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情绪,是如何被“黑洞”吸走的?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前两天,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后,火速霸屏。
就像我们知道的,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有人说:“好可怕,还好它离人类遥远。”
天体黑洞虽远,但有一种类似的人,却离我们很近。他们就像黑洞那样,好像也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一靠近,他就会把你的好情绪通通吸光。
甚至在他有理有据的抱怨和声泪俱下的行为里,你会忍不住伸出援手,但结果往往是惹祸上身,被他像树獭一样缠着,开始“祥林嫂”式的絮叨,直到你也陷入无力。
这就是“黑洞型人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无论在多么阳光明媚,多么舒适的环境里,他总是一副被辜负和亏欠的样子。像一个隐藏的怪兽一样,吞噬掉你的阳光。
01.
“情绪黑洞”的人,毫无情绪意识
因为没有情绪意识,这类人总是沉浸在自导自演的苦情戏里。
“情绪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察觉、识别和管理。如果一个人缺乏情绪意识,他会把抱怨当成陈述事实,丝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就只会不停地说。
他们最常见的语言是“我最倒霉”“谁都欺负我”“不行,你不知道”、“都一样,没用”......他语言里最多的内容是否定、过度概括和极度悲观,如果不出意外,每一段对话都以唉声叹气收尾。
我有个朋友小雅就是这样,每次见面,不出5分钟,她一定会聊不开心的话题,要么是吐槽堵车,要么是发型不满,总之,没有抱怨,就不算是见过面。有时候,一件事还会抱怨很多次。
她和老公离婚3年,前夫也已再婚,但直到现在,她还是时常抱怨前夫的种种不好。
我提醒她多接触其他异性,她说我不懂那种被伤害的感受,我让她出去旅游一下,她说没时间,我劝她多参加点活动,她说都不喜欢。总之,就是一句“做不到”。
我问她:“那就一直这样过下去吗?”她说:“还能怎么办呀?”
就这样绕来绕去的重复,作为朋友,我很心疼她,也愿意陪伴她,但她固执而又不肯改变的样子,总能让每一次对话都阴云密布。
后来,我发现她根本就没有想过改变,她需要那份无能为力的痛苦感受。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保持在“受害者”位置时,她是享受其中的,因为一切不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而且她会因此收获很多关心、理解和照顾。
所以,和“情绪黑洞”的人相处,你一定会深陷无力,甚至也有些悲观,因为他对于情绪完全不自知,而又迫切需要被认同。
02.
情绪的传染性,会让黑洞的影响变大
求助者小思,给我讲过她最黑暗的一天,早起上山晨练,在她拉伸的地方,碰到一群年轻人,他们放着很嗨的音乐。小思提醒他们小点声,但年轻人置之不理。最后,小思气鼓鼓地下了山。
接着去吃早餐,服务员端过来的汤洒了一点,小思生气地说:“你不能小心点,油乎乎的怎么喝?”服务员赶紧道歉,但小思却没了吃的心情,转身走了。
到了公司,同事和她打招呼:“昨天的项目谈的怎么样了?”“就那样啊,还能怎样?”同事一脸懵地走开了。
坐到座位上,她一边觉得自己有些失礼,应该道歉,一边又觉得同事多管闲事,就这样,在纠结和恼火中熬了一天。
回家后,老公在卧室玩游戏,儿子在地下趴着拼图,往常也是如此,但今天,她却忍不可忍。
一脚踢开孩子的玩具,关掉老公的电脑,就开始数落自己有多辛苦,说着说着,两口子就开始吵架。老公摔门而去,儿子在卧室里哭,坐在沙发上,她的情绪也几近崩溃。
其实,事情的起因很小,就是晨练时受了气。如果她当时能意识到,找人倾诉一下或再找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晨练,她的情绪都会慢慢冷静下来。但因为没有察觉到,所以,吃早饭、见到同事、回家的场景都成了触发点。
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情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而且会演变成情绪泛滥。不仅会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而且会因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然后所有和他有关联的人或者关系都陷入无底黑洞之中。
情绪黑洞并不是天生或者偶然形成的,大部分是日积月累的情绪堆积而成,因为毫无察觉,所以一次又一次强化,最后成了威力十足的黑洞,轻易影响着身边的人。
03.
远离情绪黑洞,从培养积极情绪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因为外界事物美好,我们才会有积极情绪。其实,只有我们有了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事情才会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就像心理学家芭芭拉说的:积极情绪是原因,而不是结果。
要想不被情绪黑洞所左右,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份察觉。
① 你不是神,拯救不了任何人
不要试图去拯救有情绪黑洞的人,如果奇迹真得会发生,拯救的方式一定是正向影响,那就是你过好你的生活,让他看到这片光。
作为朋友、亲人,我们可以做到倾听,但不能无条件顺从。因为顺从和无底线的照顾,会让他更加沉溺于自己的负能量。
反而适当的拒绝,不仅可以让自己免遭吞噬,也会促进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我反省中。
②把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比例,保持在1:5
心理学里有个情绪的洛萨达比例,常规情况下,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比例是1:3,当我们把比例保持在1:5时,人就会开心快乐。
所以,当感觉自己负能量爆棚时,及时给自己一些激发积极情绪的场景,比如接触一下新鲜事物,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跟信任的人倾诉一下。
但要谨记,倾诉是客观事实的陈述,而不是带有评判的抱怨。
人之所以会沉迷一种东西,大都是因为可以从中获益,对负面情绪的依赖也是这样。
情绪只是一份提醒,提醒我们有一份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而不是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