业化。该技术较成熟,运行寿命可达15a。主要缺陷如下:1)在液体电解质体系中,所用的碱性电解液(如KOH)会与空气中的CO₂反应,形成在碱性条件下不溶的碳酸盐(如K₂CO₃),导致多孔的催化层发生阻塞,从而阻碍产物和反应物的传递,大大降低电解槽的性能;2)碱性液体电解质电解槽启动准备时间长,负荷响应慢,还必须时 刻保持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两侧上的压力均衡, 防止氢氧气体穿过多孔的石棉膜混合,进而引起爆炸。因此,碱性液体电解质电解槽较难以与具有快速波动特性的可再生能源配合。2.1.3 PEM 电解水制氢PEM 电解水又称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olidpolymerelectrolyte,SPE)电解水,工作原理如图 3 所示。水(2H₂O)在阳极上产生水解反应,在电 场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裂成质子(4H+)、电子(4e-) 和气态氧;4H+ 质子在电势差的作用下,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4e- 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导,在阴极上产生 4H+ +4e- 反应,析出氢气(2H₂),实现氢气和氧气的分离;在阴极腔体内,随着产氢 量的增加,压力逐渐增大,直至达到预定压力。PEM 电解槽的运行电流密度通常高于 1A/cm², 至少是碱性电解水槽的 4 倍,具有效率高、气体纯度高、电流密度可调、能耗低、体积小,无碱液、绿色环保、安全可靠,以及可实现更高的产气压力等优点,被公认为是制氢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电解制氢技术之一。

图3 PEM电解水制氢结构原理图典型的PEM水电解池主要部件包括阴阳极端板、阴阳极气体扩散层、阴阳极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等。其中:阴阳极端板起固定电解池组件,引导电的传递与水、气分配等作用;阴阳极气体扩散层起集流和促进气液的传递等作用;阴阳极催化层的核心是由催化剂、电子传导介质、质子传导介质构成的三相界面,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核心场所;质子交换膜作为固体电解质,一般使用全氟磺酸膜,起到隔绝阴阳极生成气、阻止电子传递的同时传递质子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来自DuPont、AsahiGlass、AsahiChemicalIndustry、Tokuyama等公司。PEM电解水对催化剂载体要求较高。理想的催化剂应具备高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高的电子传导率、良好的电催化性能、长期的机械与电化学稳定性、小的气泡效应、高选择性、便宜可用与无毒性等条件。满足上述条件的催化剂主要是Ir、Ru等贵金属/氧化物以及以它们为基的二元、三元合金/混合氧化物。因为Ir、Ru的价格昂贵且资源稀缺,而目前的PEM电解槽的Ir用量往往超过2mg/cm²,迫切需要减少IrO₂在PEM水电解池中的用量。商业化的Pt基催化剂可直接用于PEM电解水阴极的析氢反应,现阶段PEM电解水阴极的Pt载量为0.4~0.6mg/cm²。尽管PEM电解水制氢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方面优势明显,但若要更好地满足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需求,也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发展:1)提高PEM电解水制氢的功率,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需求相匹配;2)提高电流密度和宽负荷变化工作能力,降低系统成本,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同时也便于辅助电网调峰,减轻电网负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提高气体输出压力,便于气体储存和输送使用,减少后续的增压设备需求,降低整体的能耗。2.1.4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电池(solidoxideelectrolysiscell,SOEC)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cell,SOFC)的逆反应。阴极材料一般采用Ni/YSZ多孔金属陶瓷,阳极材料主要是钙钛矿氧化物材料,中间的电解质采用YSZ氧离子导体。混有少量氢气的水蒸气从阴极进入(混氢的目的是保证阴极的还原气氛,防止阴极材料Ni被氧化),在阴极发生电解反应,分解成H₂和O²-,O²-在高温环境下通过电解质层到达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O²。由于固体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整个系统在高温下电解的电压较低,致使能量消耗较少,系统制氢效率可以高达90%。然而,目前在技术方面,阳极与阴极材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电堆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衰减过快等问题仍亟待解决。因此,SOEC技术目前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在HELMETH等项目的支持下,德国的卡尔斯鲁厄等地有一些小型示范项目。2.2 储氢技术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的质量能量密度大,但体积能量密度小(汽油的1/3000),因此,构建氢储能系统的一个大前提条件就是在较高体积能量密度下储运氢气。尤其当氢气应用于交通领域时,还要求有较高的质量能量密度。目前,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多孔材料及金属合金等物理类固态储氢。对于氢气的规模化储存和运输,尽管迄今已研发出多种技术和手段,但目前工业上最可行的仍只有高压气态储氢和深冷液化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最普通、直接的储氢方式,高压容器内氢以气态储存,储存量与压力成正比。高压储氢技术商业一般选用可承受20MPa氢压的储气钢瓶,贮氢压15MPa左右,因为氢气密度较低而储氢罐自身较重,氢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少于3%。为了提高储氢密度,研究人员研发出铝内胆成型、高抗疲劳性能的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可耐受35~70MPa高压,质量浓度为19~39g/L。丰田公司推出的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系统采用的是聚酰胺连线外加轻质金属的高压储氢罐,可承受70MPa高压。低温液化储氢是一种可实用化的储氢方式,由于常温常压下液态氢的密度是气态氢的845倍,因此低温液化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储存容器体积小等优势,其质量浓度约为70g/L,高于高压气态储氢(70MPa下质量浓度约为39g/L)。但氢气液化过程需要多级压缩冷却,氢气温度降低至20K,将消耗大量能量,液化消耗的能量约占氢能的30%。另外,为了避免液态氢蒸发损失,对液态氢储存容器绝热性能要求苛刻,需要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绝热材料。低温储氢罐的设计制造及材料的选择一直存在成本高昂的难题,导致液化过程和储氢容器技术复杂,成本增加。低温液化储氢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与航天领域,商业化研究与应用才刚刚开始,然而由于在大规模、长距离储运方面的优势,或将在未来与高压气态储氢互补共存发展。2.3 氢气输送技术2.3.1 容器运输氢气可以通过容器以压缩气体、液体或者存储在氢化物的形式进行运输。近距离的氢气运输主要采用长管拖车进行输送。洲际间的氢气运输可利用船舶集装箱液态运输,类似于当今液化天然气运输。液氢的密度比天然气要低很多,因此运输成本更高。此外,氢的洲际运输还存在其他安全问题,如容器泄漏,氢气装填和卸载时发生事故,船只碰撞等。2.3.2 管道运输氢气运输的另一个主要方式就是管道运输。由于氢气与天然气性质相似,因此,氢气在管道中运输方式也与天然气的极为类似。事实上,使用钢材料、焊接工艺连接的管道运输天然气时,运输压力最高可达到8MPa,这同样可以实现氢气在管道中的运输,且现今使用的检验方法足以控制氢气的运输风险与天然气的运输风险等级在同一水平。但是氢气的管道运输还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氢气的扩散损失大约是天然气的3倍,材料吸附氢气后产生脆性,需要增加大量气体监测仪器,需要安装室外紧急放空设备等,这些都会使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增加。目前,氢气运输管道的造价约为63万美元/km,天然气管道的造价仅为25万美元/km左右,氢气管道的造价约为天然气管道的2.5倍。03欧洲氢能利用的思路与案例《巴黎协定》制定了“将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的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欧盟需要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并提高终端用户的电气化率。未来欧盟的风能和太阳能将占总发电量的30%~60%,电气化率到2050年将提高至50%~65%。