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o Fontana

卢齐欧·封塔纳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阿根廷人,后多次生活于阿根廷与意大利两地。封塔纳是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因其一系列“割破”画布作品而成为极少主义鼻祖。

极少主义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需要指出的是,极少主义并非等同于极简主义或简约主义,前者是一种哲学和生活观念,而后者则是一种时尚风格。

很多观者看到封塔纳的作品最初的反应是嗤之以鼻,甚至会不屑地作出我也能画/做这样的判断。诚实地说,五六年以前的我也说出过类似的话,但如今我会完全收回这样的论断。

封塔纳是在1949年开始“刺穿”画布的。“将画布弄出一个洞来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做我们喜欢的了”,封塔纳自己说道。那么为何艺术家会突然间放弃好好循规蹈矩的作画,而转向了这一非常实验性和先锋性的行为呢。我始终抱着艺术史其实是人类思想史的折射这个观点来看待每一次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巨大转变。在封塔纳之前的时代,长达千年以来,绘画只是借由二维的平面来创造一个三维的空间,这个被创造出来的画布上的世界实际上是与人所处的现实世界分裂开来的,二者之间通常是断裂的,不连续的甚至不相关的。画布上的空间被视作一种乌托邦形式,是一种游离于物质限制之外的观念。封塔纳的创作形式是抽象的,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装置亦或是观念绘画,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他打破了绘画的二维性,将绘画融入到了现实空间。观者期望看到的是画布上一个正常的想象空间,但封塔纳却一刀毁掉了这种期望。在我看来,封塔纳这么做无疑是在挑战绘画本体的形式和意义,也顺便打破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界限。

封塔纳一生都在研究绘画与雕塑,他这一刀绝不是胡闹或黔驴技穷。对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明白,要在既有的学科中发展出一套新的风格流派有多难,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那更是难上加难。罗斯科,布朗库西和波洛克等人曾达到过这等成就,但封塔纳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他的尝试颇具美感,也有理论基础,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封塔纳之后类似的作品还有意义吗?一刀能够打破的界限是否还需要第二刀第三刀乃至若干刀的补充,后来的刀又是为了打破之前所破坏的空间么而依此类推么,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他的作品就显示出了必然的局限性。

封塔纳的作品我谈不上喜欢,但他这一刀,无疑给绘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