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践行录:张仲景祛痰通阳八法

祛痰通阳是指通过祛除湿痰浊水等阴霾之邪,以排除人体气机阻遏,使阳气复通的一种治疗方法。祛痰法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古今医著论述亦众。而祛痰通阳法,尽管千百年来也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历代方书论及较少。自叶天士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后,大多以为祛痰通阳法始于清代。其实不然,祛痰通阳法当首创于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提出祛痰通阳之名,而实奉祛痰通阳之法。我重温经文,认为仲景的祛痰通阳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今试述之如下,以求正于同道。

1.利水通阳治厥悸

水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伤及人体脏腑经络,往往阻遏阳气疏通,致使人体气机失布,经脉运行不畅而出现水停阻遏诸证。如张仲景的“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以及“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即为水停阳阻之典型证治。水饮停蓄心下,阴邪凌心,心阳受阻则心悸时作;胸阳被遏,阳气不达四末则厥。厥、悸之作,显系水饮阻遏胸阳,阳气不通所致。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桂枝、生姜)有利水通阳之功,服后可使水去、湿除、痰消,阳气复通布达,病人自能厥回悸止。

痰水内停所致的悸、厥之证,其临床表现外似虚寒而实为饮阻,我就曾见有医者误以补元汤、归脾汤专事温补治疗,此大误也。究其此证病机,实属虚实夹杂,邪多虚少,此际痰水内停是主要矛盾,治之则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利水通阳以治标顾本,痰水一行,阳气复通,其他症状也就迎刃而解了。

2.祛痰通阳治胸痹

胸痹病是以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疾病。病由上焦阳气不足,水湿痰浊停聚胸中,致使胸中阳气痹阻不通所致。《金匮要略》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背痛、短气”,又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胸痹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证上焦阳气本显不足,痰浊停胸,更加痹阻阳气,加重胸阳不通,当治标固本。仲景以祛痰通阳、开胸行痹的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白酒)为主方,以半夏、瓜萎祛痰开胸,合以薤白、白酒通阳行痹,则痰浊去,阳气通,胸痹心痛彻背之病可愈;若胸痹痰饮停胸,上犯及肺,而兼胸中气塞、短气。其邪气轻者,可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利气化饮以通阳,如此则胸痹自已。

胸痹病痰湿聚久,胸阳受阻,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影响心肺气血的运行,从而产生瘀血,尽管仲师方中的白酒、薤白也具有活血作用,但尚嫌力弱,所以后世医家在治疗胸痹时,常在祛痰通阳的同时伍入活血化瘀之品,这也是对仲景学说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扬。

3.涌吐痰涎旷胸际

痰涎停聚胃脘,也能壅阻胸胃阳气,使其失之布达而出现阳气不运的病症,如“病者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之证,由于痰涎阻塞胸胃,影响胸中阳气流通,布达失司而至手足厥冷。病位偏上,病势较急,治以顺其势而越之,主以瓜蒂散(瓜蒂、赤小豆、淡豆豉)涌吐痰涎。祛湿行水的一物瓜蒂汤治太阳中暍、水行皮中的暑湿阻阳之恶寒脉微弱等证,也属祛痰通阳之例。

4.温降痰逆愈吐利

肝胃虚寒,寒浊上逆,滞胃阻阳,使阳气不运四末,其阳气郁阻较重者,犹如少阴病。如《伤寒论·少阴篇》有“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病由寒饮之邪内滞,胃气上逆而呕吐繁剧,清浊相干,使阴阳气机逆乱,不相顺接,而病手足逆冷,其证貌似少阴,实为寒湿犯及肝胃。吴茱萸汤重用吴茱萸、生姜温胃降逆,辅以人参、大枣大补元气。寒湿去,吐利止,胃中阳气达于四末,则手足自温。

5.利水清热皮水愈

在表之水不兼风邪者谓之皮水,如《金匮要略》曰“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又曰:“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蒲灰散由蒲黄、滑石二味组成,《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用治“小便不利”,可知蒲灰散有清湿热、利小便之功。皮水病人手足厥冷,是由于水邪偏盛所致。外现水肿,内有郁热,水邪阻隔身体阳气,使阳气不达四末所致。仲师治以蒲灰散利水泻热,水肿得消,气复流通,其厥自已。而不得以水为阴邪,厥为阴证,反用温药妄助内伏之阳。

蒲灰散方简效卓,使用简便,我常以此方三四克开水冲服,治疗泌尿系感染等病,以小便不利为主症者,单服此方,应手取效。

6.温胃蠲饮治厥哕

《金匮要略》曰“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汤由橘皮、生姜组成)。寒饮停胃,胃失和降而气逆于上,中阳为饮所阻,清阳不达四末而病手足厥冷。橘皮汤以橘皮温胃理气,生姜重用半斤以蠲饮散寒,使寒饮祛除,阳气疏通,胃气和顺,呕、哕、厥逆则有望获愈。

