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糯米饭,把我带回了童年 2024-08-06 15:17:18 南瓜糯米饭文/许梅坤上周六上午,五姨妹从孙桥镇五泉庙村来汉口看望儿子,随车带来了两蛇皮袋从自家菜园子里采摘的扁豆、辣椒、芹菜、茼蒿、小白菜和秋黄瓜,还有在自己田间地头所产的满满一大蛇皮袋金黄金黄的老南瓜,青灰色半老不老的南瓜,指甲一掐就流水的嫩南瓜。她要把这些蔬菜分给儿子,分给住在武汉三镇的三姐、幺妹和亲家母。下午,大家前去分菜,新鲜蔬菜倍受欢迎,可存放多日的南瓜更是抢手货,他们美滋滋地拎着各种新鲜蔬菜,抱着心仪的南瓜散去后,地上只剩下一个三四斤重的长相不好的老南瓜和一个弄掉了蒂把的小南瓜。五姨妹看我空着手站在旁边,她笑着说:“哪个晓得他们都喜欢这不值钱的南瓜,就剩这两个了,你拿去吧。”我从小就听祖母讲,歪瓜裂枣不中看却中吃,想必这个老南瓜也如此吧,我就把这两个南瓜拿回家了。谁知老伴看到我提回的菜篓子中有一个老南瓜,顿时喜出望外,刚好明天家里有客人,她要用这个老南瓜做我们儿时爱吃的南瓜糯米饭招待客人。星期天上午,老伴将糯米用温开水浸泡着,把南瓜抱进厨房拿刨子刨皮,南瓜太老了怎么也刨不动,她只好用菜刀把南瓜剖开,去瓤,削皮切成了块。做午饭时,老伴淘好糯米,去水,沥干,先把南瓜平铺在电饭煲里,再把糯米平放在南瓜块上,掺水刚好漫过糯米,蒸至40分钟,一顿香甜软糯的南瓜糯米饭就做好了,揭开锅盖那一刻,让人忍不住流出口水。中午,我陪客人狼吞虎咽地吃着老伴亲手制做的南瓜糯米饭,面甜的南瓜,清香的糯米饭,把我带回了童年,仿佛祖母高超的厨艺在今日重现……小时候,南瓜常有,糯米却不常有。我们家乡虽是盛产水稻的地方,但因糯稻产量很低,生产队很少种植,每年只种七八亩田的糯稻,收获三四千斤糯谷,按人头分给二十多个农户尝鲜。每年多半是快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才会让祖母把糯米拿出来,洗净浸泡六七天后,再用木甄蒸成晶莹剔透糯米饭,但那清香弥漫的糯米饭不是趁热给家人吃的,而是要把它晾干后晒成阴米,然后炒成炒米,再用炒米掺和自家熬制的稀释糖做麻糖,或捏团子招待春客。不过,祖母总会偷偷地让我和弟弟妹妹们品尝一下香喷喷的糯米饭。每年清明时节,祖母就会在田埂地头种好多好多南瓜。一入夏,阳光灿烂,雨水充沛,南瓜像变魔术一样,一边开花,一边结果,不到一个月,圆形的或长把的南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食。祖母常爱把老南瓜切成块像煮红薯一样放在柴锅里煮,然后掺和一点点大米做饭吃;也爱把嫩南瓜擦成丝,炒了当作下饭的菜。再好的东西,也有吃够吃腻的时候,何况这种缺油少肉的南瓜主食。因为天天南瓜大米饭,心里就很向往那种既香甜又软糯的南瓜糯米饭。记忆中,南瓜糯米饭只有在腊月和正月里才能吃到。祖母往往用点猪油把南瓜条翻炒一下,倒入一点煮至半熟淋控好的糯米,续上开水,在铁锅里那么一焖,一顿喷香可口的南瓜糯米饭就做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往往放开肚皮,大碗小碗,吃得痛快淋漓,吃得热火朝天。在那时,我家上有体弱多病的祖父和年迈的祖母,下有尚未成人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和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仅靠他俩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生活异常困难。