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国家名片邮票128岁的临高灯塔

临高角灯塔,位于海南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的临高角海边,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是海南岛最早的灯塔,是船舶来往琼州海峡及通往北部湾,东南亚的重要引导标志。
国庆长假,我们特意慕名前往瞻仰了128岁的临高灯塔。
临高灯塔由法国人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民国十九年曾改造灯器,经几代航标人精心养护,灯塔原貌保持完好。
1997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
1998年,临高灯塔被列入《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进入世界著名灯塔之列。
2002年5月1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1套5枚,临高灯塔入选。
邮票设计者为樊景南,由北京邮票厂印制。
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8岁的临高灯塔,见证了海南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军侵琼、解放海南岛等重要历史。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英法列强凭借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为了疯狂地瓜分掠夺中国,控制琼州海峡,保证海运通道的畅通,首先选择海南岛的临高角和秀英港码头,以“琼海关”的名义为建两座铁灯塔而圈地。
1894年,法国人为了从海上入侵中国,在临高角(和秀英)修建灯塔,灯塔装有煤油白炽纱罩灯具等当时的先进设备。
1895年5月21日,英国籍人安时任琼海关税务司时,“琼海关”在临高角划地6.8公顷,建造灯塔及3座办公设施,由英国人一年轮换一次地长期掌管着照看灯塔的事务。
1939年,侵琼日军占据临高灯塔。
1950年4月17日,为参加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的船舶指引航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高灯塔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管理,1980年4月,划归国家交通部管理。
1984年,灯塔内部维护。
1994年,灯塔引进PRB—46mkl型进口灯器。
1995年,灯塔建供自来水。
1998年4月,安装美国泰蓝SeaBeacon2(mark—11)型雷达应答器,极大地提高了临高灯塔的助航功能。
2009年,安装航标遥测遥控系统。
2010年开始,依据灯塔初建时拍摄的照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灯塔开始修复。
2011年11月,海口航标处邀请上海航标厂的8位工程师对临高灯塔进行修复,将原安装在秀英灯塔的500毫米牛眼透视镜旋转灯器移植到临高灯塔,
将铁皮灯罩更换为原有的透光玻璃灯罩、塔身除锈、灯器光源的技术升级等一系列技术改造,完善了灯塔的功能。
修复后的临高灯塔恢复了一百多年前法国人初建时的原貌,经技术升级改造后的灯塔灯器工作运行正常、性能稳定可靠,灯光亮度提高,实现灯器工作运行自动化,使百年灯器再现光芒,提高了灯塔的航标助航效能。
现在游人眼中的临高灯塔——
塔身:为全钢板结构,外存6根斜柱支撑,周围支撑的钢杆有350条。塔身为红白相间横带圆柱形结构,直径1.88米。
塔高:20.6米,螺旋式楼梯,梯阶82级,直通塔顶。
围墙:周围彻有周长为133.8米的围墙。
灯高:20.8米。
灯具:四面牛眼透视航标灯,手工打磨的玻璃透镜,新型闪光仪,嵌在线条流畅圆润的铜框里。
射程:现在这种灯已经不生产了,因而是世上最稀有的航标灯。虽然很古老,可射程却远达18海里。
应答雷达:美国泰蓝SeaBeacon2(mark—11)型雷达应答器。
航标遥测:遥测遥控系统。
能源房:灯塔旁建有一栋100平方米供管理员休息的守灯房和灯塔能源房。

灯塔临海而建,海边的风和空气都带着很重的盐分;因此临高角管理委员会规定:

1.守塔人每天早晨要按时用淡水擦拭灯塔内外,以减轻海风对灯塔的腐蚀。
2.每天按时升降国旗。
3.按时开关灯塔。
4.定时巡视灯塔能源房。
《海南日报》曾报道过两代人守护临高角百年灯塔的故事。

父亲王光民,是解放后临高灯塔第二代守塔人,从1969年至2002年退休,他守护临高灯塔42年,风雨无阻。2002年,王光民因工作突出,获得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锚奖”。

儿子王健,是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标处的一名灯标值守员,现专职值守临高角灯塔。王健也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共海南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王光民、王健父子半个世纪的精心守护下,
临高角灯塔得到了很好保护,虽历经百年,却依然功能如初。
无论商船、渔船、游艇,在琼州海峡西口水域航行时,第一时间接收到的信号或者看到的灯光都来自临高灯塔。
临高灯塔前有大约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石,故有“仙人指路”的传说。
128岁的临高灯塔,仍然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在为琼州海峡的过往船只,“仙人指路”……
(0)

相关推荐