这就要求未来的能源供给系统在低碳化趋势中能够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需求,能够承受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对电网平稳运行带来的冲击,还能够高效地将能源从供应中心输送到需求中心,而利用氢能来应对这些挑战在欧洲已被公认为是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根据欧盟的氢能利用方案,在制氢方面,主要通过PtG技术来最大限度地解决欧洲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运输问题。PtG技术即利用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氢气,以化学能的形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长期储存。电解得到的氢气可直接多样化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利用或燃气发电等领域,也可将氢气混入天然气管网后进行储运,此外,还可将氢和二氧化碳相结合,转化为甲烷后再输入天然气管网。欧盟的PtG技术与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PtG技术与应用示意图欧洲可再生能源资源通常远离需求中心,如北非或南欧的产能远远超过地区的能源需求,虽可通过远距离输电网将电力输送到需求地区,但由于涉及各国的政策和规划问题,成本高昂,难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为氢气后再进行运输被认为是一种解决可再生能源远距离运输问题更可行的方法。目前,全欧洲已有超过128个各类型PtG示范项目正在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等欧洲多地广泛开展。此外,德国计划于2022年建成一座100MW规模的PtG项目;欧洲能源宏伟计划(100GW北海风电枢纽计划)也将在枢纽人工岛上配建PtG项目,2030年建成后将有约10000台风力发电机组向电解制氢装置供能。除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外,欧盟正在发展将氢气混入欧洲天然气管网中形成混合气的技术。将混合气通过天然气管网直接输送至居民用户作为燃料,是欧洲氢能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建筑物能耗占欧洲总能源消费的第二位,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5%。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该部分的碳排放量需在现有水平下降低57%。建筑节能有多种手段,但利用氢气为天然气“脱碳”在欧洲已被认为是在改造难度和成本效益上更具竞争力的方式。天然气是欧洲建筑物供暖的最主要燃料,占所有家庭用能的42%。欧洲天然气管网为大约9000万家庭提供天然气。FCHJU研究表明:现有天然气管道网络可以容纳最高20%氢气的混合气体(按体积计算),且无需进行重大升级。同时,在储氢方面同样可以利用现有天然气基础设施和技术实现大规模的高效存储。欧洲天然气管网的存储能力为360亿m³,若按10%比例混合,则可储存的氢能折合成电量高达100TW·h。欧盟还筹划将天然气管道网络升级改造成纯氢的供气管道系统。英国的示范研究表明:除了技术可行外,将天然气管道升级为纯氢供气管道,单位投资成本只需100~120英镑,而升级家庭热泵系统以达到同样降碳效果的单位投资成本为270~320英镑。氢混合气管道系统与纯氢管道系统对比如表2所示。表2 氢混合气管道与纯氢管道对比

目前,欧洲的示范项目包括混入氢气体积分数为20%的法国敦克尔刻GRHYD项目和英国HyDeploy项目。此外,H21LeedsCityGate项目计划到2028年将英国利兹市建成一座使用100%氢燃料的城市。该项目作为英国将氢能源向全国推广的示范项目,已完成将现有天然气管网升级成100%氢气管网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研究。在FCHJU等组织的支持下,欧洲正在开展66个示范项目,涉及投资4.26亿欧元。04日本氢能利用的思路与案例日本电力系统以集中式发电为主,福岛核事故暴露了现行体制的脆弱性。由于能源严重依赖海外供给、核电发展停滞等情况,日本能源自给率从2010年度的20%降至2016年度的8%左右。实现自给自足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已成为日本能源转型的方向[38-39]。构建氢能供给系统在消费地就近使用,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的途径。特别是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来说,氢能的多种利用方式既适合分布式能源发展,也适用于大型集中发电,大大丰富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按照日本“氢能社会”国家战略的目标,氢能最终将与电能、热能一起构成新的二次能源供给结构,在整个社会得到普及和利用。日本《氢能源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日本氢能将达到1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氢燃料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与欧美等国类似,日本根据《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的规划,也已正式开展PtG项目的示范验证。其中“福岛氢能源研究领域(FH2R)”项目,以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的“氢能社会”示范基地和智能社区为目标,在福岛县浪江町建设运营10MW的水电解装置。为了向全世界展示氢能发展成果,日本政府还斥资3.5亿美元为东京奥运会修建地下输送管道,将福岛氢能直接输入奥运村,使至少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以及训练设施、运动员宿舍等6000余座奥运村建筑全部通过氢燃料供能。日本对标欧盟和美国,为PtG系统设定了世界最高标准的技术指标与成本目标,包括2020年之前实现投资成本5万日元/kW;2032年左右在日本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下,正式进入发电交易市场的商用化目标等。除了“福岛”项目,日本还开展了氢气直接燃烧发电技术的开发及示范。日本企业大林组和川崎重工于2018年4月在全球率先实现以100%氢气作为1MW级燃气轮机组的燃料,在测试期内即向神户市中央区人工岛PortLand内4个相邻设施(神户市医疗中心综合医院、神户港岛体育中心、神户国际展览馆和港岛污水处理厂)提供了功率为1.1MW的电能和2.8MW的热能。在政府补助金支持下,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向PortLand地区的酒店、会议中心等供能,目前能够提供该地区电力和热力年需求量的一半,不足的部分由关西电力公司进行补充。为了实现氢能大规模发电,2018年起同样在PortLand地区推进含20%氢的天然气混合燃料的燃气轮机混烧发电技术的实验与示范,并开展500MW级燃气轮机的详细设计实验。随着降低NOx值、提高发电效率等技术难题的突破,将使氢气大规模发电成为可能。按照日本《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的目标,2030年氢能发电将实现商用化,发电成本低于17日元/(kW×h),氢气发电用量达到每年30万t,发电容量相当于1GW;最终目标是发电成本低于12日元/(kW×h),在考虑环境价值的情况下,与LNG火力发电保持同等竞争力,氢气发电用量达到每年500万~1000万t,发电容量相当于15~30GW。05氢能成本分析氢能若要作为一种新兴能源被普遍接受,并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成本因素始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全球范围内,氢产业链在现阶段尚不成熟,特别是氢气的使用价格较高,成本仍制约着氢能长期发展。以物流车这一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典型场景为例,选取当下热门的2种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型与传统柴油物流车进行对比,2种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型的最大载重为3t,而市场上载重3t的柴油物流车百千米耗油量大概在15L,2种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参数见表3。参考当前市场价格,假设0号柴油为6元/L,得出氢气与柴油的使用成本交叉点。根据测算,使用成本交叉点应在30元/kg以下,即氢气售价在此价格以下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而目前国内加氢站售价为60~80元/kg。因此,如何降低氢气供应成本是当下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表3 2种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参数