“瓜菜半年粮”,除了给祖父补养外,我们从入夏到整个秋天,一直吃着祖母变着花样做的南瓜菜和南瓜饭。每年秋未,祖母特意存储上百个金黄金黄的南瓜,预备在冬天缺粮时食用。好不容易盼到北风紧雪花飘的冬天,母亲却迟迟不准祖母给我们做“南瓜糯米饭”。年终时分,在我和弟弟妹妹的反复央求下,母亲终于答应让祖母给我们做一顿南瓜糯米饭。但随锅入内的是一瓦盆老南瓜,只有一小碗糯米,这么少的糯米南瓜饭有什么好吃的?我和弟弟妹妹噘起了嘴巴。没想到,祖母把南瓜糯米饭焖好出锅时,我傻眼了:金黄金黄的南瓜,雪白雪白的糯米,瓜有米味,米有瓜香,青青甜甜的气息直扑入鼻。祖母用盐和香油在南瓜糯米饭中那么简单一拌,一顿清香的南瓜糯米饭就做好了,入口一品,味道好极,与平时常吃的南瓜大米饭比起来,好吃多了。多年以前,祖母做的南瓜大米饭,伴我们一家度过生活中最艰难困苦的岁月,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让人回味的地方……如今,价廉物美的南瓜,据说有排毒养颜、强身健体、健脾和胃的功效,是糖尿病人的首选菜谱。或许,一切简单的也是高级的,这是自然的启示。附:闲话“双抢”, 最累农活脱小麦我的老家在京山市孙桥镇五泉庙村。农村分田到户之前,生产队的农田一般每年种一季小麦和一季中稻。立夏至芒种时节,是农民抢插中稻秧、抢收小麦的最忙季节,庄稼人称为战“双抢”。1972年,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从这一年开始,我曾参加过九年战“双抢”和用脱粒机脱小麦的战斗。在我的记忆中,最苦的农活是战“双抢”,最累的农活则是脱小麦。每年农忙季节,队长都会安排中老年男劳动力犁地整田,叫我们年轻男人和女劳动力一起插秧。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慢慢在水田里移动,双脚在稻田的泥泞中淌出两道长长的辄迹,脚下软滑难以退步。一天又一天,繁重的体力透支与水泡泥浸,人人面黄肌瘦,腰疼腿痛,个个衣衫褴褛,苦不堪言……小满时节,金色的麦浪翻滚,诱人的麦香飘飘,一株株成熟饱满的麦子,昂首挺胸,酷似农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队里的白水田和绿肥田还未抢插完秧苗,又要开始抢收小麦。为了不误农时,“双抢”必须同时进行。最苦农活战“双抢”,是因为收割、整田、插秧,一样不可落下!为了加快“双抢”进度,缩短“双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参战的精壮劳动力,一天要在地里吃早、中两顿饭,下午三四点钟还要在地里“幺中”(当地白话)。人们手捧老人或小孩用大白瓷缸、小铝锅等器具端来的稀饭、面条和咸菜, 三五分钟结束这顿美餐后,继续投入战斗。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诗云:“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每天傍晚,男女老少都要到秧田里摸黑扯秧,人们坐在秧马上,屁股用力向前滑动,双手攥紧秧苗,稍稍用力扯起,每扯起一把,先将秧苗根上的泥洗干净,然后扎把,再放在秧马后面的水中泡着,直到备足了第二天所需的秧苗,大家才能回家睡觉。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男女劳动力又要全部出发去收割麦子。那时,割麦子没有机械,全凭人工用镰刀割倒放在地里晒干,然后捆成麦捆,挑到禾场里堆放一段时间。