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顽癣:丹道医家秘传外科“一扫光”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红蓼山馆医集》,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红蓼山馆医集

中医不能不学 中医外科秘诀

张觉人(1890—1981),字梦禅,自号觉因老人。少年迭遭不幸,却勤勉好学。自13岁先后师从伯父张义泰、道人倪静庵及廖复阳等学习中医内外诸科及丹道之学。张觉人先生一生光明磊落,道德高尚,治学谨严,矢志国术,潜心著述。临证教学70余年,以丹医济世,活人无数。在中医外科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列丹药的研究尤具心得。著有《外科十三方考》《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丹药本草》《五禽气功》《外科学讲义》《方剂学讲义》《本草学讲义》《红蓼山馆医集》等著作。

顽  癣

癣疮最难治疗,往往经过长年累月都难获得理想疗效,甚至有缠绵终身者。其发病原因多由风邪凝聚皮肤郁而化热,久则耗伤血液,皮肤失却营养而成此症,也有认为是由风、热、湿、虫四者为患而造成。《外科心法》把它分成干、湿、风、牛皮、松皮、刀癣等六种类型,把癣的类型作了概括的归纳,谓干癣瘙痒则起白屑,索然凋枯;湿癣瘙痒则出黏汁,浸淫如虫行;风癣即年久不愈的顽癣;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刀癣则轮廓全无,纵横不定。实际上癣的类型并不止此,其只是把常见癣疮类型划出了一个大概范畴便于处理,日本某皮肤专家则把癣的种类区别出30余种,西医则肯定其病因为感染真菌。癣初发时皮肤损害部位有聚积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浅褐,表面微亮,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在情志被动时症状往往加重,有局限和播散两型。局限型好发于颈两侧;播散型好发于头部、四肢、肩腰等处,病程极端缓慢,故往往迁延缠绵甚久,而愈后亦易复发,故有“顽癣”之称。治疗方法不可胜数,而有确效者却不多见,内服有效者尤少,往往仅是暂时消失症状,转瞬之间又见复发。我的治疗方法是:初起者则用消风散重加浮萍;葱豉内服以发汗祛风,局部疗法除“一扫光”外,则常用“愈癣酒”外搽,颇能获得理想疗效,在药物不便或穷乡僻壤时偶尔也采用“羊蹄根散”外搽,但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小小的一个皮肤病竟难倒不少名医。

附:治癣妙方

①消风散

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苍术、苦乡、蝉蜕、炒大力子、生知母、煅石膏各三钱,木通、甘草各一钱,浮萍一两,豆豉五两,黄芪一两,葱白7茎。

制法:共煎水。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或于每天临睡时服一次,盖被取汗,但服量以稍多些为佳。

②愈癣酒

处方:官桂、良姜、白芷、北辛各三钱,斑蝥二钱,白砒二钱,白酒600毫升,轻粉一钱。

制法:除白砒外共研成细末投入白酒中浸之,白砒研末后投入白甘油30毫升中,每日数次振荡之,促其加速溶化(因白砒不能全溶于水及酒中,故先以甘油溶解后方混入酒中备用),药须浸10天后方始滤出,在浸泡时每日必须搅动数次。

用法:用时以棉签或新笔蘸药酒搽于患部,但不要涂在健康皮肤上以免受到损害。

适应症:统治各种癣疮,癣愈之后并不变生他症,是我多年的有效验方。

③癣宁

处方:白砒一钱,轻粉二钱,鲜石灰五钱,碱水适量。

制法:将各药研为细末,密贮瓶中。

用法:用时以碱水将药末调如糊状,将之抹于患部(千万不要涂在健康皮肤上)至愈为止。

碱水是民间常用的植物碱,也叫做草碱,有强腐蚀作用,故不可接触健康皮肤。草碱制成时本来是块状物,经久接触空气后遂溶解成为浓厚液体流质,如需减轻腐蚀作用,亦可酌量加入部分清水以稀释之。

此方亦可去疣,用时将疣子表皮用三棱针略为刺破,然后将药点上,几次之后即可将根拔出,类似水晶膏。

④一扫光

这里所说的“一扫光”与有的外科文献中所说的一扫光不同,这种一扫光不仅单独用来治疗皮肤病,而且还可用作脱毛剂,是我从一江湖术士手中学习得来的秘密方剂,又名“光华电力粉”,因为此药加水调和后马上放散出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硫化氢气体来,他们就把这种气体称作电气。此方对于一切顽癣、瘌疥等皮肤病确有一定疗效,故把它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处方:石黄、新鲜石灰不拘多少。

制法:将二药分别研末,分别贮存,严密塞紧,勿使泄气,石灰以越新鲜者越佳。

功能:解毒,杀菌,止痒。

用法:临时估量患部大小用药,以1成石黄配合3成石灰,用冷水调成稀糊状平均涂敷患部,约一钱币厚,不可包扎,俟敷药部有灼热感觉时即将药拭去(干拭,不可沾水)。如患部发痒者是全部都得到抑制的表现,千万不要搔抓,尽量克服,轻者只消一次即可痊愈,重者最多3次亦可除根,已经累次实践,确有比较好的效果。

这两种药粉必须在使用时才混合到一起,如不见水是没有什么气息的,但一加入水后即可嗅到一股相当浓厚难闻的臭气来。这种臭气的来源是药同水接触后放散出来的硫化氢气体。故调和好了的药必须一次用完,第二次用是没有作用的,故必须当时调和使用,不能久放。

图片源于网络,并非与本文对应

此方后来于无意中在好几种文献中都有了发现,如《串雅编》中的“剃须不用刀”和“绞面不用线”(旧时妇女常用线来绞面代替修面,在修面时必须在被绞的部位抹上一层谷壳灰或香炉灰)就是这一方法。剃须不用刀的处方是石黄一两,石灰一两;绞面不用线的处方是石黄三钱,石灰二钱。《古今秘苑》中也叫做“剃须不用刀”,《鹅幻汇编》中则名“无刀剃头”,处方是石灰、石黄、硫黄各等分。最后,还有一个值得交代的问题就是石黄一物现在许多地方都没有卖,如买不到石黄时也可用雄黄来代替,效果一样,只是力量稍弱一点。因为石黄、雄黄都同是硫化砷,只是分子小有不同。

有一病例,民国廿七年(1938)时重庆川陕渝招待所一女服务员谷安福,患顽癣,背部特多,来我处治疗。检查后是梅毒性癣,每天不停地搔抓,有许多血痂,当即以一扫光药粉治疗,涂药之后嘱其有痛感时即将药拭去。时值盛夏,人很疲倦,涂药之后感到非常舒适,遂伏案睡去,直至涂药处痛可忍时方醒,可是涂药处已发炎红肿起泡,泡破后流出甚多黄水,痛不可忍,损害部分很宽,约占全背1/2,当即用罗筛筛黄柏粉末一厚层,盖上油纸包扎。次日换药时黄柏已结成猪皮样,水汽已干,患部红活无皮,即以赤石脂3成、炒铅粉一成混合,薄薄筛上一层,包扎后嘱其不必揭视。一周后再来观察,揭视患部已全生嫩皮,一切良好,遂停止用药。

红蓼山馆医集

张觉人 编订

学苑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