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保健日|16个养生谣言千万别信了
全文4201字,阅读大概需要13分钟
10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保健日”。“保健”一词常常和健身、养生、保养等词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些流传的不靠谱的保健知识,不仅无法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相反还其害无穷。小编也盘点了生活中的16个谣言,用权威专家的解读,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养生习惯篇
01谣言:“春捂秋冻”身体好
真相:因人而异、适度而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尤丽2019年在“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春捂秋冻是古人对养生的总结,虽然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要因人而异、贵在适度。
对于老人、儿童、月经期及妊娠期的妇女以及患有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的人群,不适宜秋冻,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避免感冒。
即使适合秋冻也要护住头部、肚脐、后背、肩膀和双脚这几个重要部位,因此根据自身习惯适当“春捂秋冻”强体质。①
02谣言:清宿便、排肠毒,身体更轻松
真相:都是商家的营销噱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于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都是泻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造成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带来肠道癌症隐患。
所以,所谓的“清宿便,排肠毒”,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不管是在中医上还是西医上都没有科学依据。②
03谣言:睡前喝点红酒,帮助睡眠
真相:红酒也是致癌物
“每天喝一杯红酒,能够保护心血管,还有助睡眠。”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真相是,睡前饮酒不仅不助眠,而且长期危害比失眠更严重。
首先,长期睡前饮酒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大脑细胞受损,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大脑缺氧等问题,所以酒后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影响大脑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神经认知功能。其次,长期饮酒助眠或大量饮酒还会导致真正的失眠。酒后入眠还可能导致睡眠呼吸障碍和呼吸暂停。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把酒精(及酒精类饮料)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从有利于健康的角度,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永远是不喝酒!
生活饮食篇
04谣言: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
真相:营养价值没区别
近些年,菜市场里的土鸡蛋比洋鸡蛋营养价值更高,有人认为散养的土鸡蛋更天然、更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所谓“笨鸡蛋”、“土鸡蛋”、“柴鸡蛋”,指的都是农家散养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营养。据畜牧学研究资料和食品测定数据,散养鸡蛋和鸡场蛋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维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黄颜色与饲料原料有关,和养殖方式无关。如饲料中增加青菜叶、藻类、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类胡萝卜素物质,蛋黄颜色自然变深。
因此,从营养价值看,重要的是鸡吃什么,鸡的生活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是不是农家养的笨鸡蛋并不那么重要。③
05谣言:清淡饮食=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口味清淡
不少患者在出院时,医生都会在医嘱中建议清淡饮食,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及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在2021年7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清淡饮食实际上是口味的清淡。④
清淡饮食从医学角度来讲,是不含肉类的碳化合食品,石汉平认为给肿瘤患者提供6大营养素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清淡食物不含蛋白质和脂肪这显然对身体是不利的,脂肪是控制性地摄取,而不是完全不吃。而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健康时报刊文:清淡饮食的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的来源。⑤
孩子篇
06谣言:孩子发烧捂汗退热好得快
真相:更易导致严重疾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珺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因为宝宝四肢供血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神经很容易发生紊乱,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还会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就是把宝宝错误包裹引起的严重疾病。患儿处于发热期,尤其要注意应当散热,不能捂。⑥
07谣言:孩子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
真相:不戴近视度数才会增加
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杨晖主任医师表示,在看诊时遇到很多家长知道孩子近视但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认为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增高,但实际上孩子近视后如果不戴眼镜,上课会看不清黑板或投影仪,则加剧用眼疲劳,反而会使近视度数加深更快。青少年儿童近视加深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近视增长的速度。
杨主任强调,在防控近视的策略上要始终牢记:第一,做好预防,科学合理用眼,增加户外运动,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户外时间;第二,一旦出现看不清、眯眼等行为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科学防控,预防高度近视发生;第三,如果已经成为高度近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⑦
08谣言:孩子早晚会长高?
