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叠
梦里江南,心上姑苏。一幅《姑苏繁华图》流传至今,依旧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又沉淀了多少岁月旖旎?
这是怎样的苏州,怎样的江南?时间的长河,流过姑苏城里城外,又会留下怎样的一抹光与影?
似乎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眼前的时光,浩浩而来又滚滚而去,总是在不经意里透露些答案。只要有心,从村庄田畴、园林水榭、湖光山色里,总是能际遇一个不一样的姑苏,不一样的江南,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数不清的层次,难以描摹的色泽,在时空里构建出立体动感的风物长卷。
江南是立体的,即便是平常的日子,一样会动人心弦。《姑苏繁华图》,就是每个人心中那个江南的最好写照。
一.山色空蒙
山水相唱和,夜夜梦姑苏。
有山有水,缔造一方土地的莹润与秀美,诗文辞赋一路相随,更加赋予苏州底蕴与品格。如果说水是源源不断的血脉,逶迤起伏的群峰,就是骨骼,就是脊梁,为柔润江南,注入了阳刚之气。
“吴西界有花山,可以度难……”这句话流传千年,至今意蕴犹在。天池花山,就这样历经千百载而容貌不改,山巅奇石矗立,状如盛开莲花,风来雨去,气势不减,日升月降,坦然四季。站在山顶极目四望,乡村城郭,一目了然,清风袭来,宛若莲香清逸,浸透骸骨。怪不得前朝诗人诗心纵横:“金波影里石莲花”“下俯天池冷积渊”,一座山,在诗韵里洋洋洒洒已然千年!
“应觉佛音清俗耳,芒鞋竹杖上灵岩”。馆娃宫不见了,旧址上耸起一座灵岩山寺,四时山色如画,醉倒红尘无数。徜徉山寺,吴王井还在,玩月池也还在,眺望东南的那个女子去了哪里,恐怕只有漫过山巅的云朵知道。凡尘无物,烟霞有知,山还是这座山,佛音还是荡气回肠的佛音,世间已不再是当初的世间,烟火味道更加浓厚,人们的生活更加和美。漫川山色被身边的灯火感染,定然会生出不一样的情致!
距灵岩山不远,有天平山。卓笔挥毫,万笏朝天,一座山,何尝不是一世情怀。先忧后乐,醍醐灌顶,又警醒多少梦中人!拾级而上,山高云低,放眼四眺,苍生不过尔尔。风声入耳,白云依稀,浮华隐于山色,尘心重归无形。“人间多少险巇路,纵是天平还不平”,世间万象,犹如此间山色明晦,或云开日出,或浓云翻滚,坚守不变的,当是怜悯苍生的赤忱。天平山上范家坟,流传一个个故事,直到今日,山风习习说忧乐,灯火万家暖夕烟。
天形穹窿,气色苍苍,好一座穹窿山,就这样横亘而起,在苏州的怀抱,自成风韵。孙子隐茅棚坞作兵法十三篇,朱买臣伐樵苦读,终成大器,所谓文韬武略,都少不得一座山的滋润。还有道家羽氅,佛门钟声,齐聚在山色掩映之中。远眺,太湖峰峦若浮,近观,眼前云霞漫卷。天风环佩,清风入抱,“人间幸有云龙遇,惭愧无因屡命车”也好,“林泉潇洒烟岚秀,直拟结庐终老间”也罢,一座山,已是归宿,留下江南印记,留下苏州味道……
姑苏城西,丘陵起伏,峦岭相连,递相萦抱。灵岩有吴宫西子遗迹谓之“古”,天平奇石嵯峨可谓之“奇”,花山崖壑深秀林木葱郁可称之“清”,天池水色晶莹宛如桃源谓之“幽”,穹窿山色苍苍文武兼备谓之“隐”……云霞漫卷,四季分明,烟雨流连,山色空蒙。远眺貌不惊人,近处神怡心旷,无一处不岩深壑秀,峰灵泉美,林木清幽,宛若世外。
都道苏州山明水秀,除了这几座山,还有很多姿态各异、风韵不减的大小山峦。太湖七十二峰,峰峰精彩,上方山的楞伽塔,高耸巍峨,流云轻烟环绕,月色清风作伴……
就是这些大小峰峦,守望经年,屏障般守护着古城。一茬茬人情、一盏盏灯火,走过时光深沉,书写城市风蕴、苏州风采。它们已成为身边这座城市文明构建的参与者,也是苏州文化发扬光大的亲历者、见证者,尽管它们习惯缄默,它们的声音,早已在天地间飘荡。
风光无涯、山色轻染,这一片土地千百年来风物崚嶒,人烟俊秀,鲜活的江南,挺立起一个大美江南,一个被赋予不同意义的苏州。苏州是一个梦,山色斑斓,婉约一世情怀……
二.水韵天堂
到过苏城的人,都会记下一个水色天光相映明的苏州,水,就是苏州城的血脉,滋养了城市乡村,温婉而柔情。
环城皆有水,河汊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不用说太湖的烟波连绵,春秋不改,汐歌潮唱,动人心弦;不须说阳澄湖的湖光旖旎,参差斑斓,葭色隐约,蟹香邈远;也不说金鸡湖畔,烟水阑珊,灯影霓虹,宛若仙境;单单是通往村镇的条条水巷,就叫人目不暇接,小桥流水,叫人浮想联翩。每一个角落,都不会离开水的灵秀,每一处人家,都不会缺少水的滋润。
水,就是苏州的灵魂,更能代表这片土地的性格。
一条又一条河道穿村绕城,一座又一座小桥横跨而起,把两岸人烟紧密连接。这些河道或宽或窄,曲直自然,不少人家枕水而居,晨光微露时分,还会响起欸乃桨声。无声无息的流水,把烟火气息慢慢传送到远方。日子依旧,月色依旧,某个夜晚,立在水榭边,看远近灯火隐约,安然祥和,平常日子,即便平淡简约,也多出些自在惬意,所谓生活,就在如此点滴之间。
江南水乡,孕育了一个个古老村镇,民俗风情,无处不在。尽管都少不了小桥曲巷、枕水人家,每一座古镇,又韵味各异。这便是一地民生,繁衍出一地生机,一地风物,成就一地人情。尽管都临水而居,尽管都离不开江南烟雨,姓氏不同,底蕴各异,民风民俗、思想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个古镇,各具特色,究其根本,人文历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不过人情变迁催动时光迁徙,古老村镇也一直在演变。人们在村落里生活,村落在光阴里变迁,四通八达的水巷,就如同身体里的血脉,少了水的滋养,少了枕水而居的人家,何来水乡的柔曼与丰满?