仲景橘皮汤方后有“温服一升,下咽即愈”,《金匮要略直解》注曰:“干呕非反胃,厥无阳,故下咽气行即愈,颇有道理。”

7.滑窍利水安子气

妇女妊娠时期,阴血聚以养胎,也赖阳气加以维系和蒸化。若水湿停滞,阻隔人体气机,也可影响阳气疏通。《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有“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汤主之,”即是治疗子肿的最早记载,也是利水通阳法的实际应用。以水气内停,清阳不升则头眩,阳气阻隔则洒淅恶寒。葵子茯苓汤二味相合,共奏滑窍利水之功,从而使邪有去路,邪去气通,阳气布达则恶寒身重等症可愈,正气恢复则胎元自安。

8.三焦通利微结去

《伤寒论》中有阳微结证,如“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变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病由少阳经受邪,三焦下利,痰湿停滞,郁阻经脉,阳气失布,故见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等证。其见证与少阴病的纯阴结,貌似而实异,故不须温补回阳。仲师主治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行痰通阳,服后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痰饮自化,气机通畅,阳微结可愈。

阳微结一病,在临床上常可遇到,其即有“头汗出,微恶寒”等表证,又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里证,虽兼见“手足冷、心下满”等阴邪阻阳之证,但细做综合分析,实属“半在里,半在表”的少阳病。小柴胡汤有和解表里、疏利三焦的作用,服后津调气通,不祛痰而痰自散,不通阳而阳气通。

总之,痰邪作为体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痰湿之所以内生,往往缘于人体阳气温煦功能的不足。痰湿积滞,又阻遏人体本显不足之阳气的流通和布达,二者恶性循环,互为因果。痰湿阻阳之证临床上多以虚实兼见、标本同病而出现,而祛痰通阳也正是祛邪与安正并举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在祛痰利湿的同时,用药大多偏温,以温扶正气,杜其本源,这也符合仲景“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的法则。再则仲景祛痰通阳法也启示我们:举凡临证之时,如见肢冷恶寒等寒象,应当辨其证、寻其因,审其到底是阳衰,还是阳阻,而不得一见寒象,率以温补助阳为治,误病误人。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说有八大厥证,你知道都有哪些?如何辨治呢?

    "张胜兵中医" 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 ...

  • 『强直性脊柱炎』伤寒践行录:张仲景祛痰通阳八法

    祛痰通阳是指通过祛除湿痰浊水等阴霾之邪,以排除人体气机阻遏,使阳气复通的一种治疗方法.祛痰法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古今医著论述亦众.而祛痰通阳法,尽管千百年来也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历代方书论及较少.自叶天 ...

  • 伤寒践行录:太阳病头痛

    20世纪80年代初,在郭杜镇开业看病时,曾治了一重感冒患者薛某,女,40岁,商店营业员.患病已2日,头痛剧烈,周身酸痛,发热,恶寒甚.脉象浮紧有力,舌红苔薄微黄.诊断为太阳伤寒,内挟蕴热.因见病人体质 ...

  • 伤寒践行录:太阳病咳喘

    (1)王某,女,31岁,工人.2011年9月20日诊:已婚未育."甲亢病"二年,常服三金片(成分不详).近来咳嗽20多天,医按支气管炎治疗,静滴头孢拉定.鱼腥草等治疗,已输液12天 ...

  • 伤寒践行录:太阳病腹痛

    选自学苑出版社<伤寒践行录>,欲知详情,请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作者为临床第一线的基层老医生,淳朴智慧,是难得的好医生,现在西安长里卫生所行医. (1)毛某,男,3 ...

  • 伤寒践行录:用经方治疗闭经一案

    罗某某,女,40岁.2013年8月20日.以月经3个月未来,日前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诊为卵巢早衰.打针服药治疗半月,月经仍不来潮而来诊. 诊见:体格一般,形体略显胖盛,面色淡黄.诉及平素月经基本正常,如 ...

  • 伤寒践行录:灵活运用郑钦安思想,附术汤证3例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伤寒践行录> 郑钦安学说是上溯<周易>.<内经>等古典医籍,精研<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再以他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

  • 伤寒践行录:灵活运用郑钦安思想,潜阳丹汤证3例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伤寒践行录> 郑钦安学说是上溯<周易>.<内经>等古典医籍,精研<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再以他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

  • 伤寒践行录:灵活运用郑钦安思想,补坎益离丹汤证2例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伤寒践行录> 郑钦安学说是上溯<周易>.<内经>等古典医籍,精研<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再以他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

  • 伤寒践行录:灵活运用郑钦安思想,四逆汤证5例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伤寒践行录> 郑钦安学说是上溯<周易>.<内经>等古典医籍,精研<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再以他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