因此,割麦得抢晴天,通常于凌晨三四点钟开始,这时麦穗潮湿柔软,即便碰撞也不易掉粒,麦芒不伤手。人们借助残月和星光,猫腰、马步,左手抓住麦秆,右手拿着镰刀,左右“开弓” ,雪亮的银镰在翻飞,金色的麦把在舞蹈,你追我赶,争分夸秒…… 转眼间,大片大片齐刷刷站立的麦子,已成抱成抱地乖晒地里了。割完一坵田,再割下一坵田,直到各家各户的老人和小孩将早饭送到了田头,大家才坐在田埂上匆忙吃完早饭。早饭后,中老年男劳动力去犁地整田,男青年和妇女再去插秧。我们男青年先用大箢箕将秧把子装起来,挑到备插的水田埂上,然后双手拎着秧头,两膀用力撒向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秧把子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均匀地落入田间,后面的妇女立即下田插秧。我们挑完秧苗,撒完秧把子,立马下田插秧。一直忙活到中午,各家各户的老人和小孩送来了中饭,大家再坐在田埂上的树荫下,匆匆吃完午饭。年老的男劳动力和妇女开始用“稻草要子”捆“麦草头”,精壮男劳动力用冲担把“麦草头”挑到附近的禾场里放着,由专人负责堆麦垛。堆麦垛是一门技术活,堆得好的一个队里也就三五个男人。他们先在众多麦捆中挑选出捆得又紧又大的,麦穗朝内呈圆形依次排放挤紧打好外围基础,然后一圈一圈摆放麦捆,填心,用脚踩实。几百个麦捆一层又一层堆起来的麦垛比大瓦房还高,堆到一定高度,顶端部分要搭一个锥形,锥形顶部站不住人,堆垛人便踩在麦垛边的木梯上,用铁叉挑起麦捆慢慢摆放,直到麦垛顶部收拢有尖,然后用稻草耐心细致地铺成蓑衣盖住锥形部分,防备雨水渗进麦垛损坏麦子。夏至时节,队里的白水田、绿肥田、麦茬田全部插下中稻秧苗,旱地也全部落种之后,生产队便组织所有的劳动力参加“脱麦”大会战。会战之前,队长先安排精壮男劳动力把集体的一台八匹马力柴油机和一台脱粒机抬到“脱麦”现场,由机务员安装调试好后,人们在脱粒机左边摆放四条高木登,再在长木登上搁四块门板做案板摆放麦捆。一切准备就序,队长一声令下,“脱麦”大会战便开始了。“脱麦”大会战是一个繁长的过程,没有十天半月根本拿不下来,夏季天气多变,因为要防雨天抢晴天,所以是不分昼夜地干。运转一台脱粒机,一般需要30多人配合作业,两人爬上麦垛往地上掀麦捆,四人把麦捆拖到案板边,两人搬上案板,一人“解捆”,一人“匀捆”,两人传递,一人“喂”机,两人在脱粒机出口两边用扬叉叉甩麦草,六人用扬叉抖净麦草中夹裹的麦粒, 四人打夹捆草,两人挑草,两人堆垛,两人用竹条帚清扫麦糠麦秸,两人将麦粒扒成堆。当然人多更好,可以换班休息,队长总是安排男女劳动力全部上阵。大家屏住一口气,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收获着喜悦,收获着丰收。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脱小麦,第一次站在案板前往脱粒机“嘴”里“喂”麦穗。我和所有的参战人员一样,身穿长袖子上衣和长裤,头戴草帽,面罩口罩,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赤脚站在烫脚的地上“喂”麦子。不一会儿,双手被麦芒扎得又红又疼,汗水和着黑尘瞬间将人抹得像只泥猴。令我记忆犹新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脱麦的过程有三大特点,即噪、忙、脏。柴油动力机和脱粒机噪音大,噪得人每次忙完还觉得耳朵在轰鸣。参与掀捆、搬运、解捆、传递、叉抖、清扫、捆草、搬运、堆草垛的人都得一刻不停地忙碌,尤其是“喂”机人,得手脚不停、有条不紊地干,“喂”得太少、太慢,动力机会空转,浪费柴油;“喂”得太多、太快,脱粒机会“噎死”,得停机,掏空,反而浪费时间。