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情理 践行悟事理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中庸有云,

率性之谓道。

依据天理本性做事

本身就在道上,

但我们不安住,

非要自己增添些意思,

这就偏了。

偏了就是人心,

而偏了就惟危。

这个偏是在心地上,

很微妙。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人的根器有上中下,

并不是分的等级,

而是人在不同阶段的领悟不同。

小学生不可以讲大学的知识,

但并不意味着

小学生永远都是小学生。

学习分享,

要因人而异。

教书育人,

要因材施教。

圣人要我们实事求是,

依《金刚经》的说法就是,

无一法不是佛法。

法,就是方便之说,

是度人开悟的学问。

依据不同的人,

有八万四千法门,

但通向的都是自性的觉醒。

读书有三得:

记得,晓得,明得。

有人记得自己读的书,

成了人肉读书机,

照搬照抄。

有人晓得,

说来头头是道,

却做不到,

把书读输了。

真正的明人

是明得书中的道理。

读书,不是读文字义理,

而是反省、印证。

反省自己做到哪里,

印证自己的心性,

这才是真读书。

真学习当如六祖

听懂一个字就去行一个字,

进而明心见性,

明得本性,

照见本心,

觅得光明。

读书学习,成长修身,

就是经过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见水是水,

此为记得。

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此为晓得。

见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此为明得。

读书明情理,践行悟事理,

理无碍,事无碍

理事无碍,坦坦荡荡。

时刻觉察自己,时刻在心上做功夫。我们为自己学,但已经为他人做了有益的事。利人利己永远是同时的,越践行,越知行合一,身心合一!

温馨提示

好书推荐,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便于你了解《阳明心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