不用太焦虑孩子身高
真相:身高需要家长适当进行管理
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科主任朱新宇在2021年7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家长对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孩子身高全靠先天,盲目相信遗传。其实,遗传因素只占身高发育影响的60%到70%。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早晚都会长高。事实上,人们80%的身高生长是在青春期之前完成的。
他强调,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期间,要做到知情、权衡和行动。了解孩子的身高现状,选择合理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身高生长,发现问题之后要尽早、持续、科学地去干预。他建议,科学管理身高要遵循五个点,第一,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要进行均衡的营养补充。第三,要确保充足的睡眠。第四,要合理的运动。第五,保持愉快的心情。⑧
09谣言:流鼻血要抬头止血
真相:头稍稍前倾,轻压鼻孔止血
流鼻血时,仰头会使鼻血回流至咽喉,但出血并未止住,只是家长看不见,便以为止血了。且这种做法易使得鼻血呛入气管令孩子咳嗽不止,甚至堵住气管造成呼吸阻塞,让孩子更加不适。正确的做法其实是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稍前倾,轻压鼻孔止血,在额部和颈部进行冷敷。
女性篇
10谣言:多吃红糖红枣能补血
真相:并不能补血
红糖是没有经过精炼的糖,其中高达96.6%的成分是糖类,而包括铁在内的矿物质的含量非常少。想用红糖补血是不靠谱的。喝红糖水,最多就是给能量不足的你补充必不可少的糖分。
虽然红枣皮红红的,但红枣的铁含量并不高。干枣中的铁含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鲜枣中更低,只有1.2毫克/100克,而且枣里面的铁不好吸收。相似的,枣的含糖量也比较高。
真正的补铁食物: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在内的红色的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等。⑨
11谣言:按摩淋巴能排毒
真相: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很多美容养生会所都有“淋巴排毒”的项目,声称按摩淋巴可以起到排毒治病的疗效。不过专家认为,淋巴排毒根本是个伪概念。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审批过一项'淋巴排毒’的技术。所谓淋巴排毒,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宣传中说的多有堵塞是真的吗?健康状态下,淋巴是不会堵塞的,它们自己就会正常循环,根本无需你去按压排堵。相反,如果你淋巴真的堵塞了,这是疾病,压根不能乱按,反而还会扩散,加重病情。⑩
男性篇
12谣言:打呼噜意味着睡得香、睡得深
真相:打呼噜其实是呼吸暂停综合征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林俊岭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呼噜响并非是睡得香、睡得深的表现,实际上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夜间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果鼾声很大、很不规律,并且白天十分疲倦,甚至不自觉地打盹,这些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征兆,要及时就医。⑪
13谣言:肾虚了就要壮阳
真相:补肾≠增强性功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庞然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有些男性朋友习惯“肾虚”直接买点“壮阳”的药物。其实,这主要是很多人对中医肾主生殖这一概念的误解。
大家认为既然肾掌管着人体的生殖功能,那么用点增强性功能的药物肯定就能补肾。其实不然,从中医来讲,人体的肾虚可分为肾气虚、肾精虚、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体质,乱用“壮阳”药物只会有害无益。⑫
老年篇
14谣言:年龄大了睡硬板床身体好
真相:反而会伤腰
中老年人不适宜睡太软的床垫,但睡硬板床也并不是让人撤掉床垫、在硬床板上铺上床单就睡,只是区别于软床垫的一种说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吴少鹏在2016年接受老人报采访时表示,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腰痛症状缓解。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腰部得不到支撑,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所以床板上要垫3~5厘米的软垫。⑬
15谣言:多喝骨头汤能补钙
真相:骨头汤含钙量很少,
喝300碗才能满足需求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孔西建介绍,曾有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5公斤猪骨头加上5公斤水,在高压锅里熬上10小时,结果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经检测不到10毫克,而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200多毫克,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孔西建介绍,骨头汤里大部分的钙盐,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此外,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如果喝得过多,反倒容易引起老年人血脂增高、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隐患。因此,建议老年人尽量少喝骨头汤。⑭
16谣言:喝醋能软化血管
真相:不能,且大量喝醋还会灼伤食道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孙桂菊在2015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醋本身含有许多营养成分,主要成分是醋酸,另外还有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对于促进胃酸分泌有好处,不过醋对软化血管的好处,功效并没有那么神。
不仅如此,直接大量喝醋,醋的酸度太大,还会损伤胃黏膜,食用过量会灼伤食道。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涵英表示,血管硬化、血管狭窄往往是由高血脂、高血压慢慢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附着在血管上,才造成血管狭窄。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动脉硬化。
专家表示,预防血管疾病,还是平时做到营养均衡,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油腻、高脂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保持心情愉悦,从而降低血脂、保持血管弹性。⑮
参考资料:
①2019-10-11 北京114预约挂号《“祖传”的保健误区,快看你有没有中招?》
②2014-01-30 健康时报《别让“宿便”吓着了》
③2019-03-26 健康时报《长期吃素不健康》
④2021-07-0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别再讲“清淡饮食”了!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18率已高达80%》
⑤2019-03-26 健康时报《长期吃素不健康》
⑥2020-08-04 健康时报《孩子发烧父母误区多》
⑦2020-10-27 健康时报《关于“近视”,家长容易有三个误区》
⑧2021-07-26 健康时报《孩子早晚会长高?专家:这是生长发育最大误区,要不得!》
⑨2018-01-12 健康时报《红枣红糖不补血》
⑩2013-12-19 健康时报《淋巴排毒没有科学依据》
⑪2011-03-28 健康时报《鼾声大并非睡得香》
⑫2018-08-16 健康时报《您误解了肾虚》
⑬2016-10-10 老人报《睡硬板床不是睡床板》
⑭019-03-05 健康时报《还再说骨头汤能补钙?看完医生这个实验,你就全明白了!》
⑮2015-02-09 健康时报《喝醋软化血管只是想当然》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健康时报”(ID:jksb2013),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谢绝二次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