在“脱麦”过程中,整个禾场间尘土飞扬,麦糠乱舞,人都被浸染其中,抹得面目全非,脱粒完毕,擤的鼻涕、吐的唾沫都是黑糊糊的。“脱麦”大会战最累最遭罪的是,午饭前后,烈日当头,火气直扑,人们挥汗如雨。焦灼的阳光炙烤,黏咸的汗水流淌,令人难熬的热浪,让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立时失去了效能。真可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随着柴油动力机“突、突、突” 的轰鸣声,脱粒机吐出狂飞如刺的麦芒夹着团团旋舞的黑尖,呛得人们睁不开眼睛,使人闷热难受,大汗淋漓,头昏眼花,口干舌燥,人们喝几口凉水接着干。直到老人和小该们送来了午饭,队长说可以换班吃饭了,人们便去抹把脸,洗洗手,开始吃饭,尽管手和膊被秸秆麦芒扎得通红,一洗,感到火辣辣的疼,大家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一个个又如同战场上的勇士,冲锋陷阵,抢立机头。“脱麦”大会战最难熬的是夜间,人白天忙活一天,已累得筋疲力尽了,晚上乏困得难受,有人因打瞌睡把手塞到脱粒机“嘴”里,鲜血淋漓,导致骨折。那时老家还未通电,夜间脱麦子靠几盏马灯照明,每晚都要干到深更半夜,直到把一大堆麦捆全部脱完,才能收工回家。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把机器抬到另一个禾场里安装好,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战斗。整个“脱麦”大会战完毕,最惬意的事就是洗个澡,美美地睡上一觉。每年“脱麦”大会战结束,没有哪一个参战者不晒脱几层皮,累掉几斤肉的。如果你能参加用脱粒机脱麦子的劳动,哪怕只参加半天,你就知道脱麦子有多累,你就会深深体会到,粒粒小麦皆辛苦。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老家农民耕田、插秧早已机械化了,尤其是部分农民购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这个集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全自动家伙,一下子把农民解放了,三四个人,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过去费时费力的麦收任务。脱粒机脱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老家的庄稼人再也不用日以继夜地战“双抢”,再也不用脱粒机脱小麦了。但是,战“双抢”和用脱粒机脱小麦的记忆,却成了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附二:金秋时节话菱角秋风起了,住宅小区里的颜色在深绿中露出了微黄。清晨,我刚走到小区的大门口,突然听到街边传来一句“菱角啊,刚煮的新鲜菱角啊”的叫卖声,让我情不自禁地忆起了故乡的野菱角。故乡的金秋,总是那样的深情,总是那样的难忘。在这秋风送爽的时节,故乡的新鲜菱角也该应时上市,成为人们的一道美食了。我的故乡在孙桥镇五泉庙村,青少年时代,我和大姐夫都住在五泉庙村七小组。大姐夫的住房前面有一口约三亩面积的堰塘。对于这口堰塘,我太熟悉了,年少时曾在那里洗过澡,摸过鱼,摘过菱角,捞过猪草。那些细微的往事,历历在目,就如电影或电视中的片段,令人记忆犹新。