得用心用情,才能真正读懂水乡、读出江南的真正内涵。
品味苏州,绝对不能错过盈盈水韵。既有林泉出谷时的美妙圆润,又有溪水穿山时的清脆婉转;不少烟波渺渺错落起伏的回旋荡漾,也不缺浪拍层岩水花四溅的磅礴跌宕。沉醉于绵延不断的灯火人家,与烟水湖光相伴相依,水的湿润清凉会一丝一丝熨帖周身的血脉,水乡的气息,会缕缕丝丝萦绕于心头。水色天光,人情风土,会一点一点钻进骨骸,使人内心充盈、润畅。
天堂是世人对苏州的比拟,水,无疑是苏州骄人的名片。聆听水乡丝竹,畅想风情柔曼,每一个村落,每一条河汊,都蓄满诗情。
我想化作一尾小鱼,摆脱所有的束缚,自由自在在水乡深处悠游。
三.枕河人家
江南多水,早前水路比较发达,很多古镇都依水而筑,镇上人家,枕河而居,无疑成了江南古镇民居的一大特色。
河水缓缓从镇子里流过,好像周年静寂无声,两边都是古老的房屋、青石砌成的河岸、散布停船的码头。几条,十几条甚至更多的河流汇聚而来,构成一个大的聚落,水道皆可通,犹如阡陌纵横,中有小桥,互通往来,不必稍有事情,就需撑篙摇橹,这样的小桥流水,不仅为古镇生色不少,且增添无穷韵味。
既可通车,又可摇船,水陆俱便,成了这些村镇最大的特色。平素稔熟的居民,聚居一起,为生儿育女、农桑稼穑,闲话至今。河这边絮絮叨叨,河那边咿咿呀呀,一河水雾,染得青丝皆湿;或来了兴致,来几句撩人肺腑的小曲,惹来一河羡慕的目光。偶尔一声吆喝,惊起屋檐上的小鸟,过屋顶,扑棱乱飞,稍做盘旋,又落于河对岸的树梢,叽喳不休;炊烟如织,漫散红尘气息,饼香可闻,不出屋,就可知邻家来了贵客,一壶酒香,早渗透在风中,万千酒虫,正蠢蠢欲动呢。
清晨,薄雾未散,门吱呀而开,走出浆洗的女子,片刻,青石埠头响起槌衣声,一下,一下,清脆入耳;尚未睡醒的鸟儿,被木槌声惊醒,冲出巢,乱飞一气。槌衣的女子,瞅着水中倒影,嘴角挂满了笑意,是见到自己光彩照人的模样?还是忽然想起初为人妇的美妙时光?一河流水载不动温馨和幸福,积淀成说不完的动人故事。
月明之夜,凭栏独坐,等候归来的小船。一天银色,罩着两岸。透过窗棂的灯火,安静祥和;水中房屋的倒影,于波光中隐隐约约。犬吠深巷,蝉鸣树梢,静动之间,美妙入心。渐渐有了声响,犹如夜潮里鱼跃浅滩的声音,从不远的河面传过来,远远望,一叶小舟划破夜色,渐行渐近,桨声咿呀,丝竹一般悦耳。船近了,桨停了,看看脸,又看看天,月亮正明,照着一双佳人,虽沾满夜色,饶是醉人……
这样的日子,循环往复,积累成厚厚的一本书。
星移斗转时,习惯了流水无声,朝烟暮霭里,习惯了时光更迭。枕河而居的人家,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沿河两岸的故事也更新了一次又一次,清新隽永的味道,一直不曾变化。明月还是那轮明月,不管圆缺依旧俊俏多情,还会在云朗气清的日子如约而至;柳丝还是一样的柳丝,年年报告春天的讯息,欣然两岸人家的兴盛。时光浩浩向前,又好像守着古镇,不肯远去。
今日的阿公阿婆,昔日一样是俊俏后生风流娇娃,时下的后生女子,总有一天会发染霜华。这便是江南烟雨催人老,这便是万千物华送流年!
只是,一路桨声咿呀的小船,会不会一直在清澈的流水里缓缓向前?阡陌一般纵横的河道,能不能坚守住心中这份澄澈清明?枕河而居的两岸人家,会不会始终不改醉人的烟火气息?
□程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