通过长期的跟踪与研究,认为目前氢能产业的成本因素变化具有如下特征与趋势:1)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均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对于氢能的成本及盈利性虽已有广泛的讨论,如多个国家提出了氢能发展成本指标,以及根据具体的示范项目进行了数据模型测算,但现实中缺少商业化运营的验证。如国网甘肃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利用风能进行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在项目方案经济可行性评估中,建立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的年收益模型进行分析,提出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为风电电价超过0.69元/(kW×h)和氢气售价低于5.8元/m³(标准状态下)时。类似项目的讨论,其结论也不一而足,但如何在商业项目中通过商业模式、政府补贴等手段真正实现盈利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2)在如何获得廉价氢源方面,各地根据自身禀赋,因地制宜地获取氢气或将成为解决氢能成本问题的主要方式,氢气的来源将迎来多元化发展。影响氢气成本的变量较多,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平衡制氢方式和运氢距离,即制氢成本低的地方距离使用氢气的地区却较远,如我国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利用丰富的煤资源制氢,西北地区利用较为便宜的光伏、风电资源制氢,西南地区利用水电资源制氢等,然而现阶段均难以运到中东部地区。工业副产氢成本低廉,但运距超过200km时其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这些问题是由氢气本身性质和各地资源禀赋决定的,无法做出本质上的改变,因此,难以存在单一最优模式,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实现多元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未来更具可持续性,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最现实的路径选择或许是,沿海地区主要是工业副产氢,内陆则是煤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模式并存。大规模制氢企业与城市门站之间以管道方式运输,城市内部或区域之间中短距离采用集装管束(拖车)运输,液氢槽罐车则在300km以上的远距离发挥优势。06我国氢能发展的趋势及建议近年来,氢能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在能源的定义中将氢能列入,国家统计局2020年起也将氢能纳入能源统计,这表明从国家监管的角度已逐渐承认氢能是一种正式的能源并进行管理。我国当前氢能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从国家政策的支持方向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或将共同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双轮并行”态势。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路径与电动车类似,遵循从公交车、物流车再到乘用车的路径,此外重型卡车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7000辆,其中绝大部分为公交车和物流车。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左右。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氢能发展在现阶段仍将由政策主导,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原来面向全国的购置补贴方式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通过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共同推动的方式,我国氢能产业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政府支持意愿高的区域将赢得快速发展,现阶段已逐步集聚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渝等四大产业集群区域。长三角率先发布的《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5000辆,到2025年将达到50000辆,到2030年将达到200000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目标: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2023年将达到3000辆,2025年超过1万辆。对于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健全的法规与政策体系。应尽早将氢能放在生态绿色生产和消费体系中进行立法,结束目前我国氢能政策依据主要还以国家层面的产业规划政策和地方层面的试行规定为主的阶段。明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坚持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我国氢能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积极发挥国家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制定政策和规划。2)应重视氢源供应及储运的发展。可靠、低廉的氢源供应、储运及加氢站运维已被认为是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限制性环节。为实现与氢能下游应用的协同发展,应根据各地区氢源及制氢方式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氢源供应及储运,健全加氢站建设、规范审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盈利模式,突破中国氢能发展瓶颈。3)积极探索发展各类氢能利用方式。氢燃料电池汽车仍是我国氢能发展的重点,但实际上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现实状况等,氢能作为一种主要的二次能源载体有必要、也有潜力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应借鉴欧洲、日本等技术领先国家在氢能发展方面的经验,探索更多、更好的氢能利用方案。07结论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在交通、电力、建筑、工业等领域均大有可为。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后,将氢气作为一种能源进行储运与使用,能够在满足当前使用者偏好与习惯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跨地区、跨季节利用,以减少全球碳排放。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能源消费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低碳环保压力。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能源禀赋、供需关系也有很大差别,发展多元化的低碳能源体系既有必要也有需求空间,氢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当然,成本因素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欧洲、日本等技术领先国家的氢能发展路线相比,我国氢能的着眼点仍多局限于氢燃料电池汽车,PtG等其他氢能领域仅有张家口沽源、吉林白城等个别试点项目。因此,氢能发展目光应该更长远,提前布局更广阔的相关领域。此外,中国的氢能发展除了贡献市场、促进产业投资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技术标准、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这样才能在产业发展竞争中拔得头筹。文章来源:作者:李建林,李光辉,马速良,王含. 碳中和目标下制氢关键技术进展及发展前景综述[J]. 热力发电,2021,42(02):207-217“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境治理与保护产业大会”暨“鄂尔多斯环博会”10月20日鄂尔多斯召开大会时间地点:大会时间:2021年10月20-23日,10月20日全天报到大会地点: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报到地点:乌兰国际大酒店(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街与天骄路交汇处)大会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单位: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绿色生态产业促进会协办单位: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单位: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                鄂尔多斯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办公室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神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技术攻关中心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杜肯赫恩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环保专业委员会                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

“鄂尔多斯环博会”展位图

