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发现“钩状效应”

一早上紧张工作之余,突然被老师叫住。

你看看这张化验单有什么问题?

好多箭头,还有一个指标没做出来。

啊?再仔细看看。

我竭力搜索自己的知识库,突然想起来:

尿免疫球蛋白G属于大分子蛋白质,检测结果这么高,而微量白蛋白是中等分子蛋白质,却只有21.3mg/L,这似乎不太合理。

老师指示:

把MA稀释再做一下。

在我完成MA和TRF仪器里的自动稀释操作后。老师又叫我过来看看该患者的其他信息:

该患者今天的尿常规结果中蛋白质4+(对白蛋白最敏感);临床诊断为IgA型膜病

这两个信息更加帮助我们佐证了该患者的MA此次检测结果是“假阴性”

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假阴性么?

钩状效应!(自信脸)

老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不再追问什么叫钩状效应。没过一会,稀释的结果出来了。哇,如此高的白蛋白!

老师让我将这个尿标本选个血的项目(ALB,BCG法)去尝试着做一下。

做出来的结果:ALB:25g/L。

白蛋白的临床常用检测方法为溴甲酚绿法(BCG),BCG与白蛋白反应为快反应,线性范围在5-60g/L,不适合用于尿标本的检测。(但该患者如此高的蛋白尿,ALB的结果是可信的。)

绝大多数人的尿微量白蛋白是很低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是通过特异性的白蛋白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来检测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可以检测到微克级别的白蛋白

但在生化仪上检测有个缺陷:“钩状效应”,就是当抗原或抗体量大大过剩时易出现可溶性复合物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今天我学到了好多,总结如下:

对于肾早期损伤的审核,可以通过:

①检查化验单各项目之间的逻辑性,是否存在矛盾(例如,本例中尿中IGG极高而MA只有21mg左右);

②查询患者的其他化验结果(尿常规中蛋白质4+,其对白蛋白最敏感);

③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临床诊断为IgA型膜病);

④参考患者的历史结果(假如患者之前的MA一直都高,突然正常了,审核报告时要关注),对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今天还学到了“线性范围”,加深了我对线性范围的理解。ALB(BCG法)的线性范围为5-60g/L,不适用于尿、脑脊液标本的检测。

作者:张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

指导老师:胡正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