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01):辨别古今游丝纹 细察接砣与平行
游丝毛雕是已然失传的古玉工艺(参见《古玉学步(98):揭去层层故玄妙图说古工游丝描》)。由于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今仿知难而上涉足其中,往往一件藏品看真看仿各据其“理”莫衷一是,似乎被游丝工艺的辨真识仿难住了。
其实,只要掌握古游丝工艺的本质特征,辨真识仿也依然是轻而易举的事。
游丝毛雕工艺最初的认识出自明代高濂,其在《遵生八笺》卷14《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有一种认为:高氏观摩精细、所述入微、尽得其妙,应系把玩过实物后的经验之谈。近世藏家提及“游丝毛雕”多以高说为“母本”比附实物作人云亦云观,而少见勘验汉玉实物标本对上说作全面检讨者——这是比较客观的。说游丝、道游丝,到手莫知真游丝还是仿游丝,原因就是人云亦云没有弄懂古工作游丝。
由于时代的局限,高濂先生对古工游丝描的认知是正、误各半,如果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就会在里面绕圈圈,无法认识真正古游丝工艺的本质特征;理论学过了、知识掌握了,但是游丝到手还是发懵、莫知所以,或者凭一己感觉揣测一番而已。
我们不妨对高濂先生的描述辨证解读一下:
“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的认识不全面,游丝在汉代盛行但不仅仅是汉工,汉之前朝后代都有游丝工,仅仅非主流而已;如果仅仅认为汉代游丝,那如遇汉以外的游丝工艺全部否决岂不枉了古人白费工啦?
“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就是细如发丝、流畅婉转,可谓观摩细致入微。
“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由于时代的局限,这样的认知在当时是正确的——明清时代,鉴玉用肉眼从宏观观摩,在线间距离上确实感觉“无疏密不均”,就是疏密平均、就是平行;在走线连接上确实感觉“无……交接断续”,就是一线到底、游丝就是精细(秋毫)长阴线。但是,如果僵化教条、不知变通,就永远无法认识古工游丝的本质特征了。古砣工毕竟人力所为,神秘而不神化,实际上是无法做到“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的。时代进步仿工也“与时俱进”,所以明代的认知放到现代就不完全正确了。从微观上观察,游丝描恰恰就是“疏密不均”和“交接断续”的,就是阴线间距不平行、阴线整条仍然由短接砣完成——这才是古砣工痕迹的本质特征,也是辨真识仿的关键所在——就是:平行(宏观)之中不平行(微观)、长线段段短砣痕。
古工游丝毛雕本质特征之一:微距不平行。
(1)古工游丝毛雕的宏观视觉效果是精致唯美的平行线——无疏密不均(图1):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1
(2)古工游丝毛雕的微距观察,线条之间不平行,才是真正符合古砣人工的痕迹特征(图2):
图2-1
图2-2
(3)微距上高度工整平行的游丝工,没有人工能够达到如此完美的线平行,除非电脑,所以如果遇到此类游丝定为非古砣工(图3)。
图3-1
图3-2
图3-3
古工游丝毛雕本质特征之二:分段接砣痕。
(1)古工游丝毛雕的宏观视觉效果是条条细阴线一路到底——无交接断续(图4):
图4
(2)古工游丝毛雕的微距观察,每条细阴线依然由段段砣刀接续而成,才是真正符合古砣人工的痕迹特征(图5):
图5
(3)微距图上一线到底没有接砣痕迹的游丝工,古砣所无能为力,虽然其也是表现为微观不平行,但是没有接砣,所以如果遇到此类游丝定为非古砣工(图6)。
图6-1
图6-2
如果遇到平行(宏观)之中不平行(微距)、阴线段段接砣痕的游丝,即使作品出自有汉的前朝后代,依然鉴定为古工游丝毛雕真品,但赏无妨。
至于蹦碴、沁色等特征,还有很多辅助鉴定办法,在此不再赘述。
抓住了这两个本质特征,一切游丝工的今古区别、真仿辨识的难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