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临证指南医案:用大泻心汤治疗白血病一例

选自学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书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指南医案》
【原文】
治心中虚烦,懊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芍药  干姜炮  甘草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白血病
王某某,男,12岁,1995年3月4日邀诊。
家人哭诉,在省某医院住院两月余,效果不佳。生化检查结果,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0×1012/L、白细胞计数2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血红蛋白浓度54g/L、淋巴细胞比值80%、原幼淋巴细胞11%、血小板计数15×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40%,红系细胞占13%,粒系占27%,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诸医束手,不治出院。
症见:面色苍白如纸,满口生疮,身面浮肿,大便鲜血,恶寒发热,手足冰凉,脉沉细数,病情危重。翻前医病历,皆以为虚证,进大热大补之品,服之愈笃。乃系少阴热化证,拟大泻心汤:
黄连打,10g  黄芩打,10g  大黄5g  白芍6g  甘草6g  干姜6g
上六味,以水1200ml,煎煮400ml,分数次服,小量递进。
3月9日五付药服完家人来诉,便血减轻,已能进少量食物,药已对证,上方增大其量。
黄连打,15g  黄芩15g  大黄15g  白芍5g  甘草5g  干姜炒黑,10g
上六味,以水1200ml,煎煮至400ml,分数次服。
症状明显好转,口疮痊愈,诸衄停止。经一段的精心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按】
大泻心汤虽没能治愈血癌,却止住了衄血,改善了症状,减轻了病人痛苦,延缓了生命周期。此案例脉沉细,本属少阴病,因贫血过多,成假寒真热证,又因用热药过多而热化伤阴动血,故见口疮,便血烦燥,脉数等症。大泻心方中以小泻心汤祛热邪,甘草、黄芩协姜以复阳泻阴,与芍药同用收敛阴液以补血,浮阳下归肾元,故而生效。
以《辅行诀》药味合化与否论之,方中芍药、甘草酸甘除逆益阴,补血活血已燥;干姜味辛气温,与甘草同用,辛甘化苦以补肾;大黄味咸可软坚润燥,与味苦气寒黄连黄芩同用,咸苦泻心火,与甘草同用甘咸,以除燥烦;芩连苦寒与干姜辛热同用,除痞、调中而进食,三焦脏气得行,危病自缓。
【引证】

《张大昌注辅行诀》谓:“小汤加芍药味酸入血者为承使,兼加泻脾汤中姜草二味,谓是心功太强,逼血外溢,伤及心体,脉破内衄,故加芍药敛固阴气为之使,姜草辛甘适心化而全脾性,预防累及,辛甘化苦,子反助母,小大之比重情以为之,理之常也”。

《辅行诀校注讲疏》云:“本方名为大泻心,实则泻包络,包络代心行气,其中之火不可称君而以相名,此相火乃阴中之火,即所谓之龙雷之火。因包络为心之外围,亦可代心受邪,所受之邪,冲动其相火而发之病。本条诸证由前小泻心证加重而来,而小泻汤证之‘心包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故本条诸证亦当为受外邪而至手厥阴经脉之动而成,而‘外邪’中相火之气乃‘湿热伤阴,阴虚内热之火’(见《中国天文医学概论》第129页,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此热与手厥阴心包络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而易于相合为病,故此,本条所泻之火乃湿热之相火,病位在心包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