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三百句 3 . 脏腑理论之二十九

入门·经典·临床· 栏目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三“脏腑理论”。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

【论述】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在心之上,因心为君主之官,故唐代孙思邈将其喻为华盖(帝王所用的伞盖)。《灵枢·九针论》说:“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因为肺所处的高位,所以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肃,肺气总以肃降为顺。清代吴瑭说:“肺为手太阴,主降,本阴也;其用主气,则阳也。补阴者,补其体也……补阳者,补其用也。”(《医医病书》)如果肺失清肃,就会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出现咳逆气喘,呼吸不利等症。因肺居高位,前人认为治肺之药应当轻清,故明代王肯堂说:“肺为天,其位至高,其体至清,故用轻清顺利之剂投之,使肺气清肃而火易散也。”(《医统正脉全书·活人书·卷四·火》)也就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意思,强调了肺脏疾病用药要轻清的特点。

  

肺主气,而气能行水,肺又居高位,故清代唐容川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的功能,使三焦水道通调,津液布散全身,水液下输膀胱。若肺失其宣发和肃降之职,便可导致水液代谢的紊乱,故临床上对某些水液代谢的疾患,可以从肺着眼。如小便不利,可通过宣降肺气,使水液能顺三焦水道下行膀胱,前人将宣肺行水的方法形象地称为“提壶揭盖”,这也是《内经》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病案举例】

例一

姜卫周等编《成方新用治验大全》载:丁某,女,26岁。产后四日,感受风寒,鼻塞咽燥,咳嗽无痰,小便点滴不通,曾导尿2次,仍无尿意,恶寒发热,尿意急迫,痛苦难言,苔白根腻,脉浮略数,投西药利尿剂及中药八正散均无效。此由营卫不和,肺气失宣所致,拟葛根汤加桔梗、车前子。3剂后,小便涓滴可行。续3剂后,小便通畅,已能自行排尿。

  

例二 

《陕西中医》1984年第8期曾载李鸿翔治某患者,女,43岁。患者初因外感咳嗽,治未彻底,反复发作已年余。近半年来每咳嗽较剧时即小便失禁,常常一日更衣数次,颇为苦恼。询其痰少而难咯吐,气短而似喘息,时或自汗恶风,苔薄而白,脉细弱。胸透及心电图均正常。证属久咳伤损肺气,气化失常,无能调控水道,新咳宜乎宣散,久咳当予补益。炙黄芪30g,南沙参15g,百部24g,百合15g,炙冬花15g,紫河车10g,五味子6g,升麻9g,沉香6g,5剂。药后咳嗽大减,小便已不失禁,仍守前方加白术10g,防风6g,生姜3片,红枣5枚,连服15副而愈。

  

按语:以上两例皆为小便异常之证,一为小便不通,一为小便失禁,但在诊断中均发现与咳嗽有关,咳嗽之症总不离乎肺,联系“肺为水之上源”的理论,采用从肺论治之法,均获佳效。

帮助

学苑出版社

为全民所有制国有独资企业,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为主管主办单位。

学苑出版社的宗旨使命和愿景:

秉承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我社的作用。以图书出版为核心业务,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出版范围坚持以中华文化的传承为纲,以传统医药、民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考古文物、文史和古籍整理、戏曲曲艺、文化景观、科技史等领域选题为目,侧重基础文献资料、田野作业材料以及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与记录,从而进一步夯实在这些领域的选题策划、出版的基础,提高核心增长能力和竞争力。依托主体出版范畴,加大大众读物、少年儿童读物、绘本和动漫图书以及工艺品化图书的开发力度,加大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图书的开发力度。

继续加强珍稀资料、工具类文献的资源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与IT业、图书馆和博物馆界、工艺美术界、拍卖典当业以及一些学术团体等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共同开发电子图书、网络阅读平台和网上书店,开发速度力求与纸介质图书衰减、数字化阅读兴盛的此长彼消趋势保持同步。围绕出版这一核心业务,并依托广泛联系的相关学科和业界,积极准备,选择时机,寻求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合作伙伴组建股份有限公司,适度开拓文化产业的其他项目,扩展经营范围,进行业态多元化,走内涵式扩张发展道路。

摘自《学苑出版社管理制度·学苑出版社的使命和愿景》

醫道傳承叢書

(繁體豎排誦讀本)

★ 國醫大師推薦,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 醫道:區別於僅僅著眼醫技的中醫學大道,究天人之際,貫穿中醫哲學、中醫理論、中醫臨床的生生之道,是中醫學最本質、最具指導意義的核心與神髓。

★ 權威讎校、最佳底本、豎排繁體、現代標點;附有版本源流、學術考證。

名譽總主編:干祖望

叢書總主編:王心遠

叢書副總主編:邱浩

《醫道傳承叢書》專家顧問委員會:

(按姓氏筆畫排序)

干祖望 王子瑜 王玉川 孔光一 印會河 朱良春 李今庸 李振華

李 鼎 李濟仁 何 任 余瀛鰲 金世元 周仲瑛 孟景春 胡海牙

馬繼興 郭子光 唐由之 陸廣莘 陳彤雲 許潤三 張士傑 張 琪

張舜華 張學文 程莘農 費開揚 賀普仁 路志正 劉士和 錢超塵

顔正華 顔德馨

《醫道傳承叢書》書目

第一輯:醫道門徑

《醫學三字經》 【清】陳修園  著

《瀕湖脈學》     【明】李時珍  著

《藥性賦·藥性歌括》【金·元·明】張元素 李東垣 龔廷賢 著

《醫方集解》     【清】汪 昂 著

《長沙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金匱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時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第二輯:醫道准繩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唐】王冰次注【北宋】林億等校正 孫兆重改誤

《黃帝內經靈樞》   【北宋】史崧    音釋

《難經·新難經集注》 【明】內府 刊印【北宋】王惟一   集注

《神農本草經》  【齊梁】陶弘景編   尚志鈞輯校

《傷寒論》      【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撰次【北宋】林億等校正

《金匱要略》  【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集【北宋】林億等詮次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晉】皇甫謐原撰【宋】高保衡 孫奇 林億校正

《脈經》  【魏晉】 王叔和撰集 【北宋】林億等類次

第三輯:醫道圓機

《溫熱論·濕熱論》   【清】葉天士 薛雪 著

《溫病條辨》                      【清】吳鞠通  著

《溫熱經緯》                      【清】王士雄  著

第四輯:醫道溯源

《宋刊周易本義》            【宋】朱 熹 撰

《道德經》 【東周】 老聃  撰 【西漢】河上公注

《尚書洪範·五行大義》 【商周】 箕子  撰 【隋】   蕭吉  撰

微店精品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http://shop111227.cn/jPuzP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