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阅江楼(散文)

风雨阅江楼

文/张  营

阅江楼位于南京狮子山巅,阅江楼取名有喻阅江揽胜之意。整体高达五十二米,外露四层,依山暗藏三层,共有七层。巍然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也是江南四大楼之一,素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与文友结伴而行,一路上树木葱笼,清露滴沥,天光云影,斑驳陆离。从半山腰树影摇曳中,远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

阅江楼的建造一波三折,着实不易。明代洪武七年,就是1374年春,明太祖下诏在国都城西北的狮子山建一幢楼阁。敕造阅江楼的命令下了,就在阅江楼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整,三通一平做完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告诫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说不建就不建了。这,这如何是好?就好像唱歌正在飙高音,突然戛然而止。

虽然楼不盖了,话要说明,理要讲清,不仅如此,朱皇帝还很有情调的,亲自御笔撰写了《阅江楼记》,前后变化,来龙去脉,都有表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坐东黄阁,询臣某日:京城西北龙湾狮子山,扼险而拒势,朕欲作楼以壮之,雄伏遐迩,名曰阅江楼。虽楼未造,尔先为之记。臣某谨拜手棘首而曰:臣闻古人之君天下,作官室以居之,深高城隍以防之,此王公设险之当为,非有益而兴。说的是义正辞严,不信也要信,似乎这样才算识相。

回头又命朝廷的一帮文臣职事,每人都要写一篇《阅江楼记》,这建造观光阁楼的声势浩大啊。其中大学士宋濂文才好,他所写的命题文章,措辞结文,分段笼篇最好,赢得一片称誉点赞。宋濂版 《阅江楼记》明显比皇帝写的意气风发,收放自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赐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这宋大人着实厉害,想像力更是丰富。楼的地基才做到0,楼压根就没有,影子都没。可是宋大人想像得已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了。还延伸思维到了“皇恩浩荡”,“圣恩德服四海”了。晚生佩服,佩服之至啊。历代都是推优的佳作。果然,该文在后来入选《古文观止》。

回头说说这影子阅江楼,皇帝说造又说不造。这个项目就归入烂尾楼了。自此就拖了,且一直拖了,拖出明朝,拖出封建社会,一直拖到了公元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从1997年复工,到2001年9月,用了四年多时间,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哇,这项工作前后接力,促成峻工闭环,也圆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重重的念想。

和文友沿阶爬山,走着走着我就有点着急了,想早点去山顶。

攀上山头,穿过御碑亭,视野豁然开朗。空气洁净,能见度非常好。眼前的山顶上,阅江楼笔直的耸立在苍翠葱笼的树荫中,雕梁画栋,红绿醒目,咖啡色的琉璃瓦,在金黄色蹲脊兽、盘旋飞扬的屋脊鸱吻,和金黄的瓦当映衬下,极尽皇家风格,霸气侧露,很有震撼力。

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于是我乘胜追击,沿着长长的青条石台阶奔到楼前。阅江楼在山的正顶上,气势雄伟。近前来明显感觉到凛冽盖顶的威严感压抑夺魄,陡生敬畏。

我是从后山上来的,走到楼的后面了。有台阶可以绕到楼前。我先绕楼一周。沿台阶先下到一层从楼前绕上来,就回到广场上来了。广场其实是阅江楼的三层,是一个半环的裙带广场。从广场边栏杆外望去,就能看到阅江楼正大门,就是狮子山脚下的石牌坊。这阅江楼其实是一组相连的建筑,最高的前端其实是一座塔式阁楼。

没来之前,作“课前预习”就得知,这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来的。观看的亮点是一椅、一壁、一匾。

进入塔内,三层大厅正中,有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这瓷版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的历史。画中有造宝船、冲浪航海、外交场景、睦邻友好、文化交流、商贾贸易场景,各国的风土人情。瓷画上还有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立“天妃宫牌”,为郑三保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瓷画画面巨幅,据说是中国最大的瓷版画,景德镇订制的,画面色彩艳丽,人物造像栩栩如生。

塔内有垂直升降电梯,坐电梯可以直达阅江楼的顶层。走出雕花门,来到外廊上,凭栏望去。沿江的高楼大厦,栉次鳞比,那是工业区,那是住宅群。看,最远处,一汪水上伸展开来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隐约可见。左右穿梭的几座大桥,在云天一水间交叉盘旋,真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凭栏望远,临风思索,内心激荡起伏,感慨不已,却不知用何表达我的心情。那么就藉一文人墨客的律诗,舒心畅怀,提振精气神:

云雁书天字短长,一声秋水颤斜阳。
秦淮歌韵音重正,梅甸卢龙梦尚香。
吸纳百川归大海,振遗万代是华章。
霞飞玉宇诗情远,洪武宏文归渺茫。


2021-10-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