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顺藤摸瓜的经历

早上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金圣叹选批才子书·下册》,随便翻开一篇中学古文《醉翁亭记》,感受欧阳修笔下朝暮四时变化,体会峰回路转、水落石出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境。

读完此篇,随手往前翻,注释中有提到唐代文学家李翱论述人性的著作《复性书》,好奇心起,打开目录查阅,书中也有收录。

《复性书》重点论述人应该努力提升道德修养,人区别于禽兽虫鱼者,就在于人有道德。没有意外惊喜。看另一篇《答朱载言书》,数说古人文章,如数说家中盐酱(金圣叹语)。畅所欲言,挥洒自如,读来酣畅淋漓。

盖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接众莫如宏,用心莫如直,进道莫如勇,受益莫如择友,好学莫如改过。

李翱在文中表达了对古文的喜爱,对古人的认同。因学古文者,而悦古人之行,再爱古人之道。学其言,行其行,重其道,循其礼。

此处交代一下背景,韩愈年长于李翱,亦师亦友的关系,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当时盛行的骈体文。从李翱这篇文章里,也可以读出这层意思。

具体写出古时的道和礼,师之于门人则名之,于朋友则字而不名,称之于师则虽朋友亦名之。翻译过来就是,老师对于学生,可以直呼其名,对于朋友称其字而不称其名,在老师面前称呼别人也要称其名。

每一种情况都给出了例证,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多出自《论语》。刚好书架上有本《丧家狗·我读论语》,查起来方便。

子曰:“吾与回言。”——《论语·为政》
孔子与颜回聊天,颜回从不顶嘴,非常听话,孔子很喜欢他,经常夸他。

又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曾)参啊,把为师的道用一个观念贯穿起来。
好,知道了。
旁人问曾子,何为道?
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又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也。”——《论语·先进》
像他(子路)那副模样,恐怕会不得其死。后来,果然子路死于卫,被人砍成肉泥。

《丧家狗》里提到所谓四科十哲,四科曾经是取士标准:德行(个人修养)、言语(口才和外交)、政事(管理才能)、文学(人文学术),慢慢的就只剩下做文章一种了。十哲是指孔门弟子十佳代表人物,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同时,留下一句,《世说新语》的前四篇,即以四科为题。于是我翻开一看,果然如此。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漫无目的从一篇文章开始,发现阅读一些古文的感觉不错,尽管需要看注释才能明了,毕竟这些文字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承载在厚重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

由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由一个作者跳到另一个作者,不错的阅读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