记得小时候,我爱去大姐夫家里玩。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姐总是指着门前的堰塘说:“你看,去年掉落的菱角已在淤泥里生根了,要不了几天就会冒出嫩芽,菱叶很快就会自然漂出水面了。”大姐的话总是那样的灵验,她就像一位预言大师。没过几天,我们就会在塘水中看到菱角苗伸出长长的脖子,从清澈的水中顶出水面,又过些时候,就看到菱叶很快浮在水面上,像是莲花状地日长夜大,很有意思。从植物学角度分类,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它分为三部分,菱叶,根茎和菱角。菱叶漂浮在水面,根茎有细长的根扎在水下的泥中,有时细根或断了,菱叶及根茎就会漂浮到别的地方去。菱有细长的根茎,扎根于泥土,得以接地气,吸吮大地之精华,根深方能叶茂,看到水面绿意浓浓的菱叶,就知道根茎在看不见的泥土里做着怎样的努力。菱叶是最直观的表象,正如一个人的外表,它素面朝天,不加掩饰,顺其自然,无意恩宠与毁誉,任凭烈日暴晒,不惧风雨来袭,故有古人写下“风波不信菱枝弱”的赞美之词。此时,我对眼前只能开出小花而孤独的菱蔓心生好感与怜惜,但我有自知之明,作为菱蔓,她完全不在意我的所谓的怜惜,也不会理会我为她所写的文字。她有她的个性,她遗传着独特的基因,秉承着与生俱来的习性,也不需要向自然界索取什么,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展示她那与众不同的生命过程,并尽可能发挥到完美的极致。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当干旱无雨,稻田里急需用水的时节,这口堰塘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解决稻田旱情的同时,却殃及堰塘里的鱼和菱角植物,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那些家鱼野鱼,大鱼小鱼,就会不淡定地游起来,有的甚至浮出水面张着嘴呼吸。此时,正是摸鱼捞猪草的好时机,我如果碰巧在家,也会去凑个热闹,用家里仅有的用竹条编制的渔笊,在浅水中笊鱼,把手伸进渔笊里一摸就是一条,有时甚至是好几条。用镰刀在浅水中割菱角根茎喂猪,一割就是一大担。菱角根茎被割之后,这一年就吃不到肥美可口的菱角了。但是,只要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生命力顽强的菱蔓又会挤满这口堰塘。到了夏天,堰塘里的菱叶丛中就会探出一朵朵小白花,先是三三两两的开放,接着就是一簇簇的绽放,它们随菱叶一片片地布满了塘面。到了傍晚,喜欢在堰塘里洗澡的大姐夫,常常会赤着膊儿快活一阵子,有时会顺手摘一把鲜嫩菱叶当作菜,甩给塘边正在洗衣或摘菜的大姐,让她们拿回家用大蒜末一块炒了吃,便也是清凉的夏菜一道,做法是用开水焯过后,加猪油、蒜末和红辣椒炒了吃,有一种自然的清香味。时光荏苒,从春夏到秋,大姐夫门前的堰塘里年年会长满菱蔓,这些菱蔓都是野生的,野生的菱角叫做野菱角,叶片长得比较小,但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只要堰塘里有水就能生长,结的菱角比较小,吃起来比较麻烦,但味道是微甜中带香。大姐夫门前的堰塘是生产队集体的,堰塘里自然生长的野菱角是没人管理的。队里人想到要吃了就可以坐着自家的圆木盆随便去摘。所以那时候,大姐夫家里人想吃菱角,大姐常会划着圆木盆去采摘。大姐每次去摘菱角,总是先扛一个家里做豆腐的大木盆走到堰塘旁,然后靠在堰埂边放在水里,再在盆中放一小木凳,她轻手轻脚跨进去后就坐下,再用双手当桨轻轻地向两边划水,一直划到有菱角的地方。