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答 | “为什么听过好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烦恼。有时候,工作、感情、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像一堵厚厚的围墙,让身在其中的人无法呼吸。

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一出生,就不得不面对眼前的世界,无法全然摆脱痛苦的影子。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有太多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一件件来到我们面前。

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引路人,帮我们答疑解惑,很多事就能一点点理出头绪,像拨云见雾,让心情变得明朗。

在我们过往的文章留言中,收到过太多读者的问题——

为什么我情绪波动比别人大很多?

为什么我总是看某人特别不顺眼?

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老公却觉得理所当然?

为什么同样的困扰,别人无关痛痒,我却很难翻篇?

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有效排解我的抑郁情绪吗?

……

关于这些,德芬老师都曾在后台一一解答。很多读者表示,看了老师的回答,如醍醐灌顶,瞬间感觉心里畅快不少,更看清了自己,也明白了如何维系现有的关系。

今天,我们整理了近期专栏中,几条老师与读者的互动。希望也能帮到最近有类似困扰的你~

读者流苏

我患了社交恐惧症,宁愿爬四层楼楼梯,也不愿意在电梯里碰到同事还要尴尬的打招呼;一个人的时候必须拿着手机和书,不是因为需要看,而不想和不熟悉的人交谈,也看到有人说,不合群不是一个缺点,合群的人才平庸,可是我会不会是孤僻,这样是正常吗?

流苏你好,你不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只是不想花精力在不喜欢的社交上而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过分地给予了别人,也就意味着给自己的少了。 你几乎可以在每个领域都能发现这种人,有才华,但自称“不善交际”,在完成工作之后,躲起来自成一体。社交要求人们做出牺牲和妥协,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会更加感受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只是,在社交上的“断舍离”,其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自己的内在感到舒适和自在,并且,并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为有些人的独处,是自己甘愿的选择,他们在静谧和宁静当中,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安宁。

德芬老师

读者林大

老公,一回家什么都不干,就知道看手机,好不容易空闲了,一家人出门玩,仍然是手机不离手。为这个,我们吵过好多次,手机就那么好看么,能上瘾成这样,怎么才能让他戒掉手机呢?

林大你好,其实不只是手机,赌瘾、酒瘾、甚至毒瘾……我们总是助外在的东西,来逃避内部的矛盾。成瘾,是在陷于某个特殊状态时,主动去“依赖”了那些物质,以摆脱那些不太容易承受的感觉。也就是说,不是手机诱惑了人,而是人内心有空缺了的地方,才让手机趁虚而入。不妨想一想,是受过多少忽视与冷漠,那个男人才会用手机来躲避现实。解除他内心的桎梏,首先,要谅解他。停止对成瘾、拖延、容易分心的人过度的鞭挞与批评,而将这些行为看成内心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信号。其次,要帮助他建立安全、稳定的人际关系。增加正向优质的互动,让他得到更多正向的支持,感受到你的关爱。成瘾的反义词,不是戒除,而是关系。

德芬老师

读者佳佳

北漂10年,从25岁到35岁,从一无所有,到负债累累,也没结婚。2010年刚来,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买车,2014年拥有第一辆车。然后开始存钱买房,前段时间终于在老家买了房,一下子变得负债累累。每天一睁眼,看到的都是银行欠款。忽然开始怀疑,这样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佳佳你好,每个人都会有间歇性的迷茫,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具备面对迷茫的能力。在每个人生命的早年,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全能感,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可是,越长大越发现,不确定才是人生的真相。当我们走越来越多的路时,总会看见许多以前不曾看见的真相,打破我们过去坚守的理想,所以让人迷茫。而顺着迷茫往下走,你又会看见更多,再次更新内心的真相。在这个不断在变化里寻找自己的过程中,经历一层层蜕变,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当你看见自己可以安稳地走过许多路,你就有信心走好接下去的路,这就是面对迷茫的能力。

德芬老师

读者玫瑰

最近常常和老公吵架,我学过心理学,能够很客观理性的分析自己、分析老公、分析家庭,但现实状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负面情绪仍然难以自控,跟原生家庭还会冲突不断,对自己的老公孩子依旧充满控制和抱怨……好像正应了那句话: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

心玫瑰你好,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决定你做出反应的是你的认知,还是你的本能?我们虽然学了很多的道理,但只是在认知层面,真正决定一个人面对事情时反应的,是他内心的情绪记忆。

怎么才能知道你的情绪记忆是怎样的模式,又如何调整呢?

第一步,自我发问,置换左右脑。

当一个人在情绪状态中时,右脑完全沉寂在旧有模式中,所以要给自己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我在担心什么”。如果严重沉浸在情绪中,就强迫自己做算数题,100-7等于多少,93 -7 等于多少,这样一再循环下去,给自己一个机会从当前情绪高压中冷静下来。

第二步,聚焦身体感受。

看看身体哪个部位感到了情绪和压力,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压力上,进行几轮深呼吸,直到内心更加平静。

第三步,自问“我需要做什么”。

采取措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与伴侣共进晚餐等等,为自己植入更多新鲜的情绪记忆。一旦你开始感觉良好,就意味着你有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个办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情绪状态,一旦你开启了轻松、幽默的右脑模式,就很自然地能驱赶焦虑、愤怒或恐惧,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当你的大脑满意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就会保持得更长久,进而成为你内在的“默认状态”,让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听过很多道理,但却无法成为你行动的有效指引,甚至不断地重蹈覆辙,不妨放下所谓的“道理”,从改写内在的情绪记忆入手,你的生活一定会因此变得不同。

德芬老师

读者小丽

我已经结婚六年,也抱怨了六年。丈夫不分担家务,和丈夫疏远,我们之间几乎是常年的无性状态……但是离婚呢,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再换一个,就能变得更好吗?看了很多离婚后过得更好的故事,也有很多人离婚后更苦了,如何判断离婚对我来说是不是对的呢?

小丽你好,你最需要的,就是及时止损的能力。离婚,这件事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就是要接受丧失。对于一个人格发展水平比较完善的人来说,他本身就是独立的、完整的,当丧失发生的时候,他能更好地接受这种失去,更快地开始全新的生活。之前我们说,女人要有“离婚力”,也就是说女人要有独立的人格:我不怕失去,因为我已经足够完整;我足够爱自己、尊重自己,因此,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会回馈同样的尊重和爱。那些敢于及时止损、从一段关系中全身而退的女性,恰恰活出了这样完整的灵魂。

德芬老师

看到德芬老师这么耐心地给各位粉丝答疑解惑,你是不是也很想把自己心中积压已久的困惑说出来?不妨在这篇文末留言吧~
其实,正如德芬老师常说的,生活中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当中,几乎有80%以上都是自找的。我们的内在模式,一直都在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有些事只要转变自己的模式,就会变得不同。
想要成长,我们就必须学会发现自我、自我负责。
当然,想要靠近真正的自己,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一点点在生活中体悟。只有明白自己内心想要的,我们才能敢要,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