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走捷径,三个“反直觉”思维习惯帮你走出思维陷阱 | 思考汇

(ID:tongyipaocha)
作者 | 人神共奋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当人们面临一个复杂的判断或决策问题时,经常会依据自己的直觉或者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来进行决策,心理学将其称为“代表性直觉”。“拍脑袋”虽然效率高,但正确率往往不高,经过逻辑推理出来的结论比大脑的自动反应更靠谱。直觉可能会将我们带入思维陷阱,因此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反直觉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本文分享了培养“反直觉思维”的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直觉对判断决策的误导。
  01  
直觉与反直觉
一个项目由两位员工共同完成,分工如下:
甲专业很强,是项目主导,并承担了大部分执行工作;乙专业能力弱,但沟通能力强,思路清晰,负责外部资源协调,并主持向客户的汇报,中途让甲讲解技术上比较复杂的部分。
如果你是听汇报的客户,你会觉得谁是项目的主导呢?
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虽然在项目汇报开始就明确了两人的职责与专业背景,但客户在会议中总是下意识的觉得乙在主导这项目。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的思维分成两个系统:

系统1是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下意识做出反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是一个低功耗的系统,人生大部分事务都由系统1完成。

系统2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擅长处理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复杂工作。
很明显,由系统2做出的判断与决策,结论往往比系统1更靠谱,但问题在于,大脑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系统2占用资源太多,只能处理大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其余不太重要的事,还是交给系统1完成。
客户把主讲的乙看成项目主导人,就是系统1的杰作。因为客户在用系统2理解复杂的项目,其他的判断只能交给系统1,而系统1是按事情表面的特征来判断的,并没有严格的推理——心理学称之为“代表性直觉”。
工作中典型的“代表性直觉”,我们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影响了对此人的专业能力的判断。
出去见客户,对方还没有开始介绍时,如果没有人坐在很明显的“主位”上,大家就会猜谁是老板——答案常常是那个看似貌不惊人的家伙。可一旦你知道了他是老板,接下来对方无论做什么,你都会觉得此人很像老板。
直觉思维常常被神秘化,乔布斯也声称自己做产品都是凭直觉。确实,直觉判断速度快,那些特别资深的专业人士可以把自己平时的思考“内化”,然后凭靠直觉快速做判断。
但在自己经验不多的事情上,凭直觉判断,还不如瞎蒙,毕竟瞎蒙的人知道自己在瞎蒙,不至于一错再错。
记得一位房地产金牌销售在培训中说,不要轻视那些穿着随便,单身一人走进售楼处的年轻男人,这一类有钱人买房比我们想象中随便多了(房产限购政策之前)。
这就是“反直觉思维”。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反直觉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能随便让系统1主导了那些重要但不显眼的判断,从而误导自己。
本文就将探讨造成“代表性直觉”的三个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02  
反直觉习惯一:警惕细节
《思考,快与慢》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我改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判断,哪一个概率更高?
  1. 上司拒绝了你的加薪请求

  2. 上司因为不了解你的工作成果而拒绝了你的加薪请求
运用系统2从逻辑上判断,A的概率一定是高于B的,因为A包含了B。
但大部分人都倾向于B,直觉上,因为“不了解你的工作成果”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场景,你就会不自觉地倾向于“不了解你的工作成果”是上司拒绝加薪的理由。
因为你看到了一个非常具象的生活细节,于是系统1直接被启动,这是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

生动的细节可以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这是“代表性直觉”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在大家还看报纸的年代,有一位都市报的编辑告诉我一个行业秘密,他们的大客户之一就是福彩和体彩,但这两家倒是不做广告,而是常常找一些中奖故事的情节,再让编辑撰写一些吸引人的细节。

其实随便找几篇这种文章,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中奖号码的来历总是千奇百怪,主角通常是农村人或打工做小生意的中下阶层人士,长期坚持买彩票,最后用很小的金额中了大奖。
那些故事的生动细节,让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士,直接启动系统1,对未来更有希望。这与跟创业者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一个道理。
想要“反直觉”,我们要理解细节的魔力。
一位演讲培训师说,你也可以在几天之内变成一个演讲高手,因为一般人想象的演讲稿就是把所有的文字事先写下来,但一份真正的“演讲稿”其实是这样的:

