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走捷径,三个“反直觉”思维习惯帮你走出思维陷阱 | 思考汇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系统1是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下意识做出反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是一个低功耗的系统,人生大部分事务都由系统1完成。
上司拒绝了你的加薪请求
上司因为不了解你的工作成果而拒绝了你的加薪请求
生动的细节可以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这是“代表性直觉”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在大家还看报纸的年代,有一位都市报的编辑告诉我一个行业秘密,他们的大客户之一就是福彩和体彩,但这两家倒是不做广告,而是常常找一些中奖故事的情节,再让编辑撰写一些吸引人的细节。
(动作:连续三下拍手)起床了,各位!【声音上扬】。(动作:环视全场)我知道,你们听了3 个演讲,现在一定很累||很累,你们电脑前面的Facebook||一定比站在台上的这个胖子要更加迷人(露齿笑一个)。我也知道||,你们看到亚洲人的脸,肯定就会觉得||这个演讲会很无聊,这家伙有很重|||很重的口音(模仿:Chinglish)不过【声音上扬】(走近同学们,平均每个人看2 秒),相信我【声音上扬】,我和你们遇到的每一个亚洲人|||都不一样。
不但有所有的文字,还有语调、动作、表情,甚至留白的时间。此时,听众的大脑中,系统2忙着理解演讲的内容,系统1处理这些细节,即便你不完全理解演讲的内容,系统1仍然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反直觉习惯二:基线思维
劳累猝死;
意外交通事故;
遭受暴力袭击;
抢险救灾
这就是对抗“代表性直觉”的第二个习惯:要常常用系统2判断一件事的正常发生比例,这个比例称为“基线比例”,这种思维被称为“基线思维”。
基线思维要求我们把“警察”变成一个没有任何职业特征、缺乏“生动性”的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被鼓励的甲的业绩下降,被批评的乙的业绩上升
甲和乙的业绩同时上升
甲和乙的业绩同时下降
被鼓励的甲的业绩上升,被批评的乙的业绩下降
这就是对抗“代表性直觉”的第三个习惯:遇到变化,首先要判断,到底是“均值回归”(经常如此)还是“趋势改变”(偶尔出现)?
人的直觉一般是倾向于“线性外推”的。赌钱时,连赢几把,就觉得自己手气很好,就是被系统1迷惑了;只有那些很有经验的赌徒,才会激发系统2,警惕均值回归,连赢几把,警告自己见好就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