大会日程安排会议室名称21日上午21日下午22日上午22日下午23日全天A、C展馆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参观考察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B馆主会场开幕式及院士论坛C馆会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700人礼堂煤化工废水资源化300人报告厅VOCs会议室A绿色矿山焦化兰炭废水会议室B水处理剂燃煤电厂废水乌兰或锦江固废主要内容主论坛: “双碳、双控”目标下的煤炭及深加工产业发展院士论坛专家召集人:刘志学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张鸣林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转化分会会长已确认专家: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   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待定)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分论坛1:第六届煤炭矿井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专家召集人:郭中权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已落实专家及报告题目:1.纳诺斯通陶瓷超滤在矿井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人:金庆西 纳诺斯通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亚太区销售总监2.可持续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报告人:张春晖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煤矿高盐矿井水膜浓缩处理技术报告人:郭中权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4.煤矿高盐废水深部地质封存技术研究进展报告人:杜 松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生态环境研究所 副所长5.高盐矿井水协同预处理技术与应用案例报告人:毛维东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6.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在高盐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人:李福勤 教授 河北工程大学7.选煤废水(煤泥水)处理技术发展分析报告人:张明清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8.膜技术在矿井废水处理的工程化应用及思考报告人:周国锋 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总监9.矿井水高盐废水特种膜浓缩技术介绍报告人:沈 斌 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总工10.POREX 管式膜在矿井废水上的应用报告人:朱建初 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11.大通宝富智能化MVR蒸汽压缩机及其行业应用报告人:缪小军 南通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副主任12.晶种法”在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方案报告人:林 勇 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13.苏伊士矿井水深度处理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人:翟建文 苏伊士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工程设备全球应用技术总监14.高倍浓缩技术(AMBC)助力矿井水资源化降本增效报告人:黄传敏 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研发工程师15.PX能量回收装置在零排放能耗节约中的引领报告人:左 萍 美国能量回收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16.膜技术在矿井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中的应用案例报告人:李天玉 国家环境保护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副主任17.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在矿井水处理上的应用报告人:陈常连 教授 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18.煤矿废水治理解决方案报告人:王宏义 中建环能(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19.同臣环保高新脱水装备在煤炭矿井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报告人:刘道广 博士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技术中心总监博士20.DTST高压系统中的在线循环泵技术真相及解决方案报告人:练荣辉 浙江深海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21.矿井水零排放结晶盐资源化项目分享报告人:张水水 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22.结晶盐品质控制及结晶盐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报告人:王艳朋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23.矿井水Ⅲ类水提标及零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报告人:聂水源 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部技术总监分论坛2.第十届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大会;专家召集人:汪 炎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落实专家及报告题目:1.煤化工有机废水处理案例及运行经验分享报告人:殷 智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公用工程中心主任2.纳滤和电渗析技术及其在高盐废水浓缩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报告人:王晓琳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3.陕煤榆林化学水处理总体方案介绍报告人:王晓敏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4.高盐高有机废水零排放技术及方案报告人:陈 晨 江苏坤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5.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和执行煤化工零排放两副产盐标准的案例分享报告人:钱媛媛 麦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6.高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处置集成新工艺报告人:贺启环 教授 江苏金牛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7.赛莱默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方案及案例分享报告人:卢志明 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解决方案工程师8.现代煤化工静脉产业园与资源循环利用案例解析报告人:刘艳梅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9.杜邦创新膜和树脂产品应用于中国煤化工零排放的案例介绍报告人:苏 宏 杜邦水处理资深废水处理和零排放工艺专家10.PRH高效软化在零排放中的应用报告人:俞浩洋 安徽普朗膜技术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11.特效臭氧催化剂在RO浓水等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报告人:刘雪菲 江苏治水有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12.煤矿水资源利用与数智化运维报告人:沈 超 浙江优控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13.高选择性纳滤膜产业化及其在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报告人:邹 昊 博士 苏州富淼膜科技有限公司14.太比雅电化学技术在工业循环水和灰水处理及零排放中的应用报告人:叶继军 北京太比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15.副产盐标准化及资源化途径报告人:张 仂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 所长16.零排放预处理案例分享报告人:巨春燕 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营销总监17.澳维增强型抗污染反渗透膜在煤化工行业应用报告人:曾望来 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支持部经理18.苏伊士煤化工废水解决之道报告人:陈 智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亚洲区技术推广经理19.