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2公共产品(人大2018年研)

答: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反映,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①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其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②非竞争性。即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③非排他性。即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其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3公共政策(大连理工2018年研;山东师大2017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首都经贸2015年研;江苏大学2015年研;湖南农大2013年研;武大2012年研;中财2011年研)

答: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公共政策的性质包括:①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②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③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④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公共政策可以分为管制性政策、自我管制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重分配性政策四种类型。

4政策评估(南航2018年研;中财2010年研)

答: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的活动。依评估学家罗西与福里曼的看法,政策评估是指系统运用社会研究程序,以评估社会干预计划的概念化、设计、执行与效果。基于上述观点,政策评估的内涵包括:①评估的对象为足以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与计划;②评估的方法为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③政策评估者包括官方的与非官方的评估者;④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产出和政策结果,其中尤以政策结果为重要。政策评估的基本功能是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同样,政策评估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5政府议程(人大2020年研)

答: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他们认为有必要对其采取相关行动并将这些社会问题纳入政策范围的过程。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公众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主要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往往表现出众说纷纭的特点;而政府议程基于公共权力的运用,其建立是对政策问题进行认定或陈述的最后阶段,一般比较具体。一个政策问题得到确认的过程通常需要经历这样的环节:①某一社会问题首先进入公众议程,被公众关注和讨论;②由于该问题自身的特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政府决策者的关注,由公众议程进入政府议程,或者政府组织系统内部发现问题,直接建立政策议程。

6公共政策执行(中南财大2020年研;对外经贸2017年研)

答: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把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接受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认同是接受政策的中间层次;内化是接受政策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觉行动。组织者对政策执行过程应加以控制,这种控制表现为:①政策执行中的协调。在政策执行中采取各种方法调节各项执行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行政机构和受众互相配合协作。②政策执行中的方案调整。它既包括对原方案与实际问题之间产生的偏差的调整,也包括采用各种限制措施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7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

答: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而且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不易测量。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8电子化政府(南航2018年研;大连理工2018年研;中财2016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中央民大2011年研)

答: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采用的一种新型的信息化管理形态,即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特质为:倡导科技领先;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更有效率。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率的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化只是一个工具或手段而已。

9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深圳大学2020年研;天津商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绩效评估(对外经贸2014年研;贵州财大2014年研)

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指根据绩效目标,运用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按照严格的评估程序对公共部门履行职能所产生的结果及其社会效果进行测量、划分绩效等级、提出绩效改进计划和运用评估结果改进绩效的活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要对公共部门做了什么——业绩;做得怎么样——质量、水平、效率以及社会影响和公众的反应(外部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强调以结果为本,评估是为了规范公共管理行为、提高效能,使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公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

10绩效管理(人大2019年研;山东师大2017年研;江苏大学2017年研;中财2016年研)

相关试题: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南京大学2013年研)

答:绩效管理是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是指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即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①作为一种诱因机制将绩效与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了成本—效益的考虑,改变政府机关的浪费。从某种角度上说,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