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追求的“只要做了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真的存在吗?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老师,我最近得病了,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好起来呢?”

这是一个我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往往我会用“不好意思,在心理领域内,并不存在‘某个问题有固定解决办法’这样的状况,更多的是因人而异、因案例而异”。

而在看到我的回答后,提问的朋友也往往会有所坚持“我理解的,老师。但是我最近状态确实很不好,你能不能跟我说说怎么应个急,等我好起来了再说其他的”、“我的情况又不复杂,你只需要告诉我怎么做就行”。

坚持有时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而不知道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坚持呢,不知道这种坚持是否会让你有一种“在他们看来,确实存在某种解决办法,只要自己去做了就肯定有收获、肯定有缓解、问题肯定能解决”的感觉,就好像是“医生,我感冒了,给我开点感冒药吧”,“感冒药就在你面前的柜台里,你看你想要哪个自己取就行了”一样。

而可能就是因为在生活中类似“有对应答案”的状况确实存在不少,所以才让我们误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对应的、固定的、适用于每个人的解决办法”。

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老师,我有严重的社交问题,你能不能帮帮我呢?”

“朋友你好。那么我想问的是,你提到的‘严重的社交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说说呢。”

“就是只要联想到社交,我就开始全身发抖、特别恐惧;路上看到行人也会远远避开,总觉得他们会说我胖、会挑我的毛病、会讽刺我。现在我多数时间就在家里,门都不敢出。”

对于这位朋友描述的状况,你觉得他的问题大概有哪些,或者说,你觉得解决问题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儿呢?

当然了,在这里并不是想要进行什么案例解析,但我想即便是你,也能从这段文字描述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那么,我们确实可以根据“门都不敢出”的逃避行为,去判断他现在非常缺乏安全感。

“这谁都知道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为什么要特意提出来呢?”

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非常局限的,这种局限很多时候在于“我们给某件事或某物贴上某个标签之后,就觉得不会再有其他的事或物能被贴上这个标签”。所以,仅仅只有明显的逃避、明显的恐惧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

“老师,我每天都活得很累,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不能帮帮我。”

“朋友你好。你提到自己活得很累,那这个累具体是指什么呢,是工作压力、持续的自我勉强,还是其他什么呢?”

“我也说不清楚,可能多少有些自我勉强吧。我小时候过的特别惨,爸妈总是吵架,还有事儿没事儿的就打我,有次我跟朋友说了之后,第二天班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就拿我的家庭取笑我,说我是‘没人要的野孩子’,我心里特别难受。然后从那天开始,我心里有什么就不再跟别人说了,并且也总在别人面前装的特别开心、特别幸福,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可现在明明婚姻并不幸福,我却总得伪装,这让我越来越接受不了自己。”

如果我说这里面也有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会不会感觉意外呢?

小时候他受伤的经历,让他不敢再次敞开心扉,并不断地在他人面前进行自我伪装、对外表现的特别强势、特别幸福,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证自己不再被伤害。那这样做不就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会被伤害吗?

生活中确实存在直路和弯路,但无论是什么,它们多半都是指向共同的目的地,所以,并不是贴上某些标签之后,这些标签就只对应这类东西了。

当然,可能会有朋友说“你是想要传递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个意思”。

确实,我有这样的意思,但是世界确实不是非黑即白的,可同时也是非黑即白的。

所谓的不是非黑即白,其实就像刚刚说的一样,同样一个核心,可能有非常多不同的表现,甚至这些表现可能还是自相矛盾的(有的人的喜欢是以不断接近为表现、有的人的喜欢是以保持距离为表现、有的人的喜欢是以伤害对方为表现);

而所谓的非黑即白,是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诸如饿了就得吃东西、有生便有死、水在零度会开始结冰,这样“固定问题对应固定答案”的状况。

可能在之前你并没有认真考虑过“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究竟包含了什么”,也从没想过“世界上可能有很多对错”、“每一个核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自己很多时候只看到世界的某一部分”。

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以及从小到大自己想要的,父母多半都会帮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往往都可以“用钱解决”等经历,为我们塑造了一种“问题都有固定对应答案”、“喜怒有固定表现形式”、“对错也有唯一标准”的假象;缺乏挫折历练、总被人“罩着”的过往,也让我们认为“生活中真的有‘只要做了,就能彻底解决所遇问题’的方法”。

但无论是这篇文章所带来的信息,还是你这些年的人生经历,我想你都已经看到了,很多东西确实不是如自己曾经所想的那般非黑即白、“只要做了,就能解决所遇问题”的想法太过天真,不过是“捷径”心理、逃避责任习惯的表现。

那么,非黑即白和“不是非黑即白”就是同时存在了,于是,该做的事情,自己也都需要去做。

可为什么这个世界里有这样矛盾的状况呢?为什么不能统一成非黑即白呢?

非黑即白是固定的、是“问题对应固定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是充满可能性的,也就是缺乏安全感可以以“逃避”为表现,也可以以“自我勉强”为表现。固定的东西保障了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而可能性则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颜色。

或者这样说可能更直白一点吧,在没有人类的世界里,万事万物大都是在遵照客观规律运行,而在人类文明里,我们是在按照自己贴的标签去理解社会、去遵照自己设定的规律生活,那“自己贴”和“自己设定”,不就是不固定、满是可能性的吗?

当然了,虽然这样一看可能性确实有非常多,可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

无论是安全感、爱、喜欢或是其他,都只是我们内心中的某种感受。在一开始它仅仅只存在于我们的精神和心理层面,但也就像有了笑的情绪,就会伴随着相应的表现一样,这些感受也会伴生相应的行为。

可也就像这些感受本来只是感受,并没有“安全感”、“爱”、“喜欢”这样的标签一样,我们在给它们贴上相应的标签之后,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关于它们的看法,就比如,我需要远离风险,这样才能安全、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付出、喜欢对方,就要快点告白;

接着又像贴了标签之后我们就会按照标签去理解、看待它们一样,我们也会在现实层面贯彻自己对它们的理解、认知和定义。

所以,认为逃离可以带来安全的朋友,就选择了逃离、认为把自己装在“强大”的假象里就能保护好自己的,就会这么做。

你看,决定如何表现的并不是“安全感”,而是我们对“安全感”的理解。

所以,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每个人对自己、对自己生活中的各类标签的理解都不同,又如何有统一的、只要做了就有效果的解决办法呢?

但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大概只有“先梳理自己的认知,再去让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均能成为自己的支撑,而不是消耗”这个嚼之无味的方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