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自驾游,有件事很要命!吃这些药的人别上路,打个瞌睡盲开50米!堪比酒驾!

今天(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哦!

“五一”小长假,气温适宜,风和日丽,正是自驾出游的好时光!你家的老司机手痒了没?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开车,秀一把技术?

有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自驾出游得求“稳”。

出门之前,汽油,加好了!车胎,检查了!导航仪,安好了!

山路十八弯,咱们慢慢开,遇上大货车,躲得远远的!

喝酒是肯定不会喝的,那还能有啥闪失?

药娃表示,有件性命攸关的事情可别忽略了!那就是——药吃得对不对!

吃了某种药后也不能开车,否则会和酒驾一样危险!

“五一”自驾出行的小伙伴引起警惕哦!

“药驾”危险在哪儿?

所谓“药驾”,就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

最近在浙江永嘉的高速路口上,一个奥迪驾驶员服用感冒药后上路,迷糊中追尾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往前翻一翻,“药驾”引发事故的新闻还真不少……

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而根据美国科学家调查研究显示,酒驾(乙醇测试阳性)导致车祸事故率为18%。

说明某些药物和酒精一样,都能削弱人类思维判断力。

有交警指出,驾驶员一旦服用可能引起眩晕、嗜睡的药物后开车,反应和判断能力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超速行驶自己都感觉不出来,这一点在高速公路上尤为可怕。

以时速100公里计算,打个瞌睡“点下头”2秒钟内,车辆至少会“盲开”55米,紧急制动都来不及,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喝酒不开车”众所周知,而对于“药驾”的危害,许多人根本一无所知。万一因为吃药有个三长两短的,当司机的可以说巨冤了!

六类药开车前不要吃

抗组胺类药

包括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服用后可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度,有明显嗜睡、困倦等副作用。

常用感冒药、抗过敏药和止咳药当中,基本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

很多人都有吃了感冒药之后昏昏欲睡的经历,就是因为复方氨酚黄那敏、维C银翘片、感冒清、速效感冒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等感冒药,也含有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成分。

药物生效后,服用者会出现困倦、嗜睡等现象,对于跑长途的司机来说很致命!

抗抑郁、焦虑类药

包括卡马西平、丙咪嗪、多虑平等。

此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兴奋中枢。

服用这些药,大多会有明显嗜睡、眩晕、头昏、乏力等副作用,影响患者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解热镇痛药

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

有些人服用后会出现头晕、困倦、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

镇静催眠药

包括安定、佐匹克隆、苯巴比妥等。

镇静安眠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来诱导睡眠,还会造成肌肉抽动、手指震颤等现象。

抗高血压药和降糖药

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定、优降宁等,服用后会出现头痛、眩晕和嗜睡等;降糖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等,能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

这两类药服用期间还可能造成突发性低血压和低血糖,使人短时间丧失意识。

抗心绞痛药

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这类药有扩张血管的效果,会导致头痛,精神难以集中。

药娃温馨提醒:

建议司机朋友,看病时首先要主动向医生表明——“我需要开车”,请医生避免使用会对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可选择替代药物。

普通的感冒,最好选中成药,或者选不含抗组胺药成份的药。

其次,司机在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部分药品在说明书上标有“服用该药物期间请勿开车”的提示语。

一般情况下,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在开车前4小时慎用,或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泣血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