(动作:连续三下拍手)起床了,各位!【声音上扬】。(动作:环视全场)我知道,你们听了3 个演讲,现在一定很累||很累,你们电脑前面的Facebook||一定比站在台上的这个胖子要更加迷人(露齿笑一个)。我也知道||,你们看到亚洲人的脸,肯定就会觉得||这个演讲会很无聊,这家伙有很重|||很重的口音(模仿:Chinglish)不过【声音上扬】(走近同学们,平均每个人看2 秒),相信我【声音上扬】,我和你们遇到的每一个亚洲人|||都不一样。

不但有所有的文字,还有语调、动作、表情,甚至留白的时间。此时,听众的大脑中,系统2忙着理解演讲的内容,系统1处理这些细节,即便你不完全理解演讲的内容,系统1仍然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场景中有越多细节,我们越容易相信,所以说谎的方法就是在细节上更真实,来触发对方的系统1。
有一次,我们曾经为某客户进行了大量项目准备工作,可忽然有一天,客户方负责沟通的人说这个项目取消了,还和我们说了很多取消的“内部细节”。
此事我们原本并没有太在意,不合作是正常的商业决策,但对方说了这么多细节,老板反而产生了怀疑,客户完全没有必要讲这些。后来一打听,客户果然让另一家公司直接执行我们的方案,对方可能出于“心虚”或“内疚”,想用细节去掩饰,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想要提高“反直觉”的能力,我们要有一个认识,细节越多,发生的可能性反而越低。还要养成一个习惯:警惕那些细节直接启动我们的系统1,一定要用系统2重新检视一下我们的判断。
这一点,在产品设计开发中,非常重要。比如几年前O2O风口上,一堆“上门XXX”的项目,到现在除了“送外卖”这个很古老的需求外,其余都是“伪需求”。
比如上门洗车,创业者会假想这么一群人,他们很懒到不想洗车(去掉一部分人)、对价格不敏感(去掉一大部分人)、不在乎手工作业的质量(跟前一条抵触,又去掉一大部分人)……
很多产品经理很容易陷入“生动性”产生的“代表性直觉”,尤其是当这个“生动性”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除了警惕细节这个“魔鬼”之外,还要建立“基线思维”。
  03  

反直觉习惯二:基线思维

你觉得警察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是什么呢?
  1. 劳累猝死;

  2. 意外交通事故;

  3. 遭受暴力袭击;

  4. 抢险救灾
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后两者,它们都是电视剧和新闻里警察最常见的牺牲方式。
实际上,根据统计,因公牺牲的民警中,一半以上是因为“突发疾病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三成是“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而后两个选项的比例很小。
我们对警察的大部分印象都来自影视剧,是“机智神勇特别能打”“高大威猛一脸正气”“能一脚把门踹开”“随时拿着枪晃悠”……,但警察也是一个工作,是和我们一样的劳动者,最大的威胁当然也是工作没有规律,会生各种病,警力不足,劳动强度又大,容易“过劳死”。

这就是对抗“代表性直觉”的第二个习惯:要常常用系统2判断一件事的正常发生比例,这个比例称为“基线比例”,这种思维被称为“基线思维”

