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思辨

“认真”,人们一向都是予以肯定、褒扬的,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用了“最”字,可见对“认真”的推崇。确实,“认真”是我们干好事业的重要法宝。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诸如科学研究、会计事务等,必须认真,越认真越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世人不会忘记,一个小数点引发的悲剧: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遇难。军事上也不乏典型事例:冯玉祥本来是要派兵赶去河南北部的沁阳与阎锡山的军队会师,作战参谋拟定的紧急命令中却将“沁阳”写成了“泌阳”(泌阳在河南省的南部),结果贻误战机,成败异变,作战参谋也被处死。这些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但是,凡事往往不可一概而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现身说法:“今日下午有朋自长安来,送我纸笔,索我拙书,明知字丑不能见人,但盛情难却,斗胆而书之。只可惜了那金宣香墨。友人走后,砚有余墨,弃之可惜,乃涂鸦于纸,自觉竟比卖力写出的要有趣味,由此可见,凡事不可太认真,若摆出一副'创作的架势’,其实离艺术的自由境界已经甚远矣。但又不能太不认真,太不认真又跌入草率轻浮之泥淖。”在艺术创作上,精神与身体上适当放松,这样自由自在的状态是有利于出精品的。事实上,许多艺术精品都是在不刻意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当然,莫言所说“凡事不可太认真”,否定的只是“太”而不是“认真”,因为端着“创作的架势”往往桎梏创作的灵性;艺术创作还是应该有认真的态度的,“太不认真又跌入草率轻浮之泥淖”。艺术创作如此,学生作文亦如此,“端着架子”写不出充满灵气的文章,马虎敷衍也自然写不出精彩的文章。由艺术创作推而广之,有些时候,有些方面,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往往能充分展现才华,完美呈现精彩。

无论科学研究还是艺术创作,都是需要灵感的。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许多伟大的作品、思想、创造、发明和发现,都来自稍纵即逝的灵感。科学研究必须非常“认真”,而科学研究者在工作之外也不必时时端着“认真”的架子。比如,剑桥大学尊重英国人喝下午茶的习惯,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请教授们随意来喝下午茶。教授们一边自在惬意地品尝,一边自由随意的交谈,各门学科各种思想在活跃的气氛中调和,催生一个个奇思妙想。餐厅、走廊、过道,甚至厕所,随处都有一叠叠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方便教授、学者们能够随时记录突然冒出来的灵感。就这样,喝下午茶喝出了几十个诺贝尔奖!

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认真的态度和自由创造的状态,都是可贵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