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类方你知道几个?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是治疗中焦虚寒证的主方,以理中丸为基础而加减的方证有很多:
1.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即本方加制附子90g,炼蜜为丸,每服 5g,开水送服。治本方证而虚寒较盛,四肢逆冷者,温中散寒力量较原方强。《保命歌括》于本方加童便、猪胆汁各半杯。治寒证呕吐,阴盛格阳不纳药者。加入二味寒性药物,有同气相求、盛者从治之意。亦治呃逆。这种呃逆显系阳气虚衰,筋脉失其温煦而痉挛,甘草甘缓之功便派上了用场。若治阳虚失血,药量宜重,干姜、附子可用30~60g,人参可用15~30g。
2.桂附理中汤(《中医内科学》):
即本方加肉桂、附子,水煎服。治脾肾虚寒,吐利腹痛,手足不温等症。温补脾肾,振奋阳气功力较原方更强,是兼肾治的加法。
3.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
即本方加丁香、吴茱萸,水煎服。治胃寒呕吐,体现温中降逆法则。亦治腹痛,有温中止痛作用。是偏寒的加法。
4.砂半理中汤(验方):
即本方加砂仁、半夏,水煎服。治本方证呕吐甚者。二药均有燥湿醒脾、降逆止呕之功,能奏温中降逆功效。是偏浊阴上逆的加法。
5.枳实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即本方加枳实、茯苓。治脾胃虚寒,脘腹痞满,腹胀腹痛。枳实有行气消痞作用,茯苓有淡渗利湿功效,用于中焦虚寒,津气阻滞而生疼痛之证,可谓合拍。是偏气滞的加法。
6.加味理中汤(《澹寮方》):
即本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加姜枣煎服。治肺胃俱寒,咳嗽。加入祛痰的二陈,止咳的细辛、五味,能奏温中化痰之效。原方加胡椒,名胡椒理中汤。治脾肺虚寒,作嗽不止。其温运脾阳之功亦较原方为强。是兼治肺的加法。
7.治中汤(《张氏医通》):
即本方加青皮、陈皮,治冷食积滞。体现温中行气法则。是兼气滞的加法。
增损理中丸(《外台秘要·引延年方》):
即本方加厚朴、茯苓。治霍乱吐利,下气能食。加入醒脾利气的厚朴,甘淡渗湿的茯苓,体现温中健脾、利气行津法则。是兼津气逆乱的加法。
8.茯苓理中汤(《外台秘要》):
即本方去白术,加茯苓、木瓜。治霍乱,脐上跳动。脐上跳是水气已动现象,也是经脉挛急之征,故加淡渗利水的茯苓,柔肝舒筋的木瓜。是兼肝的加法。
9.理苓汤(《朱氏集验方》):
即本方与五苓散同用,水煎服。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又名二宜丸,治泄泻。肾命气化失常,脾胃运化不及,水液失调,用此方两治脾肾,可谓对证。是温中与利水同用的结构。
10.附子麻黄汤(《三因方》):
即本方加附子、麻黄,水煎服。治寒湿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语声混浊,心腹胀,气上喘,不能动。寒湿阻于中焦,当用理中法温运中阳,本方妙在加入温肾化气的附子,宣降肺气的麻黄,三焦并治,使水液运行无阻,何患寒湿不除。是三焦同治法。
11.连理汤(《张氏医通》):
即本方加黄连、茯苓,水煎服。治脾胃虚弱,呕吐酸水,亦治虚痞。治泄泻亦有疗效。张石顽说:“暑泻,盛暑逼于外,阴冷伏于内,非连理汤不可。”是寒热共用的配伍形式。
12.疏黄饮子(《医经会解》):
即本方加茵陈,水煎服。治寒湿发黄。是寒热共用的配伍形式,也是肝脾同治的配伍形式。
13.胶姜理中汤(《魏氏家藏方》):
即本方加阿胶、艾叶、当归、黄芪。水煎服。治脾虚便血。体现益气摄血法则,也是肝脾同治的配伍形式。
14.理中加二味汤(《外台秘要》):
即本方加当归、白芍。治霍乱吐下,胸满腹满。加入当归活血调肝,白芍柔肝缓急,胃肠挛急而见吐利腹痛,投此最为恰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