基线思维要求我们把“警察”变成一个没有任何职业特征、缺乏“生动性”的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一般人因公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什么?
A、劳累猝死;B、意外交通事故;C、遭受暴力袭击;D、抢险救灾
我们完全可以凭常识判断出,A和B的概率远远大于C和D,那么,即使我们考虑警察这个职位的特殊性,我们也应该相信,答案肯定是A和B之中的一个。
基线思维要求我们在两种情况下,需要特别关注某事发生的基数比例:
第一种情况是某事很少发生,是一个极端概率。
典型的是彩票。人的系统1对概率天生缺乏感受,所有低于千分之一的概率,不论中奖概率是千万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都差不多——不好中,但有人中过。
另一种情况是非常普通的事件,意味着它有很稳定的发生概率,但很容易因为缺乏“生动性”而被我们的系统1忽视。
交通事故死亡本身就是我国第二大意外死亡原因,仅次于突发疾病,在这个本来就很高的“基线比例”上,警察的工作用车的概率更大,交通环境更复杂,警车因为使用频繁,车况也不如自家车,同时,交警死于道路执勤也被纳入交通事故死亡。
“基线比例”通常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的,工厂里的老师傅听到了机器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否正常;老练的销售员内心都有各类客户成交的概率。
我常常收到职场新人的问题,“老板很严厉,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客户很挑剔,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但实际上,老板的情绪和客户的挑剔都有一个正常的基线水平,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
虽然基线判断需要时间积累,但如果你经常运用系统2,主动归纳工作中常见的概率,就可以“提前炼成”。所以,擅长对现象进行归纳,习惯于做计划并做日志,经常整理自己收集的信息,不断复盘,都是让你快速进步的好的工作习惯。
如果无法确认“基线比例”,那“均值回归”也是一个克制“代表性直觉”的方法。
  04 
反直觉习惯三:考虑均值回归的可能
假如你手下有很多业务员,水平都差不多,但是上个季度有两个人的业绩却非常之差。按常规,你要和他们俩单独谈话,但你想试试两种不同的谈话策略,对于甲,你给予了鼓励,对乙则相反,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警告,那么,下一个季度,不考虑其他因素,你觉得发生概率最高的结果可能是:
  1. 被鼓励的甲的业绩下降,被批评的乙的业绩上升

  2. 甲和乙的业绩同时上升

  3. 甲和乙的业绩同时下降

  4. 被鼓励的甲的业绩上升,被批评的乙的业绩下降
我们往往信奉一种观点:“要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出现了成绩下降、业绩下滑等等不好的趋势,根据我们的直觉,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一定要找到原因,采取措施,扭转这个趋势。
可惜,这仍然是一种“直觉思维”。
行为金融学家统计了不同投资组合成立后很长的时间内,收益率的变化,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起初回报率相差巨大的组合,最终都会回归平均水平
第二:之前回报率高的组合,之后的回报率仍然较高,但没有以前那么高
这个理论被总结为“均值回归”,大部分人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平均值,有人高一些,有人低一些,不管是谁,超过这个平均值的表现不能持久,不久就会回归平均值。
回头再看前面的例子,显然,答案是B,两人业绩同时回升。之前两个人的业绩突然下降,代表偏离均值,根据均值理论,他们下个季度回升的概率是很高的,至于你是批评还是表扬,差别并不大。
这个观点,很多人肯定不认同。难道一个人的能力永远不能进步了吗?
当然不是,能力可以不断进步,但这个进步通常是“阶梯型”的,一两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浮动,然后会有一个明显的快速上升期,进入到下一个“水平段”。
就是说,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大部分时候是“均值回归”,状态好时,业绩好,状态差时,业绩差;小部分时间是“趋势向上”,如果一段时间不能“回归”,就是说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这就是对抗“代表性直觉”的第三个习惯:遇到变化,首先要判断,到底是“均值回归”(经常如此)还是“趋势改变”(偶尔出现)

人的直觉一般是倾向于“线性外推”的。赌钱时,连赢几把,就觉得自己手气很好,就是被系统1迷惑了;只有那些很有经验的赌徒,才会激发系统2,警惕均值回归,连赢几把,警告自己见好就收。

在股票投资中,一家公司连续几年业绩平稳增长的公司,投资者倾向于找一堆原因,证明这是一家值得长线投资的白马公司,表面上在用系统2思考规律,实际上是系统1启动的偏见。
只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看多了公司的沉沉浮浮,吃过白马雪崩的亏,信奉物极必反,万物皆周期,才能注意到那些增速放慢的蛛丝马迹。
最后总结一下“反直觉思维”的三个思维习惯:
1、不要被细节所迷惑,细节越多,预测可靠性越差;
2、很普通的事和极小概率的事,都要先考虑一下“基线比例”;
3、预测未来,可能性较大的是“均值回归”,除非你能确定事件已经发生了质变。