海德能助力煤化工产业升级的废水零排放案例分析报告人:王 南 美国海德能公司 技术经理20.东丽膜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及零排放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报告人:赵 杰 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部长21.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去除氟、总氮、砷等污染物工艺报告人:科海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2.反渗透膜元件在煤化工的应用报告人: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孙义  资深顾问分论坛3.煤焦化、兰炭水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专家召集人:韦朝海 华南理工大学李玉平 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1.煤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与环境治理思考;报告人:曹红彬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2.煤化工废水处理脱氮除磷与过程减盐耦合工艺;报告人:韦朝海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3.兰炭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报告人:李玉平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与技术研究部副主任、国家能源清洁炼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4.煤焦油污水CFC高效除油预处理技术及装备;报告人:杨 强 教授/国家杰青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5.兰炭废水酚氨回收技术开发及应用;报告人:陈 赟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6.焦化/兰炭蒸氨废水“无膜工艺零排放”取得重大突破;报告人:陈业钢 博士 上海东硕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POREX 管式膜在焦化废水上的应用;报告人:朱建初 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8.低成本长周期兰炭废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报告人:杜淑慧 天津市创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9.焦化废水全流程处理报告人:韩 颖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部副总经理 10.高难度废水深度处理资源化技术与应用案例报告人:夏俊方 博士 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 11.特种吸附材料在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与案例介绍(暂定)报告人:潘伟  江苏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分论坛4.燃煤电厂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专家召集人:王 华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已确认专家及报告题目1.电厂水处理物联网数智化应用报告人:沈 超 浙江优控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2.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报告人:王 华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发电分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3.Ionpure CEDI在除盐水工艺中的应用报告人:曾 勇 懿华珂水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4.循环水新型零药剂处理技术报告人:李慧燕 上海莫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5.杜邦创新先进水处理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报告人:赵瑞军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经理6.革命性陶瓷超滤在水处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人:金庆西 纳诺斯通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亚太区销售总监7.新形势下火电行业节水和废水治理工作的思考报告人:王 璟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8.在线水质分析仪表数据可靠性和决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报告人:秦军旺 北京欧林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9.火电厂智能节水及废水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报告人:秦树篷 华电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10.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报告人:冯琰磊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发电分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11.结晶造粒和固液分离技术在预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报告人:花立存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12.蒸发技术在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分析报告人:楚振峰 湖北三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设计师主任分论坛5.煤化工VOCs管控与治理高峰论坛;专家召集人:解 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郑承煜 鄂尔多斯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办公室已确认专家及报告题目1.我国VOCs治理相关政策与标准及其对煤化工行业的影响报告人:张国宁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标准所 副所长2.VOCs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人:栾志强 研究员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委员会 秘书长3.VOCs污染控制材料与应用;报告人:郝郑平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4.煤化工VOCs治理方案选择报告人:解 强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5.煤化工罐区VOCs治理问题及解决办法报告人:徐斌华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VOCs治理的工程实践 - 经验与教训报告人:马永亮 教授 清华大学7.焦化行业VOCs深度综合治理方案研究报告人:李 兵 博士 清华大学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8.国际领先的VOCs治理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报告人:陈登科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鄂尔多斯办事处总监 9.可核查、计量及兑现的煤化工园区VOCs治理管理体系构建报告人:李庆彪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360平台 副理事长 10.题目待定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分论坛6.煤炭与煤化工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专家召集人:黄相国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已确认专家及报告题目1.双碳目标下执行新《固废法》对煤炭利用的影响及应对报告人:曲睿晶 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 首席专家2.煤化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规定报告人:罗庆明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 正高3.典型煤化工残渣综合利用和处置技术评估与案例研究报告人:章丽萍 副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煤矸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思考报告人:李晓姣 研究员 太原理工大学5.