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讲庄子』全力摆烂到底
今天
孔子继续讲: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什么事都是这样:一个公司,刚开始营业、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是很有爱的。然后,曾几何时,这公司里面人,就全都看对方超不顺眼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样子:一开始大家都还很开开心心地怀抱着愿景,开工的第一天,大家都会觉得未来是很光明的;但是你越做到后来,这事情就会变得越艰难。
而这个艰难,当然后面有一个解释,是说:因为我们一开始经营的事情,尤其是没有经验的事情,很多设计,在结构上就是不完善的。然后,这个过程里面一直持续在种恶因,这些种的恶因、能量歪掉的地方,到后来都会变成具象化的、有点像是『业障爆炸』的那种后果——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只是你在开开心心刚合作的时候,你不知道那些设计上歪掉的部分,最后会怎么样来搞到你。所以,越到后来,你种的那些恶因,越会结成恶果来搞你。你以为刚开始都很开心,合作一个事业当然开心是常态。但是事实是:到后来会很可怕。
话说有过一个游戏实验:故事接龙。
一群人先有一个人开始编故事,然后下一个人再接着编下一小段。如果是分组玩这游戏的话,通常可以看到:有的组是『欢乐组』,有的组是『严肃组』。欢乐组就是下一个人接得都很打岔、无厘头,逗得同伴都笑得东倒西歪的那种。而严肃组,则是接的人都表情凝重地沉思一阵,才缓缓地谨慎地把故事接下去。
可是,越玩到后来,欢乐组就越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故事编得乱七八糟,完全没有剧情可言,每个人都觉得:『都是谁的错!都是谁在乱搞!』互相怪罪,瞪来瞪去的。倒是严肃组,最后交出了自己满意的成果,大家都是共同努力,互相帮忙的好伙伴。
我看人开公司,真的,『欢乐组』是看太多了。那种一开始的有情有义、彼此喜欢……我直接说结论吧:是何等地脆弱!两三下就变仇人了。
所以我情愿当严肃组:不轻易许下承诺,不乐观幻想业绩,最坏的打算先想好,并且,跟每个同伴都『先小人后君子』,不预设对方是好人,一开始就冷眼观察,有一点不对就把人开掉,甚至公司直接解散止损。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可怕的事情还包括『言』跟『行』,一个是风波;一个是得失。
在公司里面,你以为我今天工作是有一个流程设计就可以说:『我们工作是这样设计的流程,大家这样做就对了!』你以为管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孔子说:不是的!管理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当你设计这样去做的时候,比如说:今天帮我打字的助教有两个人,这个助教打字比较快、错字率低;另外一个打得比较慢、错字率又高。这两个人的工作质量是不一样。可是我作为一个老板,这种细节我也不想计较嘛,反正『两个人月薪一样』就给了。但是,当你作为一个老板,细节不计较,薪水就这样发,可是员工他自己会有比较:『我明明比较认真,做得比较好,只跟他拿一样的钱,他还比我早下班……!』你以为没事的时候,其实都是有事。
这样子的话,员工之间,情绪上的波动,跟他在『得失』方面的计较——《庄子》的世界,一直很注意看着能量的世界发生什么事——你以为没事的这间平静无波的办公室,其实在能量的世界,『这个人不高兴某个同事偷懒』之类的,这些在能量的世界发生的情绪的不愉快,它都会具象化到你实际上公司的具体事务上。这个东西很难分割,能量它一定会有办法具象化。
故岔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则音,气息弗然,于是并生心厉。所以,这些你没有料想到的负能量开始爆炸的时候,到后来事情搞坏的时候,你会生气,但是你会搞不清楚大家是怎么生气的。而且这个时候,你讲话就会越讲越偏激,好像诡辩,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好像野兽要被杀掉以前乱叫乱叫那样子。大家气都非常喘,心都变成恶鬼了。
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一旦情绪开始变坏、事情也出了状况的时候,人就会开始『剋核太至』,人的我执的左脑,最常有的反应就是:想办法更加用力地控制、更加严厉地要求。
可是到了这种负能量已经很充足的时候,你还想要用更严厉地控制、更用力地要求,来压迫他、改变他的画,就一定有『不肖之心应之』。一定会让他响应你的方式,更加地荒唐可怕。已经到这个情况,你还想要控制局面的话,越用力,问题就越多了。
而不知其然也。而你今天说:『我的公司……怎么会变成那么痛苦的职场?』的时候,其实你的头脑是没有好到能够知道『这事情是怎么样的因果结构,所以到今天变成这样』的。
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他说:你连『过去到现在怎么变成这样的』都看不出来的话,那『现在到未来会变成怎么样』,你知道机会就更加渺茫了。
职场里面,就是会发生这种负能量累积、累积……然后工作越来越痛苦的一个状态。
面对我们职场都会发生的这种状态,孔子说了:『无迁令,无劝成,不做任何用力的事情』这三件事,是我目前在做的工作、在人生都封为圭臬的。
