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本文作者:高喜林
人来世上一趟不容易,我们要珍惜人生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你看,不管是上学的,上班的,做生意的,还是地里劳作的人们,他们总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早出晚归,不停地奔波,穿梭。每天忙忙碌碌,为学习,为生活,为事业,还有的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在不停地努力奋斗。
在我的周围就有这么老两口,叔叔今年八十八岁,走路已经只能依靠拐棍,走的时间长想歇一会儿,坐得高一点,还能勉强站起来,如果坐得稍微低一点,如果想起来,几乎经过几次挣扎才能站起来。而婶婶七十九岁,看上去比老伴精神状态好。
老两口从农村移民到县城,原来住农村的时候一直在地里劳作,现在来到了城里,生活中像缺少了什么似的。终于有一天在一处施工地旁,发现一小块土坡。老两口非常高兴,一锹一锹、一镐一镐开垦出一小片土地,然后播种下各种疏菜、玉米、山药等作物,并仔细锄草。有时雨水不充足时,老两口会用自制的小车推水浇这一小块地。经过早出晚归的精心打理,所种的蔬菜、庄稼长势旺盛,不但够自己一夏天吃,还能送人。其实像他们这么大岁数,国家给的补贴己经足够老两口生活,他们本可以不做任何事,享受天伦之乐,但老两口这几年依旧种着这一小块土地,乐此不疲。
看到这老两口我也想到了我父亲。过去农村人生活不富裕,舍不得买过多的炭,只有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才舍得烧炭取暖,平时基本就是烧柴草枯树枝。而父母亲做完地里的农活,趁早晚往返的路上,也会拾一些干柴和牛马粪等,晒干后烧火。用这些东西能把土炕烧得热乎乎的,尤其冬天,家里有这么一铺暖炕,刚从外面回来的人,坐在热炕上那才觉得舒服,因此农村人也流传这么一句谚语——“家暖一铺坑”。
自从改革开放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也能买到充足的煤炭,同样也能烧热土炕,可父亲却一直没间断搂柴拾牛马粪。记得我那时每年外出打工,都要先把家里烧的炭给买好。等到了冬天回来的前几天,父亲早把我们住的炕,用他拾的柴和马粪烧热了。我也劝过父亲好多次,用煤炭更省事,可能是父亲多年的习惯,或是为了给我节省买炭钱,他总是说:“我闲坐下没意思,再一个习惯了烧柴草牛马粪,也容易烧热炕。”就这样父亲直到八十三岁那年,去世的前几天还去外面搂柴。后来,二老都去世后的第五年,我重新整修院子时,推土机推到一个小房子,露出了父亲没有烧完的马粪。大姐说这是父亲怕你冬天回来,烧不热炕给你贮藏下的,我的眼前一下模糊了,是呀,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只要他们挣一天眼,总会替儿女操心。
还有好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他们工作时觉得特别的辛苦,当有一天从这个岗位上退下来,无所事事时,反倒觉得无聊,心里感到很不踏实。于是多数人又开始寻找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做一些其他事,如帮带孙子外甥,爱下棋的聚一块下一下棋,爱画画的去大自然中寻找最佳素材,爱作诗词的摇头晃脑地吟诗作赋,爱写的拿起手中的笔写一些回忆录,总是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用不同的方式体现人生的价值。
其实,我们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从事哪一行,无论生活贫富,无论男女,都不应该无所作为,更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奋斗,只要不想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就必须努力奋斗,不奋斗的人生注定暗淡无光。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喜欢的或是有意义的事,坚持做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充实自己。
生活中,无论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以及伟人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着无限的潜能,直到生命最后,仍然坚持工作。这些人总是默默无闻,用他们的余热温暖别人,用他们的余辉照亮别人,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启发后人少走弯路。先辈们顽强奋斗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代人不断努力前行。
人生,在奋斗的路上遇风遇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人生,要因孜孜不倦的奋斗而自豪,不要因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追悔、惆怅,人生,最有的意义的事,在于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