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中医用药,能少就少、能省就省?肢体麻木...

真中医用药,能少就少、能省就省?肢体麻木, 最担心血管被堵,三味药通气血,为何独步杏林?

有一个病人,自述,“我总是肢体麻木、酸困、乏力、行动不便,已经一年多了,有的时候针刺样疼痛,朋友说我可能是颈椎病,我就去医院查了,但是结果,我并非是颈椎病,医生建议我去查一查心脑血管,这一查不得了,果然是这方面的问题,让我做手术,我拒绝了。”

我看完情况,说,“你按黄芪、赤芍、防风,这三味药去抓就行了。”

他说,“三味药?我都要手术了,你就给我开这一点?你还是多给我加个几味药吧,这样的话我不敢用。”

我说,“中医看病,并非是越多越好,也并非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能否解决根本病机。”

然后呢,他用了七天的药,肢体不再麻木、酸困、乏力、行动也变得方便了。

下面,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三味药,就能解决这个肢体麻木?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三味药,只是为了做好益气、活血、祛风这件事情。

心脑血管病,在中医看来,根在气血运行不周,或气虚,或血瘀,或血虚。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能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黄芪——补药之长,益气固表

赤芍——养血,可以养阴、行瘀、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可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挛急。

这三味药,原本是王清任用来治疗“瘫腿”的,但后世医家发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防偏瘫方面,效果显著。

这也正好对应了王清任,对它的批注:“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最后,有很多人再感慨,为什么我就遇不到好的中医,好的中医去哪里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样的中医,才能算是一个好中医?

第一:药过十三,大夫不沾

现在很多中医,对大处方情有独钟,动辄就是三四十味药,有些确有疗效,但是对于每一味药,到底有什么用,他们也并不清楚,而真正的好中医开方,往往有的放矢,一味药的加减,都如高明的诗人一样字斟句酌。

第二:态度一般,不太热情

真正的好中医,往往因为病人多、所学所悟,和常医有所不同,与患者解释的很多,但是患者仍然坚持原来的想法。于是在发现难以沟通后,转而只是告诉患者,是什么病,能治,就不再过多解释了。

第三:有方无量

其实,方子并不不重要,重要的是诊断,和判断用哪个方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普通人是做不好的,正因为怕普通人无法准确辩证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才没有写量,这是对生命的负责。

第四:治病手段简单多样

比如,冬天来个病人腹胀很多天了,我会直接说,去吃白萝卜吧,连个方子我都不会给开。但是冬天的白萝卜就是厉害,通气之后腹胀自然而然消失了.

这些就是我眼里一个好中医的标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