这种木盆直径大约近两米,灵动轻盈,用双手划动要左右均匀,否则就会在水中打转,让你采不了野菱角。大姐采摘菱角是熟手,一坐上木盆就左右忙开了,那木盆很自然地来回自行穿梭,菱蔓下,塘水清澈,可以看到毛茸茸的菱茎在水中像网似的漫延。她双手不停地这边摘了摘那边,不一会儿,就会摘到五到八斤的菱角,那大木盆已明显沉重得前陷后翘起来。大姐欢欢喜喜地摘菱角,终于激发起我想试试的欲望。那一天,我又去大姐夫家玩,趁他们不在的时候,终于悄悄走进了系在堰塘边柳树下的那个圆木盆,心痒痒地一脚踩了进去。当绳索刚松的时候,谁知用力不均匀,木盆就开始倾斜着在水中旋转起来,谢天谢地,好在塘边那棵柳树倾斜在空中,我急忙伸手抓着柳枝一拽,木盆漂到了野菱叶丛中。当我欣喜地伸出手准备去采菱角时,木盆又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了,任我用两只手或木板划动,还是在原地打转转。我想站起来,木盆突然又从另一侧倾斜。正当我急得六神无主满头大汗时,幸亏大姐夫赶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她马上拿起放在水边的长竹竿勾住了木盆,把木盆拖到了堰塘边上,把我救了上来,我被吓得脸色已经苍白。原来,划这圆木盆摘菱角还要有很高的技术。他见我害怕极了,笑着说:“你想学坐木盆摘菱角,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木盆很不好使,如果倾翻了,一不小心扣着了人会被淹死的。”乖乖“,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尝试坐那圆圆的木盆去摘菱角了……我多想有一条小船,然后坐在船上优雅地去采一次菱角。然为了采摘菱角这种小事,谁家专为此事去买条船呢,那是极不划算的。那时,我只能在长竹竿上绑一把铁爪似的东西,野蛮地用土方法把堰塘里野菱的藤蔓一起拉到岸上,摘完菱角再把菱藤给大姐切了喂猪,可算是一举两得。然而,那采摘菱角的方法没有惊心动魄的趣味可言。又过去几年,记得在读初中时的一个深秋,礼拜天我去大姐夫家玩,门口那口堰塘的菱角又逢成熟时,我站在堰塘边看着水中泡着的大木盆有点纠结,想去试试摘菱角,又怕落入水里闹出了笑话。我坐在堰塘边的石头上,双手托腮,眯着双眼看着水中的菱叶,看着露出叶面的那些红菱角,特别眼馋。“你想坐木盆去摘菱角吗?”大姐夫似乎是知道了我的心思,走近堰塘说,”让我帮你扶住盆子,你拿一个小凳子放在盆子里靠前面一点,然后小心翼翼地跨进木盆,再慢慢蹬下身子,将身体稍微向前倾一些,两条腿抵着盆子的两边内侧,这样圆木盆就平衡了。”按照大姐夫的指导,我轻轻地坐进了大圆木盆。大姐夫见了微微笑着,他点点头说:“就这样,但不能乱动,过会儿习惯了就好。” 我知道姐夫是在鼓励我。只见他轻推着木盆,木盆便慢慢向池塘中间漂移。说来也怪,按照大姐夫的方法去做,圆圆的大木盆不再在水面上打转了,我用双手当浆,把大木盆划进了野菱丛中,额头虽然急得汗水直淌,但因为成功了便俯身伸出手,触摸到了那些野菱角。用手翻开两侧的菱角,那些成熟的野菱角经手轻轻一触蒂,它们就自然地落在手中滚入木盆里。还有那些长得老一点的成熟过头的菱角,在翻开菱叶的瞬间,它就从菱叶的丫枝间掉落了,眼看着它们晃晃悠悠地沉入水中,很是心痛。但我知道了,这些下沉的菱角就是明年菱苗的种子,一到春天它们会自动地从河泥中长出苗来。我把前面和左右两侧的菱角采摘好,按照大姐教的方法又用两手划水,木盆就又稳当地向前移动。有时,我还可以抓住手边的菱角茎叶缓缓向前,然后再采再划水。