『无迁令』,就是我经营这个事业,我知道我的愿景是什么。比如我教书,几乎是手艺人,已经不太关系到员工了。像我这个事业,我可能希望大家有地方坐,我能够讲课讲得好一点。各位如果是处在别的业界,可能会更复杂一点。但是『无迁令』的意思,就是你自己使命必达,知道自己的目标,不妥协而随便降低标准。
你自己内心对于你的工作有一个要求、一个愿景。不只是工作,其实你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分位、或者扮演的角色,都一项工作。比如说你今天,是某人的妻子或者先生,你对『我要如何地幸福快乐』,你也是有愿景的,对不对?那这些工作上的愿景、家庭生活的愿景,就是你的『令』。你内心这个由衷渴望的这个目标、愿景,你不要给他打折扣,叫做『无迁令』。你要非常清楚『我真正要的是什么』。
当然,这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讲,好像有点为难?现在很多人,似乎不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比如说我看现在有些小孩子,毕业去工作,我问:『你喜欢这个工作吗?』他说:『不知道啊,反正……总可以学到点东西嘛。』我就觉得:『你学到这些你不要的东西干嘛?』
我工作上是非常秉持这件事的。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如果有任何人——我的员工,或者是找我合作的企业方——来到我面前,告诉我『他想帮我做什么』的时候,我一定会很精确地分辨:『他想做的,是不是我想要的?』就算他说得很美好,说什么『帮我出一系列的书可以赚很多钱』,如果这不是我要的(我可没想关在家里做那么多书啊!)我就放弃。但是,有一点:『无劝成』:不能去说服对方做我要的事情。
我觉得我雇佣员工,到今天,实践这句话,有一个很开心的结果:员工不好用。我直接开除,不必花力气管他。合作方也是一样的,他要帮我做的事情,不是我要的,我就不跟他合作就好了。
我不用花力气去说服他说:『你要迁就我一点,这是我的愿景。』因为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前提就是:你的愿景,对方其实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对方的人生,对他来讲,也有他自己觉得重要的事。对他而言重要的事情,不见得是你的愿景,他不是为你活的,人家的人生有他自己的愿望、有他自己的目标。人家跟你做事情鬼混,搞不好他内心的愿景是『我希望我的太太能怀上第三胎』。人家的梦想不一定在你这个事业啊,他对你这事情『就是没热情』的情况是很多的。
我在台湾的助教身上试过,很多我想做的事情,我这样『无迁令、无劝成』地审慎观察,真的会发现:跟我那么多年的助教,像丁或者莹莹,还是有很多时候是:『叔叔想要做的这件事情,我们没特别想啦。』
我不是在论是非,不是在说『效忠于我才是对的』。而是,每一个人,在那个时间点,他都可能会有他觉得更有趣的梦想、有他更想要追求的别的事情。
你如果劝成——希望人家,或者甚至控制人家、说服人家——来迁就你的梦想的话,对方能量上一定也会有很多『委屈、不甘心』的念波在层层累积,到时候又具象化出来,炸坏你的事情。
这就是『过度、益也』,这种事情是你千万不可以用力的。这对我来讲是非常好用的一个法门。
『不迁令、不劝成、不用力』这件事情,用台湾人的普通说法,叫做『全力摆烂到底』。
摆烂,就是让它烂在那边你不要救。不管公司失什么火,都不要救火。如果你在公司上过班,大概都会知道,公司有时候会有一些状况,是需要救火队的。大部分的情况,公司方都会要求员工全力救火。但如果我今天是一个执行《庄子》的管理者的话,那就是『有火不要救,让它尽管烧』。如果这个火最后烧掉了一个部门,你就会知道这个部门是不必存在的了。
你被蛇咬一口,《庄子》的公司管理心法,是你不要去赶快解毒,要让你这个整条手臂都烂断掉下来。
所有你今天遇到的问题,它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只是在救火,在处理这个『果』的部分,而不去看到『因』的部分,你这公司是没办法好转的。因为这个结构,还会不断地制造同样的坏结果。
但是如果你就是让这个『果』的部分彻底业障燃烧,真的烧烂掉,彻底认赔;而你只全心全力静静地观察:『我过去在这个流程的设计上,是做了什么设计,才让我今天得到这个结果?』真的看透了『因』,问题才有机会真的消失。
而这个『因』,刚刚《庄子》的文本也有讲,很多都关系到人的心情。
在这个设计里面,同事之间彼此比较、彼此不开心等等等等。甚至,有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每一个同事的绩效都要『按件计酬』,大家都不能领一样的月薪。有很多在结构设计上需要调整的,才能够避免这个『果』再度发生。
但是,如果你的这个结构,就是不断地产生这种负能量、结出这个果,然后你要求员工要为公司卖命,要当救火队……这样事情会没完没了,业障会一直延烧下去。
所以,《庄子》是比较是壮士断腕型的——不救火,看这件事情能烂到什么状况——因为重要的是我『核心的设计』有没有办法改善,不是去救这个末端的问题。
如果说,佛家有时候会讲『前世因果』之类的,那《庄子》讲的『因果』,就是更加实际的现世报了。正如同佛家常讲的『欢喜顺受这恶果,也是在消化业障』,现世报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个恶果爆出来了,就认了(当然,实际上大家在消业障时,都是不会欢喜顺受的啦)。但是,要借着这个恶果去找原因。在『因』的部分能够做出调整,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