煤焦化行业危险废物鉴别报告人:郝雅琼 副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煤基固废生产高值化微晶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应用报告人:张金青 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 主任7.煤化工气化渣大宗消纳及材料化应用研究与示范报告人:彭团儿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8.同臣环保高新脱水装备助力煤泥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报告人:刘道广 博士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技术中心总监9.典型能化企业固危废协同利用实践探索报告人:崔龙鹏 教授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0.煤气化渣的特征及其应用研究与实践报告人:魏存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林省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分论坛7.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专家召集人:李凤明,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确认专家及报告题目1.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综合治理成套技术研究报告人:韩科明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城市建筑固废在采空区充填治理中的应用报告人:李建文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3.高寒草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报告人:张 峰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4.高原高寒矿区生态修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报告人:白国良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5.关闲矿井次生移动变形机理、规律及预测方法报告人:邓喀中 中国矿业大学分论坛8. 水处理剂新产品、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已落实专家及报告题目1.活性炭吸附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 高级专家/正高工  唐安中2.树脂吸附与再生应用于高难废水处理技术探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爱民3.循环水药剂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分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傅晓萍4.微生物菌剂处理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会杰5. 特种反渗透阻垢剂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确认落实中6.反渗透清洗剂应用分析确认落实中7.纳滤用药剂技术分享确认落实中8.蒸发结晶用药剂技术分享确认落实中已报名参会业主、设计院及合作单位组织参观单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榆林能源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西北能源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赛鼎工程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标准所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宁波工程公司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委员会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吉林省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博源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建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榆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乌兰鑫瑞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东集团东方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正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新蒙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内蒙古)有限公司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昊华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联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金诚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新能矿业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炭炭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国能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内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控京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康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国能亿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电厂乌审旗无定河发电有限公司北京国电电力有限公司上湾热电厂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蒙西发电厂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热电厂北京国电电力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分公司山东能源内蒙古盛鲁电力有限公司准格尔旗华原能源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京能双欣发电有限公司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伊泰红庆河煤矿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葫芦素煤矿中煤门克庆煤矿国家能源集团察哈素煤矿河南能源石拉乌素煤矿鄂尔多斯永煤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马泰壕煤矿神东电力公司神东黄玉川煤矿塔然高勒煤矿龙王沟矿井长滩煤矿神东祁连塔煤矿神东布尔台煤矿神东上湾煤矿鄂尔多斯市东源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西北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市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兖州煤业营盘壕煤炭有限公司内蒙古昊盛煤业有限公司榆林市杨伙盘煤矿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煤矿分公司陕西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有限公司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市三江能源有限公司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神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态治理分公司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恒源投资集团赵家梁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榆横发电厂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分公司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府谷县昊田煤电冶化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恒源投资集团发电有限公司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泰达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市洁能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陕西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鑫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