圆盆从菱丛中划过,后面留下了一条尺余宽的窄窄水道,一些小鱼和虾们便尽兴在后追赶着,或者浮游在上面,有的还在跳跃着,很有趣味。这样划着,采摘着,任一波水痕过去,任一垄菱叶迎来。大姐夫站在堰塘边,一直微笑着为我壮胆,有大姐夫站在堰塘边上,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胆子越来越大了。采摘的时候,间或还有小青蛙从菱叶丛跃出,”扑通“一声钻进水里,溅起一丛水花,然后又在一枚菱叶边露出两只骨碌碌转动的大眼睛,忽然又像鱼一样钻进水下,看上去很有意思。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学会了坐大木盆采菱,而站在堰塘边叮咛指导我的大姐,就成为了我学会用木盆采菱的老师。菱角很有食用价值,性味甘凉、是无毒的水生食物,既有消毒解热的作用,又有利尿通乳和血消渴、解酒毒之功效。菱角可粮可果,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所以村里的人们都喜欢食菱角肉。藤蔓上的老菱可以浸在水中保鲜,从深秋一直可以吃到春节前后。菱经现代专家的鉴定,它也是女性美容减肥的上好辅助食品,所以故乡人对菱这种水上植物是情有独钟。采回家的菱经大姐洗干净后,就放在土灶的锅里煮熟。炊烟袅袅,那种少有的菱香弥漫着小小的房间。那时看到菱角熟了,我早就像馋猫,用锅铲捞上几个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先是咬掉两侧的菱角刺,然后用嘴将菱角拦腰咬成两段,那香味扑鼻的菱肉就落入口中,经咀嚼后的淀粉香立即粘在唇齿之间,回味无穷。曾记得,当年我的家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堰塘,或多或少生长着各种品种的菱角。然而大姐夫门前那口堰塘的菱角全是野生水红菱。野菱角,虽个小,味涩,却有股子清香。野生菱角有两角的也有四角的,野菱角的菱肉更适合炒菜吃。菱肉炒鸡、菱肉红烧肉等均是招待朋友和亲戚的一道高档菜肴。离开故乡多年,每每梦见坐着大木盆采菱的情景,醒来总是那样的神往。今年秋天,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正值采菱时节,我看到乡亲们围在堰塘边上欢呼着看采菱。那一刻,我走进了梦中经常出现的采摘菱角的情景,重新感悟那一抹塘水的清凉,感受那采菱时的欢乐。如今,大姐夫门前的那口堰塘,七小组己承包给大姐夫的儿子。为了提高经济效率,那口堰塘被改造成了精养渔塘,野生菱角再也无法生存了。然而,在家乡一条村村通的公路边,我的又一位侄儿的屋后用一块鸡园田改挖成的池塘,里面年年放养龙虾,种植各种菱角。同样是盛夏,而今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池水,上面密密匝匝地布满绿色的菱角叶子。因为上游有了五泉水库,虽是炎炎夏日,已用不上这口池塘的水源,才使菱叶得以平安地生长繁殖,大环境实在太重要了,它决定或主宰着几乎所有植物的命运,何况眼前这弱小的水生草本植物菱角呢。是的,乡村一切都变了,新的洋楼,新的别墅,新的池塘,池中的菱角大多数是人工种养的。而种养的菱因为它们长得要比野菱大一倍左右,菱角看上去更饱满,吃起来口感好,且一个个长得大小相当,青白色的叫水菱,火红色的是红菱,红菱放在一起像一盆燃烧的火焰,让人看得眼馋。故乡人的采菱工具已经不再是旧时用老式的圆形的大木盆了,而是一艘艘用钢塑制作的现代化精制的小船。船上可以坐两三个人,一人将小木浆轻轻划动,红色的菱角就在一左一右年轻姑娘柔美的手中起落,那情那景,忽如又在重复我儿时看到的那一幕幕采菱的图画。