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意思是,想治理天下而强行为之,我看他达不到目的。天下是神圣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治理。勉强而为,必然失败;勉强执行,必然失去天下。
曾仕强先生解读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讲破除所有执著。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老子说:看到有人将要来治理天下,我就感觉到他实在是不得已的,因为这是种责任,不是为了权利,不是为了义务。
一个人如果雄心勃勃,据理力争,认为只有自己有能力来担当这个职位,那就是西方的竞选。他必须要表现得大有为,才不会辜负选民的要求。这是不合老子的想法的,老子认为那样越弄越糟。
老子说,一个人是不得已,才来登上这个大位。因为他没有企图心,没有野心,没有个人的想法。本来不欲取天下,却有了天下,所以叫作不得已。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说,这个位置不是争来的,而是一种责任。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知道,大位天定,不以智取。大位是老天定的,不是说想要就能得到,想尽办法就可以达到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神”,就是无形无方。这个神妙的公器,不是哪个私人的。“不可为也”,不可以凭一己的想法,上来就要改变。
不可执也,谁都不可以加以人为控制。为什么?老子接着讲出原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历代都是这样。打下天下,维持不了多久就灭亡了。人如果强烈要做什么,发现自己会老,会死,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秦始皇的威势那么强,去烧书,然而少不了几本,自己就不见了。后来的书又印了一大堆出来,比以前还要多。
傅佩荣先生解读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想要治理天下而有所作为。取,不是夺取,而是治理的意思。老子说,要治理天下,有所作为是达不到目的的。
吾见其不得已。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了。“不得已”三个字,不是一般不得已,不得不、勉强、不能不做的意思,而是“吾见其不得,已”,“已”是一个语助词。“不得”是不能够得到他的目的,如果想要有所作为而把天下治好,不可能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个神妙之物,对它不可以有为,不可以控制。有为就会落败,控制就会失去。
王弼注解说,万物以自然为性,所以你可以顺着它,而不可采取特定的作为;你可以通达它,而不可以控制它。如果你有为,有意去控制,就会破坏它原来的平衡,最后可能弄巧成拙。再怎么控制,最后还是会失去的。
事实上,天下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不一样,众人合在一起成为团体。每个团体都会在长期发展中保持一种均衡,不能保持平衡的,在发展过程中都被淘汰了。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很神奇,人是不可能去安排的。
南怀瑾先生解读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老子所讲的,还是上古文化公天下的制度。“天下”这一名词所指,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可大可小,大的包括现在全世界人类思想。上古公天下的帝王,并不像后世帝王是有目的来做皇帝的,是想要纵横天下,割据城池而号令天下。这是私天下的帝王思想,与上古的明王思想,王道精神,不得已而出来为天下、为一般人谋福利是不同的。
像尧舜以前的黄帝,乃至黄帝以上远古史中的三皇五帝,这些古人之所以当皇帝,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真为大众来服务的。时代越向前走,这种观念就有所改变,因为人的欲望愈来愈高了,私欲一旦提高,政治上就变为家天下的制度了。
天下神器,天下者,神器也,天下这个东西,是一个神妙不可思议的东西。也就是后世包括的国家、政权等等,都是神妙不可思议的东西。所以“不可为也”,这个东西是碰不得的。
“为者败之”,像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情形,尤其像秦始皇等等的做法,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他们是以私欲为出发点,为个人的英雄思想而号令天下,最后还是要失败的。
“执者失之”,越是私心自用,抓得越紧,抓得越牢,则失去得越快,这是拿历史哲学的眼光来看的。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