府谷县亚博兰炭镁电有限公司神木市同得利煤化工有限公司府谷县宇超煤电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神木市恒东发电有限公司神木市汇能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来喜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四海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创源煤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神木市胜帮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精原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恒德煤焦电化集团有限公司神木市兴旺源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联众分公司陕西省神木市银丰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分公司神木市江泰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莱德炭质还原剂有限公司陕西恒源投资集团焦化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东源分公司神木市恒升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银泉煤业发展有限公司神木市钧凯煤电化有限公司神木市瑞诚煤化有限公司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神木市鑫泰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亿通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省神木市远兴煤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市顺德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北海煤电有限公司神木市新晨煤电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腾远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宏泰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鑫磊鸿盛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亨泰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市成元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金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神木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县恒东煤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县鑫庆金属镁业有限公司神木县晟通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腾龙煤电集团兴榆机制兰炭公司神木市兴永兰炭有限责任公司神木东风金属镁有限公司榆林市煤炭科技有限公司榆林市榆阳区森煤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市永安炉煤有限公司榆林市西北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市同达煤化有限公司陕北乾元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市榆阳区环能煤化有限公司陕西三忻(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万鑫煤电化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方正镁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天龙镁业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黄河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亿德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金川镁业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奥维加能焦电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远兴炜业发电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沌开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里格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鄂尔多斯市乌兰鑫瑞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世林化工分公司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资源环保部淮北矿业集团碳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中国神华煤炭管理部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丰集团红四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碳一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蒙泰范家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榆神煤化工有限公司湖北江陵新型煤电煤化产业发展集聚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巨昌煤化工有限公司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煤化工事业部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公司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煤炭有限公司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曙光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已确认参会、参展工程技术单位:鄂尔多斯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杜肯赫恩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东硕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牛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大立过滤设备有限公司麦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纪元水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法登阀门有限公司浙江净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瑞兰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纯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美国能量回收公司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市伊恩艺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纳诺斯通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埃克托德(上海)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沃图水泵(上海)有限公司四川凯歌微纳科技有限公司亿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友源盛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天津得威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栢澳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西安蓝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弗莱戈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普朗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优控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诺讯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硕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钢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懿华珂水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胜瑞兰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