-全文完-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高毅资产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高毅资产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高毅资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
(0)

相关推荐

  • 读完《思考,快与慢》XMind思维导图

    说读不下去的童鞋们放心你不是一个人!这本畅销神书豆瓣上有5万多人「想读」标记读过的只有一万多,可见,把这本书读完还是需要勇气.整体来说读下去了还蛮有趣,例子非常多,就是缺点体系.和大家分享下这本书的主 ...

  • 思考,快与慢

    556天 最近应该是阅读量不够了吧,写作的主题有些不好找,这个话题在平时的文章中也有看到,在<超越智商>这本书中更加强化了,不过这本书是先于<超越智商>出版的,所以说这本书也值 ...

  • 《原则》—人与人的差别到底在哪?

    <原则>读书笔记06 时间:2021.02.15 4.理解人与人不相同 因为不同人的大脑构造不同,所以在常识.创造性.记忆力.综合分析能力.关注细节能力等方面,人和人天生就有擅长与不擅长的 ...

  • 摆脱直觉 启动理性

    今天的文章思路来自于<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直觉和理性的两种区分方式,与<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类似,都是想说明,我们的大脑存 ...

  • 30种高品质思维模型:7

    ● 清晰地观察和思考,并不是我们单凭直觉会去做的.人类的本能是生存.愉悦.避免痛苦.食物.性和睡觉,其余一切更高级的追求往往是次要的,至少在我们脑中是如此.因此,确保我们清晰思考的思维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

  • 电动车火爆,背后有三个反直觉的真相

    似乎一夜之间,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宣布要撸起袖子.亲自下场造车,新能源车抢滩登陆的阵地上,迎来了历史性的诺曼底登陆. 这就有意思了,隔行如隔山,为什么外行们突然都要造车了呢? 第一,是因为需求的拐点到了. ...

  •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有这 5 个“反直觉”的习惯

    ►领导者说: 如果你真的想成为百万富翁或创业成功,你必须明白:大多数企业家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他们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 作者 | 张三丰 来源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我 ...

  • 能成事的人,往往有这 5 个“反直觉”的习惯

    唉,不得不承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讽刺"成功人士的习惯"这个概念. 但我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成功人士习惯的文章. 到底是什么让我主动打自己的脸呢? 好吧,确实有些习惯可以提高个人成功的 ...

  • 四大精益思维,带你走出管理瓶颈!

    四大精益思维,带你走出管理瓶颈!

  • 人生逆境时,谨记三句话,让你游刃有余,走出人生低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些不如意的事,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许是别人的无理诽谤.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如果能谨慎处理,也许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招致更大的祸患. 老祖宗有三句处世金律 ...

  • 自杀:走出思维的监狱|希望是通向自由的票根

    发布时间:2021-05-16 "希望"是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朽: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

  • 离婚后,女人最不值得是记恨前夫,做三件事,能让你快速走出伤痛

    女人离婚后,不要总把焦点放在前夫身上,最不值得的就是记恨前夫. 长期这样下去,不利于你快速走出离婚的伤痛,无法真正自我提升. 离婚后,做三件事,你将会迎接新的生活.

  • 郁友亲测有效!一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帮助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 今日导读 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是一位郁友分享的一个自己使用的小方法--用画思维流程导向图的方式,来找到自己思维当中的误区所在. 她以自己15岁那年实施自杀的事件为案例,分析了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下,最 ...

  • 手握三张旧牌:TCL通讯能走出“收废品”和“养老院”的怪圈吗?

    在陆陆续续折腾了黑莓一年多之后,TCL通讯又将目光放到了自家旗下的另一张"旧牌"身上,要让Palm重现辉煌. 文丨左岸   编辑 |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