我睁大了眼睛,看着池塘里的那道记忆犹新的风景,也顾不得什么,跳上了一艘彩色的小船,重温着梦中采菱的幸福时刻。划着小船,听着歌声,拎起菱叶采摘五颜六色的大菱角,心中像浸润了蜜似的甜。 赞 (0) 相关推荐 允许自己“颓废” 今天,超级想给自己放个假. 恰好,最后一节课服不是我的.我选择了比平常提前了半个钟头离开学校.天上乌云涌动,我本来想一路慢慢悠悠地闲走一下,最终还是搞得匆匆忙忙往家里跑. 回到家,包一扔,打开窗户,看 ... 消暑白米粥 在我们这里,总说烧一碗粥来吃.却从来没有说,喝一碗粥.其实粥并不是烧出来的,却是熬出来或者闷出来的.现在做粥的食材特别多,做粥的顺序也特别地简单,不仅仅是白米,纯粹的晚稻米粥.有五谷杂粮的各种混搭,然 ... 立秋后,果实大量成熟,秋季多吃果实,这12个用果实做的菜吃起来! 立秋后,雨水减少,气候渐燥,容易便秘,多喝水,同时多吃能润肠通便的蔬菜和水果,防秋燥.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立秋后,果实大量成熟,瓜果.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多吃温.软.淡.素.鲜的食 ... 月饼是“最坏”的甜点?板栗究竟能不能吃?……好心营养师告诉你真相 Hello大家好,我是儿童营养师王斌! 中秋佳节团圆夜, 赏灯赏月赏美景, 品茶品酒品美食, 除了月饼外, 还有许多中秋节传统美食, 如柚子.菱角.田螺.螃蟹.栗子等, 其中有哪些是宝宝可以食用的呢? ... 忆当年“学生组”里战“双抢” 2018年2月19日大年初四下午,我在田背村云霄阁一带浏览拍照,来到关帝庙的同庚榕大树下时,巧遇背坑村民小组66岁的村民刘赠兴.年近古稀的刘赠兴精神和健康状况都相当不错,我已经多年没有见他了,当天巧遇 ... 南瓜糯米饭 小时候,南瓜常有,糯米却不常有.我们家乡虽是盛产水稻的地方,但因糯稻产量很低,生产队很少种植,每年只种七八亩田的糯稻,收获三四千斤糯谷,按人头分给二十多个农户尝鲜.每年多半是快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才会让 ... 下山买了块肉,做了一道温州糯米饭,越吃越香 下山买了块肉,做了一道温州糯米饭,越吃越香 焖糯米饭… 一想到小时候那香喷喷用柴火灶焖的糯米饭,小编我就觉得口水快要流下来.虽说现在基本上不用柴火灶做饭,但常听资深厨师级别的大婶大嫂大姐们说,用电饭煲也可制作出香喷喷的糯米饭,我就有点心动了. 趁着空闲时间 ... 糯米饭 [用料] 糯米 200克 腊肉 60克 碗豆 200克 香菇 四朵 橄榄油 适量 盐 适量 生抽 两勺 [ ... 港式糯米饭 [用料] 糯米 1斤 冬菇 20克 腊肉 150克 虾米 10克 蒜 4粒 油 适量 盐 少许 生 ... 腊肉糯米饭 [用料] 腊肉 少许 糯米 适量 青豆 适量 玉米 适量 香菇 适量 盐 少许 [做法] 1.将腿瘦相同的腊肉切 ... 美食精选:椰香芒果糯米饭,水果芥末烧油鸡,麻辣孜然小土豆 椰香芒果糯米饭 1.将糯米和泰国香米混后洗净. 2.将椰浆和白糖混合后搅拌均匀,倒入米中,浸泡2-4小时. 3.开蒸,米和水的比例应为1.5-2倍左右. 4.高火蒸20分钟后,转小火再蒸20分钟,关火 ... #菲比热蔡# 芒果糯米饭 芒果买多了, 餐前吃,餐后吃, 餐中也来吃一吃! 又是一道懒人的快手菜- 糯米比米饭撑一些, 请考虑一下不要做太多 【乐益行三月三特辑】永宁社区:五色糯米饭,多彩三月三 壮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