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底是五霸还是七霸?
在中国的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在各个历史时期,总会有那么一些独领风骚的历史人物的存在,从最早的三皇五帝一直到今天的共和国功臣,无不是这样。这些历史上的人物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春秋五霸,正是这其中的典型例子。当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的权威便一落千丈,从此进入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时代,而春秋五霸正是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的最为闪耀的几位诸侯。
关于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几位诸侯,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主要是两种:一种说法来自《史记·索隐》,由司马迁提出,这里的五霸是由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组成;另一种说法则是在《荀子·王霸》中提出的,这里的五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由于这两种说法最为人所接受的,所以我们便主要以这两个版本来进行介绍。
首先当然是被誉为“春秋首霸”的齐桓公,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可以说是无可置疑,不论是在哪个版本里面齐桓公都是稳坐钓鱼台的。齐桓公继位前,齐国尚且处于内乱之中,而当他击败自己的兄弟公子纠继位后,齐国便走向了崛起之路。
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建议下,任用了和自己曾经有过一箭之仇的公子纠的辅佐者管仲为相。当管仲成为了齐国相国后,他对内整顿朝政并推行了改革,在此过程中发掘了大量的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桓管五杰”更是成为了齐国称霸时期的中流砥柱。而对外方面齐国则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代表周天子征伐四方。
在强大的国力和武力的加持下,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了当时诸侯里当之无愧的霸主,齐桓公的霸业最为鼎盛之际,甚至可以在葵丘会盟之际,像是真正的周天子一样向诸侯颁布“五禁”用以规范诸侯行为,并且还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这使得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名副其实。
而在齐桓公之后称霸的晋文公,也是这五霸中基本没有争议的一位人选。但晋文公当上霸主的过程则要坎坷许多,由于晋国的内乱,晋文公重耳不得不与自己的追随者们在外流浪了十九年,最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了晋国,将自己的兄弟晋惠公杀死,登上了国君之位。
由于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的时候已经年龄很大了,所以晋文公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9年左右的时间,虽然相比于齐桓公来看晋文公在位的时间实在过短。但要说起晋文公在位期间所作出的成绩,相比于齐桓公也并不逊色。
晋文公在位期间也像齐桓公一样,任用贤臣,改革内政。晋文公还像齐桓公一样为维护周王室的统治作出了贡献,在晋文公继位的第一年,周王室内部就发生了王子带之乱,周襄王的胞弟王子带勾结了狄人攻打周室,周襄王无力抵抗,向诸侯求救。第二年年初,收到了周王室求助的消息后的晋文公迅速组织军队前往勤王,并且在身边谋臣的提醒下,保持对周王的尊敬以效仿齐桓公当年尊王攘夷的行径,顺利地平定王子带之乱后,周襄王对晋文公好感倍增,还赐地给他。
既然有尊王自然也有“攘夷”,而晋国“攘夷”的对象,则是企图窥探中原的楚国。在晋文公五年(前632),楚国和晋国在宋、曹、卫三国的问题上兵戎相见,晋文公为了报答当年楚国在自己流亡途中给予的支持,决定退避三舍,诱使楚将子玉草率急进。最终在城濮和楚国决战,楚军被晋军击溃,子玉被迫率领残兵败将回国,之后在国内因为战败而自杀。这一战使得进攻一举奠定霸主之位,晋文公在当年也像齐桓公当初一样举办了会盟,周王室也像当年承认齐国一样,承认了晋国的霸主之位。
第三位比较没有争议的是楚庄王,虽然楚庄王不像前两位那般毫无争议,但他的支持率也是远多于后面四位诸侯的。楚庄王最有名典故莫过于其继位之初“一鸣惊人”的故事,当时刚刚继位的楚庄王由于年纪尚轻,对于国内的局势的掌握还不明朗,于是假意声色犬马了三年,在三年间大致把握了国内的大体情况。
之后,在大夫苏从的苦谏下,楚庄王趁势觉醒,开始亲自掌管政权,甚至亲自带兵上阵指挥,迅速扫清了国内和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开始图谋北上称霸。在之后的几年里,楚国不断扩大自己在中原的势力,甚至流传下了问鼎中原的典故。最终,向中原扩张势力范围的楚国和中原的老牌霸主晋国产生了冲突。
但这一次是楚国取得了胜利,在邲之战中,楚国令尹孙叔敖带兵击败了晋军,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楚庄王时期的楚国虽然不像前两位霸主那般拥有周王室的背书一呼百应,但如果论实力的话,楚庄王时期的楚国,霸主之名当之无愧。
前面这三位的霸主之名不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实力来说都显著地领先于当时的时代,所以他们的地位争议并不大。而后面两个名额到底是哪两位当选则素来存在争议。秦穆公在春秋时期让秦国成为了西方当之无愧的霸主,并且还数次参与到中原的政局当中,确实很强,但秦穆公在位时期正好与晋国霸业时期相重合,导致秦穆公无法真正在中原与晋国争雄,所以他未能获得像前几位那么多的支持。
而宋襄公身上的争议则集中于宋国的弱小和宋襄公的所谓“仁义战争”上,宋国由于本身是个小国,并没有真正能够使诸侯威服的实力,加上宋襄公在和楚国的战争中坚守士大夫的仁义之举,导致宋国被楚国击败,所以宋襄公一直以来都是这春秋五霸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位,因为他的实力实在无法服众,不过在推崇仁义之举的古代社会,宋襄公会得到霸主的体面,也情有可原。
至于吴王和越王,争议主要在于影响力和时代划分上,吴越两国主要势力范围都位于东南地区,其强盛之时,虽然都能够对中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始终不像那三位一样拥有广泛影响力,更多时候只是作为地区性的霸主,这一点和秦穆公相似。而时代划分则是因为吴国和越国强盛起来的时间已经是在春秋末年,而五霸这说法在吴越强盛起来之前便出现了,这也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吴王越王应该算入春秋五霸的说法。
总的来说,春秋五霸的说法并不一致,不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的说法。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的说法,都有他们的支持者也都有争议,您更认同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