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莫迪遗忘在老家的夫人:守活寡52年,到老依旧放牛种地做农活
最痛苦的婚姻,是选择了不爱自己的人,或者是选择了自己不爱的人。但如果是无法选择的婚姻呢?那么,不被爱的人只能一生等待,没有爱的人只会永不面对。印度总理莫迪,与他不愿承认的妻子贾苏达本,就演绎着一段这样的悲剧婚姻。
印度是一个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的国家,而1950年的印度,更是一个夫妻尊卑不可逆,父母之命大于天,由家长决定婚姻的年代。生自低种姓家庭、家境寒微的总理莫迪与同样家庭贫苦的贾苏达本,在互不相识的前提下,便已顺从各自父母的安排,稀里糊涂地定下了婚姻。包办婚姻,相伴一生,哪怕最初没有感情,日积月累之下总会生出情分,哪怕做不了爱人,几十年相处下来,总可以成为亲人。
但能够成为总理的莫迪,注定不会是“大多数”的平凡人。1968年,17岁的贾苏达本与18岁的莫迪成婚。17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对未婚的丈夫,难免会有许多期待与幻想。
可婚礼仪式结束后的新婚之夜,等待她的却是丈夫早已决定一生禁欲的通知。原来莫迪十年前就已加入了“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并坚定地信奉“戒绝烟酒,禁绝性欲,终生食素”的教条。家庭、妻子、爱情,这些词汇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忠于信仰,一心的莫迪置之脑后,视若敝履。这也使一心一意以莫迪妻子自居,并始终等候丈夫回归的贾苏达本,失去了终生的幸福。在婚后的三个月里,他们没有同房,没有太多的交流,有的只是莫迪对信仰的坚定,与他即将离开故土的消息。莫迪离开故乡为理想而奋斗时,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已成婚,在家乡还有这样的一个妻子。
贾苏达本,这个被丈夫视若无物的女人,其实有着优秀的品质、坚定的毅力以及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在莫迪离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名老师,从此一直工作,直至退休。几十年间,她与自己的丈夫从未见面,唯一能看到他的时刻,只通过几寸的电视荧幕,注视莫迪在新闻中出现的那几分钟。
在莫迪参加总理竞选的前一个月里,贾苏达本日日斋戒、祈祷、赤脚去庙中为他祈福,只盼丈夫能得偿所愿,走上他想得到的位置。在大选到来的时候,更是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莫迪。
可对莫迪而言,这个女子不过是同他仅有一层婚姻关系,远在异地的陌生人罢了。他对她没有责任,没有愧疚,没有怜悯,遑论爱与感动。一别四十余年,莫迪对于贾苏本达的一切,既不关心,也不询问,更无提及。只有在2014年参选总理,不得不在选单上填写婚姻信息时,贾苏达本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于莫迪笔下。莫迪这位多年无名的妻子,在被刻意隐瞒了45年后,终于为印度民众所知。
对莫迪来说不得已而为之一项的举动,在贾苏本达看来,确实多年等待后的某种回应,长久漠视下的一次承认。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这个消息让她激动得情绪失控,当场落泪。并对记者说,只要莫迪一个电话,她就会立刻去往她的身边。
这是多么忠贞而坚定的一句话,但当莫迪连她的存在都视为一种多余时,这份忠贞又是多么的天真可怜。这个可悲的女人,因丈夫的身份获得了第一夫人的地位,印度民众人人皆知的名声,但从未得到丈夫的片刻注视,永远得不到莫迪的尊重与爱。
尽管丈夫平步青云,坐上总理职位,成为印度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但作为总理的妻子,她始终生活在莫迪与她的家乡,那个偏远而贫穷的乡村,古吉拉特邦瓦德纳加尔小镇。领着退休教师微薄的薪水,穿着朴素暗沉的衣服,在五六十岁的年纪,仍旧要亲自放牛种地,操劳于农田中最苦最累的农活。
因为丈夫从未与她行房,垂暮之年,她更是膝下无子、孤苦无依,只能靠每月1万多卢比(约合1000多元人民币)的退休金勉强维持生活。从无名无实的莫迪的妻子,到有名无实的总理的夫人,短暂的喜悦之后,是更漫长的纷扰与困境。在她的名字被印度各媒体知晓后,总是有很多媒体与无关的人上门拜访,向她提出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而印度政府也按规格为这位住在乡村的“总理夫人”安排了十二名贴身保护她人身安全的保镖。
这十二名保镖尽职尽责地贴身跟随着贾苏本达,无论她是出门购物、出行访友,还是去田间干活,身后都跟随着十二个壮汉。若是在豪华的都市,这或许是一种气派,但事情发生在落后而偏远的农村,就变成了一种壮观而尴尬的场面。贾苏本达甚至不得不为这十二个收入比自己高出许多的保镖提供住处与食物,除了尴尬与不便,这显然对她造成了严重经济的困难。
为此,贾苏本达不得不致信印度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政府撤回这十二名保镖以及这些不必要的保护。而在这些闹剧中,莫迪从未发声,或许他不知道,又或者知道再多,也根本无意关心。
四十多年的坚守与等待,贾苏本达爱的是那个同她只相处了三个月,冷淡疏远的陌生人吗?也许她爱上的,是印度宗教理念中,妻子应当贞洁忠诚的教条。坚守的,是传统观念中,妻子对丈夫的绝对归属与顺从。
从1968到2021,她已经守了52年的活寡。无论他是总统还是乞丐,她都会等。无论他是冷淡还是热切,她都会爱。在那个妻子没有资格表达不爱的国度,贾苏本达除了爱他,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