苏伊士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峰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华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聚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润民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颇尔(河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艺达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嘉戎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罗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中建环能(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欧林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富淼膜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市三新密封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深海泵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创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莫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美国海德能公司北京太比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乐阀门管件有限公司江苏精科霞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波勒过滤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鼎威化工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华电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昱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普润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陕西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日照灏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明电舍(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拓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立基业(北京)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正迈过滤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欧华源新技术有限公司岳阳市金扶羊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环境监测公司宜兴市宝隆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湖州鼎泰软片膜科技有限公司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科胜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众高科(北京)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通兴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坤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众科创普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星奇达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迈安德节能蒸发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八方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蓝水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伊塔玛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冠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河北德龙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谷瑞斯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尚都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旭化成分离膜装置(杭州)有限公司哈希水质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江门市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箬科(北京)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星光技术陶瓷有限公司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湖北华窑中盟窑炉设备有限公司中铁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伊乐科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中复新水源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昱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科海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潍坊众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赛腾机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江苏新时膜科技有限公司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欧美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陕西泓硕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优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淮北国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奥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匠容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博恒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洛源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兴日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总馨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河北协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毕托巴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恒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和科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绿鑫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赛奥分离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美赛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澳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伯尔梅特控制阀门(上海)有限公司河北昊华盛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恩泰环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陕西尚远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金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朗昆(北京)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萱源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美赛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诺海博石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线报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